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金融峰會”在滬圓滿落幕
2019年8月14-15日,作為中國產業鏈融合及供應鏈金融領域最具影響力、最具代表性、最具前沿性的峰會,由EFEC拓令傳媒主辦,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金融聯盟、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等支持,“2019 中國產業鏈融合洽談會暨第十二屆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金融峰會”(簡稱“滬洽會”)在上海成功召開。

如果說 2018 年企業已經感受到經濟寒冬,但這僅僅是上半場;2019 年就是下半場的開始,這一年內外環境縱橫交錯、形勢空前復雜、經濟面臨持續下行壓力:一方面,從國際形勢看,全球經濟增速普遍下滑、貿易保護主義升級、中美貿易摩擦等,中國商品和服務出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從國內形勢看,今年我國經濟保守估計全年累計增速將落至 6.3%左右,這將是近 10 年里中國 GDP 增速首次跌破 6.5%,經濟下行遠未結束、才剛到下半場。面對 2019 年如此經濟形勢,企業應作何戰略抉擇?新的機會和新的增長點在哪里?
本次峰會以“融合、創新、落地、升級”為主題,吸引了產業鏈關聯方(物流倉儲、電商平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或貿易商、金融機構、傳統生產貿易型企業、 物聯網、區塊鏈、支付、供應鏈管理、金融科技等)200多位高管的出席;圍繞產業鏈融合、 產業互聯網、數字經濟與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等關鍵詞進行了深入探討。除了論壇會議外,此次滬洽會與之前最大的不同是:組委會首次設立了單獨的展臺商務洽談區、吸引了包括工商銀行總行、平安銀行總行、中信銀行總行等國內20余家知名的供應鏈金融關聯方企業的參展、并進行了銀企對接、區塊鏈落地應用、金融科技、物聯網等項目的詳細洽談。
本次峰會的主辦方---EFEC拓令傳媒高級合伙人兼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金融聯盟負責人劉陽、國內知名金融專家董秀生、傳化智聯副總裁衛麗春、平安銀行總行交易銀行事業部產品總監武皓月、中聯鋼信運營專家(副總經理)李光俊、山西能投集團-山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副總裁戴兵、德方智鏈CEO 柳波、G7金融市場負責人張詣、上海有色網金屬交易中心總經理董諶、孚臨金科創始人兼 CEO 唐科偉、國內知名律師澤大律師事務所董事合伙人趙健、螞蟻金服-網商銀行商業平臺部總經理劉屹東、思貝克集團 CRO 周洪民、聯易融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王鐿、菜鳥網絡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趙威、興業數金首席創新產品官毛強華、杭州銀貨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崔躍等領導出席了此次峰會,并進行了精彩發言。

國內知名金融專家---董秀生
國內知名金融專家董秀生先生帶來的匯報主題是《諾亞爆雷供應鏈金融》。董總主要是研究金融風險管理和不良資產處置方向的、做了23年,供應鏈領域做了16年,其談到:供應鏈金融里面進行的騙術都是圍繞應收、存貨、應付這三大場景進行的,并詳細舉例分析了承興案、上海鋼貿案等,揭示了假應收、假存貨、假票據、假散客等四類騙術。同時,告誡道:做供應鏈金融一定要圍繞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一定要和核心企業深度綁定、并交叉審核。董總認為供應鏈金融屬于小微金融的范疇,做小微金融特別是非銀行機構做小微金融一定要取得信息獲取優勢和資產處置優勢,否則極易出風險;供應鏈金融有一個特點一定是小額分散,這樣它才能承受比較高的利息。董總介紹到,供應鏈金融有6大融資工具,分別是應收帳款保理、應收帳款質押貸款、訂單貸款(庫存質押、倉單質押)、融資租賃、票據和墊資代采;目前供應鏈金融最大的風險是欺詐和信用的風險,一定要注重貿易的真實性背景。最后董總預測,供應鏈金融,下一步大量的央企也會加入其中。

