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2018年金融大盤點:行業十大事件

              【EFEC導讀】過去的2018年,對于金融行業意義非凡,正所謂失望之中孕育著希望,危機中蘊藏著轉機,不破不立逐漸成為金融行業的發展定勢。
               
              2018年金融大盤點:行業十大事件

              2018年即將過去,回首這一年來金融行業的發展,P2P網貸行業爆雷、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價格大“跳水“,使得眾多投資人叫苦不迭。
               
              這一年,網貸行業野蠻擴張后問題顯現,P2P網貸機構加快合規備案進程,眾多問題平臺被出清;支付行業監管進一步規范,備付金利息收入被掐斷,眾多中小支付機構陷入“最后的瘋狂”。
               
              這一年,阿里推出“相互保”進軍互聯網保險,京東金融更名為“京東數科”,京東染指P2P網貸……一系列動作承載著國內頭部互聯網平臺在金融領域的的勃勃雄心。
               
              過去的2018年,對于金融行業意義非凡,正所謂失望之中孕育著希望,危機中蘊藏著轉機,不破不立逐漸成為金融行業的發展定勢。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9年,又一輪戰事正在醞釀,新的舞臺即將開啟。
               
              一、京東開啟“去金融化”之旅
               
              時間:2018年4月中旬至9月中旬
               
              事件:2018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京東金融CEO陳生強首次表態,將把原有的金融業務不斷地轉給金融機構,定位為一家服務于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其核心商業模式是B2B2C,即從資產方式獲利變成服務方式獲利的一個過程。
               
              9月17日,“京東金融”官方微博、頭條、抖音正式更改名稱為“京東數科”。 京東金融回應稱:“我們認為數字科技更能體現公司的定位,所以在新媒體端,嘗試用‘京東數科’這個名字跟行業和用戶進行交流。”
               
              影響:在防風險和強監管的大背景下,包括京東在內的四大互聯網金融巨頭開始主動收縮業務,重新回歸科技定位,“去金融化”意向明顯。
               
              互聯網金融、現金貸、支付領域和互聯網資管等金融業態的強監管政策和要求的不斷出臺,讓金融科技公司和大型互金公司感受巨大壓力,隨著非持牌業務不斷限縮和調整,金融科技公司跨界混業經營歷史或將告一段落。
               
              二、互聯網“寶寶類”理財風光不再
               
              時間:2018年4月底至11月初
               
              事件:從4月下旬以來,曾經備受投資者追捧的互聯網“寶寶類”理財的收益率一路走低,不僅跌破4%,更有持續走低的勢頭。
               
              歷經收益率的反復波動,進入7月以來,以余額寶為首的互聯網“寶寶類”理財收益率開始歷經一段16周連跌的“至暗時刻”。
               
              據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10月26日至11月1日,互聯網寶寶理財產品收益率為2.9%,較前一周上升2BP,終于在連續下跌16周之后實現首次上漲。
               
              影響:業內人士分析稱,互聯網“寶寶類”理財收益下跌主要是跟市場資金面松緊程度有關。4月底,央行降準向市場釋放了大量流動性,導致市場資金面寬松。長期來看,互聯網“寶寶類”理財的收益率下行趨勢難改。
               
              互聯網“寶寶類”理財是互聯網金融的一項重要創新,它給傳統銀行模式提供了可借鑒的互聯網思維模式的方向,是踐行“普惠金融”的成功范本。
               
              三、“P2P爆雷潮”洶涌來襲
               
              時間:2018年6月中旬至7月
               
              事件:6月15日,自稱央企背景、號稱交易量達800億元的P2P網貸行業“老油條”唐小僧突然爆雷,隨后P2P行業陷入密集爆雷期。據不完全統計,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達到80家。
               
              隨后的七月,P2P網貸行業爆雷的聲勢更為浩大,出現停業、跑路、轉型、提現困難的問題平臺大量涌現。
               
              影響:如平地一聲驚雷,P2P網貸行業歷經一段時間的野蠻無序發展,潛在問題逐漸暴露。社會公眾和監管部門也逐漸認識到P2P網貸平臺的問題所在,陸續出臺了一些規范政策,加強對P2P行業的監管。
               
              一定程度上,“P2P爆雷潮”是對網貸行業的一次徹底大洗牌,是網貸行業步入正軌的重要轉折點,大亂之后迎來大治,P2P網貸行業正在迎來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新時代。
               
              四、支付機構備付金利息收入被掐斷
               
              時間:2018年7月初至2019年1月中旬
               
              事件:今年,中國人民銀行在其官網正式對外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規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
               
              影響:隨著備付金實現100%集中交存,支付機構躺著吃備付金利息的日子徹底結束,客戶備付金被支付機構挪用的風險將得到有效防范,用戶的資金將更加安全。
               
              但是,對于當下眾多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備付金全額交存使得收入大幅減少,在本就寡頭壟斷的支付市場中,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受限。接下來,進一步思索新的商業模式,開辟新的盈利渠道,已是迫在眉睫。
               
              五、消費金融迎來政策春風
               
              時間:2018年8月中旬
               
              事件:“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8月18日,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提到支持鼓勵發展消費金融、支持消費信貸。
               
              這是自2017年11月下發現金貸系列新規以來,監管層首次明確對消費金融表示高度肯定。此后,國務院下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再次強調將“進一步提升金融對促進消費的支持作用”。
               
              影響:在消費金融迎來政策利好的背景之下,消金公司如雨后春筍一般,陸續設立,消金公司增資的熱潮也是此起彼伏。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對外宣布已增資或即將增資的消金公司已達到8家;其中,中郵消費金融注冊資本從10億元增至30億元,中銀消費金融公司也擬計劃將注冊資本增至43.89億元。
               
