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圓通……快遞業加速進軍多式聯運
【EFEC導讀】隨著向綜合物流服務商的加速轉型,快遞企業已不再滿足單獨使用公路或航空運輸,發展多式聯運已經成為其多元運輸方式、提升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

12月24日,嘉興軍民合用機場奠基,這意味著圓通蛟龍集團投資的全球航空物流樞紐項目啟動。該項目投資規模為122億元。在此基礎上,圓通將依托嘉興鐵、水、公、空等發展多式聯運的優勢,推進多式聯運平臺建設。
一個月前,交通運輸部會同多部門在武漢舉辦的多式聯運現場推進會上公布了全國第三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名單,順豐鐵聯多式聯運平臺示范工程在列。這也是順豐第二次進入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名單。
隨著向綜合物流服務商的加速轉型,快遞企業已不再滿足單獨使用公路或航空運輸,發展多式聯運已經成為其多元運輸方式、提升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
發力:嘗試拓展服務邊界
順豐較早的多式聯運計劃,見之于湖北2015年發布的一份多式聯運報告。報告指出,要重點發展國內國際快件多式聯運,由順豐速運運營快件包裹公空聯運、公鐵聯運。此后,順豐在快件包裹多式聯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嘗試,例如從四川綿陽到上海的空鐵聯運。
而鄂州機場的建設,為順豐綜合物流的多式聯運打下了基礎。其在2017年年底發布的公告中顯示,鄂州樞紐機場主要是為了滿足航空快遞運營中轉運作,兼顧傳統航空貨運業務。同時,要把鄂州建造成多式聯運的交通樞紐與國際物流基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選擇鄂州建設樞紐機場之前,順豐還在鄭州等中部城市進行過考察。鄂州勝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擁有發達的水運資源,隨著鄂州港的進一步建設,當地鐵、水、公、空聯運的優勢將愈發明顯。
2017年,在交通運輸部公布的第二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中,順豐航空集裝器空陸聯運示范工程在列,該工程由浙江順路物流有限公司牽頭,順豐速運、順豐航空、深圳豐泰電商產業園聯合參與。而浙江順路物流亦為順豐旗下企業。
2018年5月順豐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的成立,更彰顯了順豐的決心。根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順豐多式聯運有限公司9月變更投資人,股東為順豐與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明聯投資管理有限合伙企業,分別持股70%、30%。該公司旗下擁有順豐國際快鐵有限公司、東莞順豐鐵聯物流有限公司、阿拉山口國際快鐵有限公司等。
2018年8月,順豐與中鐵快運成立的中鐵順豐國際快運有限公司成立,參與鐵路混改,并引起社會普遍關注。順豐多式聯運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田出任中鐵順豐國際快運有限公司董事。
在多式聯運方面,圓通亦已大手筆布局并開始實際運營。2018年,由中鐵國際多式聯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圓通集團和義烏天盟公司聯合運營的“圓通號”中歐班列踏上首趟旅程。截至目前,“圓通號”中歐班列已經開行3列。
難題:干線接駁有待加強
據了解,2016年以來,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后確定了2批共46個示范工程項目。截至2018年9月,示范工程企業已開通線路超過250條,覆蓋全國28個省份,參與企業數超過1000家,完成集裝箱多式聯運量約270萬標箱。與單一公路運輸相比,前兩批示范工程降低社會物流成本超過80億元,降低能耗約108萬噸標準煤。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多式聯運市場規模可以達到3000億~4000億元,到2030年有望達到1萬億元。
不過,2017年我國多式聯運量為13.68億噸,占全社會貨運量2.9%。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多式聯運貨運量有望達到30.2億噸、規模占全社會貨運量6%左右,占比仍然較低。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王繡春曾表示,我國多式聯運的發展存在
許多深層次問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不平衡、不銜接、不融合,傳統的物流通道布局過于單一,支撐經濟空間拓展的能力亟待加強。
長期以來,公、鐵、水等多家單位缺乏配合,導致“最后一公里”問題頻出,例如鐵路運輸到港口,往往需要公路接駁。不同部門之間對接不暢,造成交通基礎設施標準不統一、信息不互通。
以此次順豐的順豐鐵聯多式聯運平臺示范工程為例,其官方網站顯示,目前有74家上線企業、294個服務站點,這其中的信息對接工作難度非常大。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多式聯運現場推進會上,順豐多式聯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席軍建議,跨區域、跨部門頂層設計,鐵路、公路等部門攜手,相關信息系統免費向社會開放,降低中小物流企業的準入門檻。該公司也投資1億元研發出“天網”平臺,與全國18個鐵路局、5個重要港口合作對接,打造多式聯運智慧系統。
機遇:三方面入手尋求突破
不久前,在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要求加快聯運樞紐建設和裝備升級,推進具有多式聯運功能的物流園區建設,加快鐵路物流基地、鐵路集裝箱辦理站、港口物流樞紐、航空轉運中心、快遞物流園區等規劃建設和升級改造,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支持各地開展集裝箱運輸、商品車滾裝運輸、全程冷鏈運輸、電商快遞班列等多式聯運試點示范創建;加快建設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實現部門之間、運輸方式之間信息交換共享。這些項目均需要國家郵政局參與實施。
在多式聯運現場推進會上,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指出,推動多式聯運既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交通強國的重要使命,也是郵政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是我國由郵政大國到郵政強國轉變的必經之路。國家郵政局將從三個方面著手,在優化運輸結構、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實現實質性突破:強化規劃引領,積極融入綜合交通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行業運輸效率;促進信息標準互通,創新運輸組織模式。
12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規劃到2010年,以“干線運輸+區域分撥”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多式聯運網絡基本建立,全國鐵路貨運周轉量比重提升到30%左右,500公里以上長距離公路運量大幅減少,鐵路集裝箱運輸比重和集裝箱鐵水聯運比重大幅提高,航空貨運周轉量比重明顯提升。業內人士表示,頂層設計的持續發力,將給多式聯運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上一篇:2018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破500億件
下一篇:麥肯錫最新研究報告:影響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