傳化智聯副總裁兼傳化金融副總經理---衛麗春
傳化智聯副總裁兼傳化智聯副總經理衛麗春女士發表了主題為《做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探路者》的主題演講。衛總認為,做供應鏈金融和其他類金融不太一樣、有點另類,其相對而言要更深入到產業、深入核心企業的經營和交易的過程當中,故對于技術、對于新的手段、對于行業的理解要求是更高的。衛總介紹說,其實傳化最早是做化工,從化工轉到產業互聯網的領域,一路跌跌撞撞走來也摸索了15年,因為整個物流領域現在看似非常熱鬧、在這個領域做產業互聯網的可能性相對于其他產業互聯網領域來說其應該是最大的可能性領域,但這樣的領域確實也是坑坑洼洼的領域、也是很多的陷井;傳化智聯通過這些年的摸索,初步摸索出自己的平臺體系,其更多的是做物流的基礎設施,致力于打造產業端的智能物流平臺,主要為物流企業提供系統化的智能服務,深耕物流行業、鏈接物流大數據、切入到支付、挖掘供應鏈的場景、鏈接外部的金融資源、提供“物流+支付+金融”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衛總認為,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目標還是在于尋找優質資產的同時要用技術的手段穿透資產,傳化金融將用“場景+數據”構筑金融科技核心能力;同時衛總認為,產業互聯網,一方面很多的是以核心企業為基礎做的,而物流領域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只有產業互聯網發展到比較好的階段,產業的供應鏈金融才會有一個好的春天。

平安銀行總行交易銀行事業部產品總監---武皓月
平安銀行總行交易銀行事業部產品總監武皓月女士分享了題為《供應鏈金融發展與風險防范》的演講。作為國內最早從事供應鏈金融的銀行,武總談到,平安銀行的未來供應鏈金融的定位是帶著資金、帶著風險防范的經驗的銀行;平安銀行去年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改革就是就是整合建立交易銀行部,今年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做了第二次調整,第二次調整之后,交易銀行內部有4個中心,其中之一就貿金中心,主要任務就是做供應鏈;在新的供應鏈當中,貿金中心更多想的是如何更好踐行平安集團的核心理念:第一個是以科技引領,打通各個環節,其中做的比較大的變化是,通過OCR+發票+線下抽查等方式已經可以實現很多融資秒級出帳,更多的科技手段替代原來的人工審核;第二是綜合金融,在監管合規的情況下創新和設計新的合作模式,創新“3+2+1”的戰略新打法。武總認為,現在的供應鏈金融應該突破了原來商務性質、買賣性質的供應鏈金融,其更像一種思維模式,是一個集融資、平臺和支付等多方面元素的集合體,朝著一個融合開發的業務形態轉變,而這些轉變都應該圍繞著一個核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武總接著介紹了平安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經驗,平安銀行現在正在擴展供應鏈金融外延、提供智能化場景服務、共建開放式服務生態;在大多數金融服務當中,或者大多數的供應鏈90%都是相同的,平安銀行就是將其經驗放在90%里面一起分享出去,另外那10%是企業非常個性化的,個性化的部分可以由企業自己來開發;平安銀行并不僅僅只是扮演資金提供方、也可以是承擔供應鏈金融的平臺方,且可以不一定是唯一的平臺。最后,武總認為,供應鏈金融風險防控應該從多個維度去構建模型,傳統的人工防控、物聯網的電子圍欄、金融科技的大數據分析等,從多個方面去交叉驗證,聯合防控才是風險防范的方向。

中聯鋼信運營專家(副總經理)---李光俊
中聯鋼信運營專家(副總經理)李光俊先生發表的演講主題為《產業互聯網如何立足于實體,重塑產業價值鏈》。產業互聯網我們很多人都已經把它定義為互聯網的下半場,李總則另有見解,其認為產業互聯網實際上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一個必然的要求,也是目前消費互聯網發展迅速并且在我們生活當中進入工作和生活的每個細節的情況下、也必須要求整個的生產端以及供應端做出響應的一些改造。同時,李總談到,產業互聯網只有立足于實體才能有一個更加健康長遠的發展,只有創造價值的實體才能使產業互聯網長足發展,只有在價值鏈當中做出自己的價值,使服務和產品增值企業才是產業互聯網立足的基石。李總談到,現在的鋼鐵產業是一個減量市場,要想把鋼鐵產業鏈當中的重資產的企業組織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門檻也是很高的,而中聯鋼信通過戰略合作、股改301工程等方式希望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企業鏈,通過這樣的核心企業的輻射和影響拉動整個產業鏈、吸納整個核心企業周邊的服務和資源。李總強調,把以前線下的工作簡單進行線上化是沒有意義的,中聯鋼信通過匯集鋼鐵生產、物流、倉儲、加工等各個環節中的優質企業、并通過提供高效的交易、支付、結算等供應鏈服務把這些優質的企業服務分享給大家、重塑新的價值鏈,從而優化整個產業鏈的效率。

