互聯網在左,金融在右,監管在上,馬云在其中
【EFEC導讀】互聯網金融不可能跳出監管之外,也不可能是零風險。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互聯網金融何嘗不是如此。
近期,馬云與原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就互聯網金融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似乎這是一次“隔空”對話。其中對互聯網金融所闡述的觀點差異明顯。
很多人好奇,馬云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攪局者,他多年來是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如何蹚這趟渾水的呢?馬云眼中鎖定的互聯網金融又是什么樣子?
1、馬云眼里的互聯網金融
在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馬云直言P2P從第一天起就不是互聯網金融,它是一個有了網頁的非法集資產品。
他認為,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最大的差別、區別或者優勢,在于它風險極低、效率極高,其實大家老是擔心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并沒有那么大的風險,“不能把問題全部怪罪在互聯網金融上。”
同時馬云說:
技術是發展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金融也一樣,監管是監管不出好的金融,落后的監管本身就是巨大的風險。
馬云的這段話剛好和前不久原央行行長周小川的一段講話相對應。
在7月1日的上海學術會議中,原央行行長才對互聯網金融也做了一番討論。
不要輕易相信一些供給方的宣傳。有人鼓吹顛覆性技術、革命性技術,你要是反對他,你就是“***”。這么做有時只是為了賣自己的產品,有時也是要排斥、打擊競爭對手;當切實加強監管時,還可能打輿論戰。
央行的作用必須維護和保障金融系統的穩定,并以穩定謀福祉。互聯網巨頭的動機復雜,警惕互聯網巨頭“贏家通吃”。
馬云和周小川的這段講話被媒體稱為“隔空喊話”,引發了市場各方的關注,尤為關注的是互聯網金融的攪局者馬云是怎么入局金融行業的角色和場景。
2、攪局者這個角色,猝不及防
馬云與周小川的隔空對話剛好相互對應,一個談監管,一個談創新和發展空間。
其實早在2013年,馬云就說過,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
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
而馬云作為這場金融行業的攪局者,自己也是從猝不及防到主動出擊。
時間倒回到15年前,那時候作為阿里十八羅漢之一的孫彤宇帶著十幾人的團隊,秘密的創建了淘寶網。淘寶網從無人問津到成為全國最大的消費平臺,孫彤宇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因此人們都稱其為“淘寶之父”。淘寶網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的在全國攻城略地,其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解決了人們支付的問題。
傳統的交易模式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互聯網購物就是要打破這一模式,支付成為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如何解決交易雙方線上支付信任問題,孫彤宇和他的團隊想了很多辦法,甚至一度準備模仿Q幣,弄個淘寶幣,可是后來發現靠發幣是行不通的。
沒想到的是,這個困擾團隊已久的問題,在孫彤宇一次逛淘寶論壇中得到了答案。他發現支付雙方在都在關心支付安全的問題,那么只要保證資金安全,有第三方擔保,交易信任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這一模式剛一上線就很快被消費者認可,隨后淘寶網便要求所有網購都采取這種擔保式交易,并將其命名為“支付寶”。
這就是馬云早期互聯網金融的萌芽,估計在創立之初馬云自己都沒想到,支付寶如今會成為一個金融行業的顛覆者,因為他起初也只是想解決大家網購交易的問題而已。就同當年馬化騰養了那么多年QQ不知道它會有如此巨大的潛力一樣,也許這就是互聯網的神奇。
支付寶的誕生讓中國的互聯網購物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支付寶從剛剛開始一個月只有30筆交易,到2018年淘寶“雙十一”當天交易數就突破10億次,成交額高達2135億元。
雖然淘寶和支付寶霸占了中國消費者的生活,但是當初的孫彤宇卻已經不在淘寶。在早期馬云的十八羅漢中,基本都留在阿里而且身居要職。而人們對孫彤宇的離開大家都猜測是能力過大,而馬云不能駕馭。有人問對馬云曾批評他能力過大怎么看,孫彤宇卻反問:你認為這是批評嗎?
