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探索產融結合新模式
【EFEC導讀】在產業分工不斷深化、資源要素全球配置的背景下,供應鏈已深度嵌入我國生產和流通的各個環節,成為連接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關鍵紐帶,而供應鏈金融也成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業內分析認為,供應鏈金融是互聯網金融諸多模式中服務實體經濟最好的模式,用供應鏈金融的整合思維,結合新經濟的形態,未來可產生生態級的新物種。

供應鏈金融市場巨大,有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元,存量空間驚人。分析人士指出,供應鏈金融已成為資本市場的最新風口。
暢通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我關注到在交易銀行方面,供應鏈金融事業部在銀行都已經做起來了。租賃公司的保理業務,特別是反向保理,還有新金融做得更活。”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供應鏈金融委員會主任、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燕玲日前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等主辦、《財經》智庫聯合承辦的“2019中國供應鏈高峰論壇”上表示,供應鏈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
“當前,供應鏈金融大體上分為兩大陣營:一個是銀行系的供應鏈金融;一個是互聯網平臺系的供應鏈金融。這兩個陣營正逐步走向融合,界限越來越模糊。”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發展得還不充分,大型企業、電商平臺、物流公司和物流園區、ERP軟件公司、銀行、支付公司都在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特別是B2B電商平臺近年來在供應鏈金融方面有很多創新。
歐陽日輝說,供應鏈金融是互聯網金融諸多模式中服務實體經濟最好的模式,用供應鏈金融的整合思維,結合新經濟的形態,未來可產生生態級的新物種。
所謂供應鏈金融,通俗來說即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并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上述論壇上指出,“供應鏈金融服務即可紓困小微企業融資,也可為企業數字信用打通普惠通道。小微企業融資難,‘卡脖子’的是抵押品的問題,而供應鏈金融可依托供應鏈內核心企業的信用,打破以往依賴不動產抵押的方式,依據流動資產提供擔保融資,解決了供應鏈內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供應鏈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融資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歐陽日輝說,天時:核心企業的“轉型痛”創造供給,中小企業的“融資痛”創造需求,發展數字金融的“數據痛”亦可通過支付、電商、物流、倉儲建立的優勢切入供應鏈金融業務。地利:供應鏈金融具有深厚的行業根基,顛覆了傳統金融“基于金融而金融”的范式,兼具金融的爆發力和產業的持久性。人和:互聯網平臺在篩選和匯集同等特征用戶群、利益相關企業群方面的優勢被集聚放大,而正是高度集聚化的生態為供應鏈金融建立網絡平臺提供了堅實基礎。總之,供應鏈金融符合國家的需要、滿足金融監管層的要求,供應鏈金融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跨界的融合,“從產業中來,到金融中去”,跨界融合孕育出全新的商業邏輯和投資機會。
供應鏈金融仍存四大痛點
近幾年,我國在供應鏈金融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也取得許多實質性的成績,但是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尚不能滿足廣大供應鏈企業的資金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表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需要思考和回答兩個重要問題:一是對供應鏈金融價值的思考,供應鏈金融到底是為了誰?二是對供應鏈金融生態的思考,應該是封閉的還是開放的?
董希淼說,對供應鏈金融這兩個重要問題的認識不同,即對價值的主張不同、對生態的理解不同,往往就容易產生四個方面的痛點。
第一個痛點是金融機構對供應鏈行業和產業的認識和理解不夠。作為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提供者,金融機構受限于人員、能力和經驗,往往難以深入了解產業供應鏈,因此也難以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并實施有效管理,存在一定風險隱患。
第二個痛點是存在“數據鴻溝”“信息孤島”等現象。從全社會看,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尚未搭建,數據歸集、整合都面臨很大的挑戰。而供應鏈核心企業,其數據單邊化、私有化、分散化、封閉化等問題仍然普遍存在。
第三個痛點是金融資質和牌照等問題。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非常多,除金融機構之外多數沒有從事金融業務的資質與牌照。近年來,大量互聯網公司甚至部分P2P網貸平臺,不同程度參與供應鏈金融,也產生了一些亂象。
第四個痛點是缺乏標準和制度規范。相關國際組織對供應鏈金融有明確的定義,但與中國供應鏈金融的實踐相差較大。與此同時,中國還沒有供應鏈金融業務監管辦法,業務創新來自于市場各方主體,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
應促進產業生態與金融生態融合發展
對于如何更進一步做好供應鏈金融,歐陽日輝向記者表示,首先,要大力培植具備競爭優勢的核心企業,打造N-1-N模式,實現核心企業轉型升級與供應鏈金融協同發展;其次,要大力發展基于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模式,整合上下游形成閉環,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另外,要大力發展以存貨抵押和倉單質押為主要形式的供應鏈金融,縮短供應商賬期,促進物流服務和金融服務協同發展。除此之外,還應大力發展電商新業態,推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促進產業生態與金融生態融合發展,完善產融生態圈。
周延禮對供應鏈金融的業務建設則提出了四點建議:一要加強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供應鏈金融中銀行要時刻關注供應鏈運作情況,掌握供應鏈企業的內部薄弱點,觀測外部環境的發展趨勢。同時,銀行根據自身管理需要建立信用模型和數據庫,對供應鏈的各方之間的相互關系設置信用值,進行評級、授信、物流資質考評和關聯客戶相互監管等管理方法,變過去的靜態評估為動態評估。
二要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企業鏈群。對供應鏈成員企業要不斷優選,重點在鋼鐵、汽車、石化、電力、電信等產業鏈比較完備、行業秩序良好、與銀行合作程度較高的若干行業進行優選,要通過調閱財務報表、查看過去的交易記錄和電話調查等多種手段,幫助核心企業制度性地評估供應鏈成員企業。
三要以核心企業為中心提供優質服務。在產品和服務方案設計中要從核心企業入手,借助核心企業向外輻射,貫穿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如對上游的原料供貨商重點開拓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保理等產品,對下游的經銷商著重提供動產和倉單質押等產品,編織供應鏈融資網絡,體現“橫到邊、豎到底”的縱深服務。要結合產品創新提供個性化服務。
四要建立供應鏈建設保障機制。要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封閉運行。供應鏈金融要選擇一個強大有實力的物流公司并與之合作,物流公司可為供應鏈提供信息、倉儲和物流等服務,幫助銀行監控物流和企業動產,達到銀行控制貨權的目的。企業的應收款指定賬戶開在銀行,付款企業配合銀行將采購款匯入指定賬戶。銀行在給整個供應鏈融資和服務的過程中也會掌握整個供應鏈企業的經營信息,減少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此外,可以通過訂立各項契約維系平等利益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為供應鏈運營提供強制性的實施規則。同時,將企業間原有的關聯交易外化為契約交易,盡量避免摩擦,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效率。
上一篇:BAT金融科技戰火再燃
下一篇:冷鏈物流產業機遇與瓶頸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