山西能投集團-山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
山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先生進行了《電子商務驅動供應鏈金融在客戶關系中的探索及應用分享》的主旨演講。山商供應鏈是國有獨資的企業、山西能投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王總從如何選服務、產品、伙伴以及模式四個方面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分享。王總認為,B2B電商平臺的產品模式可以迭代、商業模式可以迭代、但是企業性質不能變,其初期都需要找好自己定位好的模式:平臺服務、流通服務、資本服務、亦或是IT服務。做平臺之前要做核心的東西是認知自己的優勢,王總認為,所有的B2B平臺都是以IT基礎為切入點、以供應鏈上下游的整合的服務做延伸,最后可以整合一些資源的時候才會產生一些增值的服務,最后才能提到資金服務,如果你B2B其他的三流沒做好或做不下去了轉到供應鏈金融,那只有死路一條;選擇合作伙伴,需要考慮到上游怎么合作、資源方怎么合作、互利的人怎么分等機制,形成機制之后有很大的資源、但是不能參與貿易,因為做平臺核心的東西不能變,同時還應做好核心企業的利益綁定。最后王總強調,金融是增值服務、企業應不忘初心,做B2B不能忘記基點是什么、用戶的需求是什么。

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副總裁---戴兵
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副總裁戴兵先生分享的演講主題為《“平臺時代”,產業鏈金融的未來》。戴總表示,當前的商業世界已經進入了“平臺”時代;互聯網時代具備網絡效應,平臺型企業應運而生,它們以需求端為主要起點、以拉動需求端為主要運營手段、不斷撬動供給端以擴大規模,而供給端的擴充又可以帶動消費端升級,如此循環往復,推動產業升級;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正是這種為產業鏈金融服務的平臺型企業。戴總介紹到,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成立于2010年,是全國首家注冊成立的金融資產交易所,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交易所已經與2000余家金融機構開展密切合作,擁有機構會員50萬家,個人會員500萬人,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額超過2.5萬億元。面對未來B2B發展的變化與復雜性,產業互聯網中的平臺類企業如何應對,戴總亦有所展望:基于平臺的特性,打通產業的商品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構建起共生賦能的生態圈是未來發展趨勢;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將主動開啟空間發展戰略,打造用戶空間、共享空間、運營空間和支持空間,通過技術變革與創新,打破金融資產交易行業傳統的業務模式和操作習慣,最終達到為用戶賦能并深度合作、挖掘價值的功能,與用戶共生共贏。

德方智鏈CEO ---柳波
德方智鏈CEO柳波女士分享的演講主題是《區塊鏈+產業互聯網:拓展數據賦能金融新場域》。柳總提到,產業互聯網保持高速的發展, 2018年的B2B的市場交易規模已經高達22.5萬億,年均增長率達到23.6%;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其在金融領域的運用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落地案例。柳總認為,產業互聯網由于有大量數據的累計,因此具備了建立強風控體系的條件,而供應鏈金融的風控是最重要的一環,風控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的可復制性與天花板,具備了強風控體系的產業互聯網未來將是供應鏈金融未來最主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將區塊鏈、大數據風控與B2B平臺結合在一起,將會給供應鏈金融提供更大的源動力。柳總詳細解析道,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增強了各方數據的真實度和可信度,有助于建立一個“可信的產業互聯網環境”;其公開透明、多方共享的特性又能保障融資流程中信息及時推送各方,會進一步提高產業互聯網運作的效率。柳總以德方智鏈出品的供應鏈金融平臺為例,通過德方的區塊鏈技術,鏈接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供應商、金融機構、監管機構等,打造開放式供應鏈金融服務生態,通過流轉釋放核心企業的信用,讓應收賬款流動起來,惠及整個供應鏈上的多級供應商,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真正賦能實體經濟。最后,柳總談到,德方智鏈希望通過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及行業內的資源,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嘗試和創新在未來為產業互聯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的融資服務。

