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如何進行系統的服務?
【EFEC導讀】在金融全面脫媒的大趨勢下,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功能,其實是應該充當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橋梁。

供應鏈金融發展前景是美好的,無論對銀行還是企業來說,利潤空間是巨大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缺陷的,我們只有更好地了解其風險,才能正確把控風險,獲取長期穩定的回報。
在金融全面脫媒的大趨勢下,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功能,其實是應該充當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橋梁。
供應鏈金融的主角永遠是銀行,因為其在結算資金規范性方面有遠遠高于企業的長足優勢。但是供應鏈金融的探索和創新不是,也不應該由銀行單方面去完成,不應該由銀行單方面在辦公室拍腦袋去完成。供應鏈金融創新必須由企業和銀行共同合作起來推進和完善。這是一種形式上的創新,而并非對金融本質上的創新。
供應鏈企業在業務過程中涉及環節較多,不同階段資金期限的錯配加大了供應鏈各環節主體對資金的需求,供應鏈金融模式應運而生。
相較于傳統貿易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以供應鏈條整體信用為基礎提供賒銷和墊付服務,同時結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貫穿運用于供應鏈網絡的經營和管理過程。
為緩解經營中各階段出現的資金缺口問題,供應鏈網絡上參與企業通常采取更加有效的支付手段,根據企業規模大小不同,所形成的支付效果不一,具體來看主要有三種操作模式:
(1)延長支付:一般發生在下游客戶較強勢、供應商較弱勢的交易情況下,例如大部分生產制造型客戶通常要求30天到45天的賬期,有利于下游客戶資金運轉,但對上游供應商形成較大資金壓力,同時加大供應商融資成本。
(2)提前支付獲得折扣:下游客戶若能提前支付貨款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游的資金問題,便可獲得較為優惠的交易價格。由于在國際貿易中要求報關價格需與實際交易價格一致,涉及較為復雜的手續,因此該種模式多適用于國內供應鏈貿易業務。
(3)合作性倉儲管理:在買賣雙方共同確定的框架下,供應商承擔在下游企業倉庫中貨物的庫存管理,當貨物被下游客戶使用時才進行貨權轉移。
一方面減少下游客戶資金占用,保障及時供貨,一方面有利于供應商合理規劃生產,避免庫存積壓或空滯,同時掌握客戶信息。但對于供應商而言,資金運轉效率較低。
上述狀況反映出供應鏈運作過程中的系列資金問題,因此,合理解決資金流問題,并使之與商流、信息流和物流進行有效整合是供應鏈貿易運作的核心基礎。
供應鏈金融核心服務第一是共享數據服務,要解決供應鏈上小微客戶進行信息的客觀采集和有效的信用描述問題。其實企業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內心是強烈要求標準化的。希望標準化自己的所屬的行業。
在各個利益相關方的數據進行傳輸和信息共享,建立其所在深耕行業里面的金融知識圖譜,然后開放給其他生態合作伙伴,共生共贏。
第二點,是精準運營的服務。金融服務公司的角色其實是充當了企業的前臺和小微企業的后臺,依托供應鏈的生態圈為銀行和百萬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搭起了一座互聯互通、互惠互利的橋梁,實現了精準運營。
極大減少現有銀行依賴網點性的專用資本,通過運用網絡化的社會資本,達到了銀行業務機會的極大拓展,同時還很好地控制了風險。
所以其實達到了兩點:第一,用可控的成本服務了原來在這個成本下完全不可能服務到的客戶,獲得了共贏的收益;第二,用可控的成本去管理了原來難以管理的風險,獲得了風險保障。
供應鏈金融在行業細分領域里面,比銀行有更恰當的風險控制優勢,但是專業還是銀行要更專業。只是在這些細分領域里面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動動態數據,在這個平臺管理、供應鏈上進行交互,這樣開展下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對客戶的動態識別能力會高于銀行。
未來市場將會是由多個擅長做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的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運營的市場,它不完全是屬于傳統商業銀行的,也不可能完全是屬于民間金融的,而是大家合作共贏更加規范化的市場。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韻達10月快遞服務收入達28億元 同比增長近150%
下一篇:科技巨頭“化曲為直”,與銀行合作進軍金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