孫彤宇雖然離開淘寶,但業內仍然視其為"淘寶之父",這地位誰也不能撼動。如果說孫彤宇的離開使馬云失去左膀的話,那么他很快找到了他的右臂,他背后重要的一位女人出現了。
3、外行領導內行的互聯網金融
2019年8月28日,在杭州舉辦的2019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上,馬云的演講獲得滿場掌聲,一時間被媒體瘋傳。
“未來30年,人類比拼的已經不是肌肉和力量,我們比拼的是智慧和體驗,體驗時代女人會越來越厲害,因為她懂得別人、她理解別人、她懂得支持和幫助別人。我們發現男性做生意非常注重數字,而女性做生意特別關注體驗,數字時代注重體驗更加容易成功。”
他以阿里巴巴為例,說阿里巴巴早期男女比例非常好,到后來男性工程師、產品人員越來越多,業績增長反而往下滑,不如以前增長得快,他認為原因就是“男性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多了以后,想問題邏輯了、理性了,而不是考慮客戶體驗和感受”。
馬云直言:“如果女性的比例太少,阿里巴巴不會成功,是女性帶給了阿里巴巴成功的機會。”
螞蟻金服能夠成為今天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獨角獸,可以說全憑一位關鍵的女性—— 彭蕾。有意思的是,彭蕾正是"淘寶之父"孫彤宇的妻子。
當時支付寶正處于不僅僅服務淘寶的“出淘”階段,這個時候支付寶面臨著與外部商戶對接間支付成功率低的難題。當時淘寶上的支付成功率大概是60%左右,意味著淘寶網每營銷100個用戶,就有40個用戶因為支付失敗而流失。這不僅帶來用戶的抱怨,就連淘寶內部都怨聲載道,抱怨支付寶分散精力搞創新,而忽略提高支付率以服務淘寶的網上交易。
這一切都在2010年的支付寶年會上爆發出來。當一千多名支付寶員工步入年會會場時,擴音喇叭里傳來了支付寶的客服錄音。“你們讓我活不下去了。”“我再也不用支付寶了。”謾罵之聲不絕于耳,像利刃刺在支付寶員工的心上。緊接著,馬云上場了,他直接發飆,說支付寶的用戶體驗是“爛,爛,爛到極點了。”
于是,馬云口中注重用戶體驗的女高管——彭蕾登場亮相。彭蕾等支付寶一眾高管在年會上都紛紛表態要狠抓用戶體驗。
可是,這個HR出身的女人懂支付嗎?支付寶上上下下都在嘀咕,就連彭蕾自己也有點兒猶豫。“我不懂,完全不知道金融該怎么做。”她也沒料到馬云會安排自己接管支付寶。
在彭蕾自己都猶豫不決的時候,馬云卻說,彭蕾你去,我相信你可以,你就告訴你的團隊一句話,我不懂金融,但是有一天我比你們還懂的時候,你們麻煩就大了。
于是作為“空降兵”的彭蕾決定開一次業務討論會,這就是支付寶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駱駝大會”。
在駱駝大會之前,很多支付寶員工都陷入了迷茫和糾結之中,再加上馬云在年會上的嚴厲批評,很多人難免灰心喪氣,信心不足。駱駝大會第一天的晚飯非常特別,每個人面前都擺了一瓶紅酒。落座的員工頓時傻了眼:“難道要大喝一頓嗎?”沒錯,酒過三巡之后,氣氛變得活躍,彭蕾自己也喝了很多,她就坐在地上和大家聊天,聽大家講過往的艱辛。人人都放下了戒備心,很多老員工講著講著就哭了起來。
“重拾初心!我們可以忘掉KPI,忘掉戰略,但一定不能忘掉客戶價值!”這是彭蕾在“駱駝大會”上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從那以后,“把用戶的價值放在第一位”成了螞蟻金服不變的原則,“做正確的事”不是“正確地做事”,成為螞蟻金服員工的工作標準。彭蕾領著支付寶集中精力改善了用戶體驗,重整了旗鼓,邁入新的階段。
4、艱難中成長的龐然大物
2016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上,馬云說互聯網金融要做好有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不具備,基本上我認為都是高風險的。
第一是大數據,但是大數據總被誤解,大數據的大,是指大計算能力的大,不是數據多少的意思;第二是風險控制系統,你是否有互聯網時代所具備的高技術含量的風控系統;第三,你是否有因數據而建立起的信用體系。
可支付寶在發展中卻面臨著危機和監管的風險。
2013年6月13日,支付寶聯合天弘基金上線了一個名字有些土的理財產品“余額寶”,余額寶推出后當時年化收益率一度高達6%,吸引了大量的公眾存款。余額寶的出現如同一條鯰魚,攪亂了銀行業的原有“秩序”。
當時市場人士分析稱,2014年初規模已達到4000億的余額寶,其絕大部分投資于協議存款,按照當前6%的利率計算,一年的支出達到240億元。天弘基金無疑面臨巨大流動性和兌付風險。