G7金融市場負責人---張詣
G7金融市場負責人張詣先生帶來的演講主題是《G7基于物聯網的物流金融服務創新》。張總介紹到,G7是深耕物流多年的產業互聯網平臺,經過8年的沉淀,目前有3大核心業務:安全保險服務、結算金融與能源服務、智能裝備服務,并建立起車隊管理 SaaS 基礎平臺。物流行業作為中國最大的行業之一,2018年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13.3萬億,超過GDP的10%,得益于中國GDP的穩定增長,其增速也非常明顯,目前正在往數字化、智慧化、專業化發展。張總談到,正因為行業龐大,故金融市場的需求也非常大,根據中物聯的統計物流貸款的融資需求,每年達到3萬億以上,但由于中小企業停留紙質做賬、企業抵押物有限等原因,目前符合銀行標準的不多,只有10%可以被銀行或者正規的金融機構滿足;而G7行業耕耘8年,已有6萬多家行業級的客戶連接110萬輛貨車,累計海量的行業大數據可以作為物流金融授信的數據抓手,以此提供相關金融服務。最后張總提到,區別貨車幫的是往零散的貨源就是個體司機和3-5臺車的運力為主,G7則主要是針對企業級別、車隊級別的物流企業為主,其希望籠絡各方資源、一起把中國最大的產業之一做得更好更強。

上海有色網金屬交易中心總經理---董諶
上海有色網金屬交易中心總經理董諶先生發表了主題為《專業平臺+Fintech+大數據真正為供應鏈金融保駕護航》的演講。董總認為,大宗商品做供應鏈金融,金融機構擔心的原因在于:一行業差異大、看不懂、難以標準化,每個細分行業都有很多細節、水很深;二是優質客戶、優質資產難找到、規模化難度高,核心企業是優質、但畢竟是有限的;三是B端和C端不一樣、特別是大宗商品,因為行為的復雜性、因為單筆放款的規模很大,難以徹底規避風險敞口;四是對于大宗商品的供應鏈金融而言,金融機構希望小額分散、但其相關的系統搭建及操作成本都太高。董總提及,想解決供應鏈金融當中的問題,首先需要解決安全性的問題,“黃奇帆說的一句話,金融行業必須無限趨進于100%”,董總認為,金融應以100%安全應該作為一個目標,甚至是作為一個標準;“大數定律”往往等同于默認存在風險敞口、最終只會迎來“墨菲定律”。董總還認為,優質客戶的通道應具備這4個條件:首先行業的專家能夠知道行業可能弄虛作假的地方在哪里;其次必須是一個流量入口,同時也具備精準營銷的能力;第三有識別優質場景和優質客戶的能力;第四有成長性和規模的潛力,這樣有助于在搭建好平臺之后使金融機構做的很多業務可以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不斷擴大。

孚臨金科創始人兼CEO--- 唐科偉
孚臨科技創始人兼CEO唐科偉先生帶來了題為《科技如何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痛點》的經驗分享。唐總認為,小微企業產業融資是一個大趨勢,但是目前沒有一個能全面覆蓋的融資解決方案;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都面臨著信息不對稱、業務成本高、風險容忍度低等種種困難,導致小微金融滲透率低、難以實現普惠金融;其認為打破當前困境的方法就是聯合第三方堅持平臺運營,以金融科技為支撐、應用大數據、對接政府、市場等外部平臺,充分發揮金融平臺的效能,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金融機構風險管控難的問題。唐總介紹道,孚臨科技以海量數據為根基,通過將數據標準化形成大數據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開發風控與數據產品,并以此提供不同風控需求的應用解決方案,通過獨立風控、聯合發展的理念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國內知名律師、澤大律師事務所董事合伙人---趙健
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趙健律師匯報的主旨演講是《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趙律師首先以香港在過去十年間的發展為切入點,介紹了供應鏈體系的巨大潛力和面臨的問題。趙律師說到香港依托它作為全球供應鏈關鍵節點的地位,利用本身在資產、信息和人員的流動性優勢,背靠大陸市場創造多年高速成長的成績,同時因為供應鏈服務平臺和現代化產業聚集的弱化而面臨問題。趙律師認為上市企業在經營面臨的核心問題就是應收賬款,而應收賬款也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就是以核心企業上下游交易為基礎、以未來的現金流收益為保證在資本市場發行債券的一種項目融資方式,它有著路徑封閉、價值整體、依賴信用和貿易真實的幾個特點。趙律師接著介紹了供應金融資產證券化的基本法律關系,證券化其實是一個債權轉讓的過程、“ABS”實際上是一個底層資產的支持計劃,底層資產是供應鏈金融最重要的支撐點;管控底層資產的真實性對于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是十分重要。最后趙律師總結到,供應鏈金融產品越來越多,而我們其實應該更多的關注基礎層面的加強與完善工作。