              但是,消費金融的井噴發展,特別是在醫療、教育等領域,居民消費需求的旺盛增長,導致行業盲目擴張,行業亂象日益凸顯,這一情況已引起相關監管部門的重視。
               
              六、比特幣價格“大跳水”
               
              時間:2018年7月初至12月中旬
               
              事件:進入7月份,在投資人心中一度封神,價格居高不下的比特幣開始大跌,此后“價格跳水”、“跌跌不休”等字眼開始頻頻與“比特幣”聯系在一起。
               
              2018年12月15日18時15分,比特幣單價跌至3194美元,創一年來最低。整體市值566億美元,與去年12月16日最高點相比,暴跌82.7%,蒸發2699億美元。
               
              影響:如大夢初醒,價格一跌再跌的比特幣戳破了虛擬貨幣的虛假繁榮泡沫,也打破了靠投資比特幣實現一夜暴富的財富神話。
               
              比特幣的市場熱情逐漸降溫,投資者逐漸回歸理性。眾多礦場“電老虎”宣告破產,以比特大陸為首的礦機巨頭也因此被擋在IPO募資的大門之外。主流觀點普遍認為,比特幣重回價格巔峰已是長路漫漫無絕期。
               
              七、互聯網保險“相互保”一夜成名
               
              時間:2018年10月中旬至11月末
               
              事件:10月16日,螞蟻保險、信美相互聯手面向螞蟻會員推出“相互保”: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歲以下)無需交費,便能加入其中,獲得10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額度的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保障。
               
              從市場反響上看,僅3天時間,參加“相互保”的人數就達到了330萬人;10天破千萬;41天破兩千萬,火爆之勢令人咋舌。
               
              11月27日,支付寶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公告稱,因“相互保”產品涉嫌違規被監管部門約談,后續將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計劃”的名義繼續銷售該產品。“相互保”就此升級為“相互寶”,產品定位為互聯網互助計劃。
               
              影響:“相互保”兩個月內取得的成績,相當于好幾家中小型壽險公司一年的用戶量之和,與此同時,有關該產品涉嫌違規的說法甚囂塵上。
               
              一定程度上,“相互保”的一炮走紅揭示出當前國內的健康保障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缺口,這給當下眾多的保險企業敲響了警鐘,傳統保險行業亟需主動求變,以互聯網思維創新保險模式,推出更多更好的保險產品,迎合市場需求。
               
              八、生物支付悄然興起
               
              時間:2018年11月中旬
               
              事件:“忽如一夜春風來”,伴隨著今年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的落幕,中國仿佛一夜之間走進生物支付的新時代。
               
              據支付寶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雙11當天,通過生物信息完成支付的比例高達60.3%,相當于每10筆支付就有6筆是通過指紋、人臉等完成。
               
              影響:受支付寶的影響,微信支付和中國銀聯均跑馬進場,先后推出刷臉支付業務。在推動以刷臉支付為主的生物支付落地的工作上,國內三大支付巨頭已形成合力,生物支付有望在短時間內成為移動支付的主要方式。
               
              毋庸置疑,雙11倒逼出的生物支付技術縮短了消費者的支付時間,提升了購物體驗。但是,支付行為與用戶資金直接相關,這對支付環境的安全性、識別技術的準確率、相應時間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用戶對于生物支付的安全性以及對用戶的隱私保護,依舊還存在不小的疑問。
               
              九、京東染指P2P網貸
               
              時間:2018年11月中旬至12月末
               
              事件:11月16日,一家攜帶京東基因的網貸公司“京東旭航(廈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京東旭航”)悄然出現在廈門金融辦網貸機構備案公示名單里。一時間,有關京東布局P2P業務的消息不脛而走。
               
              12月14日,京東金融APP在財富板塊的“京東小金投”服務中正式上線了一款名為“旭航網貸”的P2P產品,就此坐實京東布局P2P業務的傳聞。但隨后不久,旭航網貸從京東金融App上消失。
               
              12月24日,京東金融APP再上線第二款名為“和豐網貸”的P2P產品,但僅僅過了兩天,這款產品同樣再度下架。京東金融客服則回應稱,為系統維護所致。
               
              影響:盡管BATJ在各自的平臺上都涉及過網貸或類網貸業務,但一直未明確稱為P2P業務。而京東金融趕在螞蟻金服、百度金融、騰訊金融之前,搶先創立P2P平臺意味著京東成為BATJ中首個明確涉足P2P網貸的互聯網巨頭。
               
              而針對京東金融旗下P2P網貸產品頻繁下線的情況,業內有觀點認為,可能與當前網貸平臺的合規備案有關;從監管的風向看,目前網貸方面的監管正在加強,京東旗下的網貸平臺壓力不小。
               
              十、銀行競相設立理財子公司
               
              時間:2018年12月初
               
              事件:千呼萬喚始出來,12月2日周日晚間,《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終于出爐,其中包括的公募理財產品可投資于股市以及不設銷售起點、首次購買不用柜臺面簽等一系列利好變化獲得投資者點贊,被指“誠意十足”。
               
              影響: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一經發布,即受到各家銀行的熱烈響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6家商業銀行擬成立或意向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包括5家國有銀行、9家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9家城商行和2家農商行。
               
              在此之前,認購起點低、購買靈活便捷一直是貨幣基金的“殺手锏”,也使得其在近年來大行其道。如今,隨著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落地,未來發行的理財產品也將具有這些特點,并且有了與貨幣基金一較高下的條件。
               


              上一篇:亞馬遜高市值背后,物流“空戰”正激
              下一篇:慧聰集團劉軍內部信:詳解組織架構升級


              相關文章

              2023(第五屆)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大會…

              10月19日,北京

              撥打
              <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