很快,各方勢力給支付寶來了一次“大圍剿”。2014年12月央行近期給互聯網金融連下了幾道“緊箍咒”,暫停線下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發布《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草案,擬規定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有分析人士驚呼此舉是要直接斷了支付機構的生路。
然而,這最多只能算是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收緊”的小試牛刀。緊接著,四大行隨即紛紛下調支付寶轉賬額度,工行甚至只保留了浙江分行一個快捷支付接口。號稱“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的馬云對此也無可奈何,除了笑言“被文件打敗”,失望之余甚至發出了“雖敗猶榮,雖死猶生”的感慨。
5、互聯網金融需要監管
如果說這次的圍剿是由于外部監管帶來的危機的話,那么僑興債的違約撕開了支付寶低風險的面具。馬云所謂的互聯網金融的三個要素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
2016年年關將至,本來大家高高興興的準備回家過個好年,結果一個震驚整個金融圈的噩耗傳來。12月20日據螞蟻金服方面透露,僑興電信與僑興電訊兩家公司自2014年12月15日起通過招財寶平臺陸續發行了10億元私募債,截至2016年12月16日,總計3.12億元本息償付違約。
2016年12月28日,螞蟻金服招財寶發布公告稱,僑興私募債第一、二期預付賠款陸續到賬,招財寶已安排資金發放。對于后續到期的僑興私募債,浙商財險在2017年1月24日的公告中稱“繼續踐行社會責任,盡最大努力進行分期預賠”;廣發銀行發布保函是假保函聲明并向公安機關報案。據報道,浙商財險在開展預賠后,已啟動追償程序。
雖然僑興債的事件在后期的賠付中逐漸平息,但是此次的違約卻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思,再大的平臺也僅僅是背書而已,互聯網金融一樣不能杜絕金融風險的存在,更不可能離開監管的視野。
所以馬云說:“技術是發展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金融也一樣,監管是監管不出好的金融,落后的監管本身就是巨大的風險。”這話不可全信,成人的態度本身就以自身利益為考量。互聯網金融也并不是不需要監管,而是監管越來越互聯網化。
現在由支付寶演變而來的螞蟻金服儼然做成了一個龐然大物,去年被傳要上市時估值高達1500億,未來螞蟻金服會演變成什么我們誰都很難知道。
據阿里巴巴財報披露:
今年二季度,阿里巴巴從螞蟻金服獲得的知識產權及技術服務費收入為16.27億元人民幣(2.37億美元),而2018年同期為9.1億元人民幣。
按照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于2014年簽署的協議:螞蟻金服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知識產權及技術服務費,金額相當于其稅前利潤的37.5%;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阿里巴巴有權入股并持有螞蟻金服33%股權,且出讓相應的知識產權,上述分潤安排則同步終止。
據此測算,二季度螞蟻金服稅前利潤為43.39億元,環比增長214.65%,同比增長78.78%。
2016年10月16日,在螞蟻金服年會上馬云說:
中國不缺一個金融機構,但是中國缺乏一個讓信用等于財富,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中國缺乏一個去支持80%沒有得到金融服務的人,今天不僅中國缺乏,全世界都缺乏。
可以看出,信用體系、普惠金融是馬云眼中互聯網金融的未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金融不可能跳出監管之外,也不可能是零風險。未來之路,任重道遠。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P2P接入征信,3大影響和3個疑問
下一篇:大佬們的航空貨運樞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