螞蟻金服-網商銀行商業平臺部總經理---劉屹東
螞蟻金服-網商銀行商業平臺部總經理劉屹東女士分享的演講主題是《產業數字化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創新》。劉總認為,產業互聯網的前提首先是產業的數字化,形成產業互聯網的過程中需要區塊鏈、物聯網等一些科技手段作為抓手,5G時代的來臨將會極大加速產業數字化的進程。劉總指出,無論怎樣匯集數據、怎樣利用科技的手段,產業一直是重心,產業本身有發展的規律,科技只是讓他更有效率、信息更加透明、指引他的經營行為,金融更是一個潤滑油,幫助產業實現他的高效率運轉,所以產業是中心,科技是支撐,金融是助力。“網商銀行是中國第一家將核心系統架構在金融云上的銀行;基于金融云計算平臺,網商銀行擁有處理高并發金融交易、海量大數據和彈性擴容的能力,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優勢,給更多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劉總還詳細介紹了目前網上銀行“310”小微融資服務體驗,3分鐘申請、1秒鐘放款、0人工操作,用科技為小微企業帶來平等的發展機會;劉總感慨的說,看似簡單的“310”,其實背后聚集及應用了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包括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生物識別、區塊鏈等。

思貝克集團 CRO ---周洪民
思貝克集團CRO周洪民先生發表了《從工業品電商平臺到產融科技服務》的主題演講。思貝克作為國內最早第一批搭建MRO的企業,周總認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大體上有3種賦能路徑:交易增效賦能型,服務增效賦能型,金融增效賦能型;這三種平臺類型的共同點都是創新交易和服務閉環后形成大數據效率提升,區別是效率提升重心是交易、服務還是供應鏈金融,這種差異是產業鏈特點決定的、也是創始人背景和基因決定。周總介紹說,思貝克發展了7年左右的時間,目前構建了金字塔梯度發展的體系,自營貿易為基礎業務、供應鏈金融為核心業務、未來是希望做成金融科技SAAS云服務的平臺,同時向全行業開放;思貝克的模式是貿易嵌入,始于訂單終于結算,真實的四流閉環;第三方監督,獨立驗貨控,交割倉單化。周總從實際操作的經驗分析出有5個特別難解決的問題,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宏觀周期、道德信用環境、控制鏈長、驗控貨成本、司法效率,同時指出解決路徑:小而美聚焦、物理層控制、如履薄冰地謹慎。最后周總談到,對于智能風控,未來會著力產業大數據和企業生產物聯網數據這兩個關鍵維度。

聯易融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王鐿
聯易融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王鐿女士的主題演講為《構建產業生態圈Fintech助力小微金融破局之道》。王總介紹到,目前聯易融具有10.5億的估值,其作為中間的橋梁,左邊連接銀行、資產證券化、產業基金,右邊連接核心企業的資產。 王總提到,目前小微企業的現狀是:小微企業,獲取金融機構服務有限,僅10%左右小微企業獲得銀行借款且融資成本10%-15%或以上;企業融資需求巨大且具有“短、小、頻、急” 特點,但融資效率極低,全國企業應收賬款規模超過20萬億,金融機構服務集中于頭部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有先天不足諸多痛點,自身缺乏金融計劃性、經營不穩定、財務不規范等,造成金融機構對其信息不透明、信貸風控難、運營成本高等;傳統授信模式只能看到歷史表現,無法預測小微企業未來表現。從核心企業出發和縮短賬期,是聯易融探索了3.5年的時間而認為的兩個比較好的抓手,王總談到,聯易融真正的核心能力在于金融需求的快速得到和柔性的系統的建造,希望用FINTECH可以和更多企業一起合力真正通過供應鏈金融的方式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菜鳥網絡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趙威
菜鳥網絡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趙威先生帶來了《菜鳥供應鏈金融助力品牌新零售升級》的主旨演講。趙總介紹說,電商、金融、物流是阿里巴巴集團三個最重要的業務板塊;菜鳥網絡作為其中之一,其使命是全國20小時送達、全球72小時送達;菜鳥的核心戰略是“一橫兩縱” ,一橫是建設整個物流行業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成為整個物流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引擎,兩縱分別是提供面向未來的、基于新零售的智慧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和搭建一張全球化的物流網絡。“菜鳥的品牌新零售有兩大特色,一個消費者的渠道線上和線下很難區分,很多O2O的公司做得越來越好,O2O就是線上線下不 斷融合,第二是會有智慧的供應鏈交付我們的新零售,因為有新零售是商業行為,后面要物流的行為履約完成。”趙總說到,“中國快遞和物流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面向新零售的供應鏈基礎能力提供者、銷商的信用能力沒有充分挖掘等都會促進品牌新零售的發展,同時多元化、生態化的菜鳥金融產品體系全力助力品牌新零售升級。”

興業數金首席創新產品官---毛強華
興業數金首席創新產品官毛強華先生發表了《興業數金--智慧供應鏈金融綜合解決方案》的主題演講。作為第一家銀行系的金融科技公司,興業數金的毛總反思了銀行的過往歷程,其認為,銀行業已經錯過了C端的消費互聯網時代、不能再錯過正在掀起的B端的產業互聯網時代,在B端銀行業有先天的優勢條件、應緊緊抓住這波機遇。“金融科技,到底是科技重要還是金融重要?”毛總認為,“其實靜下心來想想,這就好比隧道的兩邊,以阿里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包括騰訊、百度這些企業在2000年初,從隧道的這頭高舉科技的大旗往中間挖,到了2016年,產業互聯網金融崛起,眾多的銀行金融機構明白過來,不行了、再這么干下去、傳統的銀行就完蛋了;今天銀行反應過來了,產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金融不能再喪失場景端。”毛總指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經發展到和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同時,毛總還認為,中國企業的誠信體系一定是建立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的。

杭州銀貨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崔躍
杭州銀貨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崔躍先生分享的演講主題是《鏈上金服》。崔總介紹到,鏈上金服是在供應鏈創新和產業互聯大背景下,其主導研發的面向核心企業和B2B的產業電商平臺,為他們提供支付、場景、供應鏈金融、數字金融、以及前期的項目孵化等為一體的一站式快貸易租的解決方案;其通過詳細的落地案例分享,展示了其現有智能風控體系及合作模式,打造一體化的場景+智能風控+資金通道的綜合解決方案和對外輸出模式。
為了樹立行業標桿、勉勵同行、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峰會第一天上午,組委會對業內的優秀企業進行了表彰和頒獎,其中:
中國工商銀行,榮獲“2019年中國最佳網絡融資服務銀行”;
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榮獲“2019年中國物流金融領域杰出貢獻獎”;
G7金融服務,榮獲“2019中國物流金融領域杰出實踐獎”;
深圳前海聯易融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榮獲“2019年中國供應鏈金融領域最具創新力企業”;
中聯鋼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榮獲“2019年中國鋼鐵供應鏈領域最具創新力電商平臺”;
浙江聚塑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榮獲“2019年中國B2B電商最具發展潛力獎”;

同時,組委會還發布了“2019年中國供應鏈金融領域杰出服務商10強”榜單,入榜企業分別是:平安銀行、深圳前海聯易融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云南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天逸財金科技服務(武漢)有限公司、傳化支付、樂賺金服、上海鋼銀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川山甲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銀貨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峰會干貨滿滿、圓滿落幕,并再次掀起業內討論供應鏈金融未來發展的小高潮、促進了產業鏈關聯方(物流倉儲、B2B電商、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金融機構、物聯網、區塊鏈、金融科技等)之間更深入的洽談與融合協作。
2019年,盡管經濟下行依舊、但大浪淘沙,供應鏈金融必將成為優秀企業進一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的強大武器并使之傲立于強林之中!
上一篇:中小銀行加入理財子公司“布局戰”投研團隊培養面臨挑戰
下一篇:30年To C,30年 To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