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吹響“集結號” 雙網融合進擊產業互聯網
【EFEC導讀】在產業互聯網時代,騰訊的中臺能力,能支撐各行各業構建豐富的業務場景,提升競爭力。

距離架構調整已經過去近8個月,這期間,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領域也經歷了一段摸索磨合的時期,但現在,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騰訊似乎都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奏。
5月21日,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在昆明召開。過去幾年,騰訊公司級的大會每年有三個,分別是“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騰訊云+未來峰會”和“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今年3月,騰訊宣布將三會合一,變成全球數字生態大會,這也意味著,該大會成為了騰訊面向外界的最重要會議。
在大會現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騰訊可謂是全軍出擊,各路業務均集結于此,但扮演主角的仍然是產業互聯網業務。
騰訊總裁劉熾平在大會致辭中表示,過去二十年,互聯網在中國從無到有,迅速壯大,已經成為規模達數萬億的重要產業。但同時,中國各個產業在降低成本、增加效率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產業互聯網將是各行各業全面提升生產力、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
去年9月30日,騰訊進行了第三次架構調整,新成立了兩個事業群,一個是To C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另一個是To B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騰訊也由此拉開了向產業互聯網進化的大幕。
距離架構調整已經過去近8個月,這期間,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領域也經歷了一段摸索磨合的時期,但現在,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騰訊似乎都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奏。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提出,CSIG是騰訊To B戰略的對外窗口,但不是To B產品的唯一生產地,其他事業群也是CSIG背后強大的火力軍團。
湯道生表示,外界覺得CSIG好像都是在和微信合作,其實是因為微信有超11億用戶,拿它做例子大家比較好理解。而實際上,CSIG和PCG以及WXG(微信事業群)合作的產品不局限于此。“現在,各個業務團隊都會主動找到CSIG,探討如何將業務能力對外輸出。”
其舉例說,比如CSIG最近在做的融媒體內容中臺,就和騰訊視頻團隊有緊密的合作。“我們有PaaS(平臺即服務)、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的能力,而騰訊視頻有管理融媒體的SaaS(軟件即服務)能力,然后合在一起對外輸出。”
B端能力增強
去年CSIG的成立,其實是整合了騰訊在B端業務上的諸多能力,如云、位置服務、安全、大數據等,同時,也將原先分散在多個事業群的行業解決方案收歸到一起,比如醫療、出行、教育、零售、政務等行業。
得益于資源的集中,騰訊面向B端客戶的服務能力也顯著加強,而這也在具體業務上得到了展現。比如,有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客戶與騰訊達成合作,包括中國銀行、中糧、華為、廣汽、沃爾瑪、國家電網、中國人保等。
在這個過程中,騰訊云的角色至關重要。據騰訊副總裁、騰訊云總裁邱躍鵬介紹,騰訊全網服務器總量已經超過100萬臺,這使騰訊成為中國首家服務器總量超過百萬的公司,同時也是全球五家服務器數量過百萬的公司之一。
實際上,在去年架構調整之后,騰訊云的戰略地位大幅提升,隨之而來的是更多資源的加持,也因此,騰訊云在過去半年得到了高速發展。邱躍鵬還透露,騰訊的帶寬峰值近期也突破100T,“隨著我們進入‘雙百’時代,也意味著騰訊服務的業務規模、承載的網絡流量都邁入了全球第一梯隊”。
據湯道生在大會中透露,騰訊云目前也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我們擁有遍布全球的基礎設施、海量研發和運營經驗,特別是在游戲、視頻等領域,騰訊有能力幫助中國企業快速開拓國際市場。”
騰訊云副總裁答治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騰訊云要出海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能力已經成熟;二是自身資源業務在海外已經經過了磨合和鍛煉;三是客戶出海的趨勢非常明顯。
在剛剛發布的2019年一季度財報中,騰訊首次單獨披露了“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其中,云服務及其他面向企業的活動是該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披露,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一季度營收達218億元,同比增長44%,占公司總營收的25.5%。
雖然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看似是兩個不同的戰略方向,但實際上,騰訊要發展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甘俊)
加速內部資源整合
雖然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看似是兩個不同的戰略方向,但實際上,騰訊要發展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劉熾平便表示,騰訊要摸索“兩張網”的創新和融合。
過去20年,騰訊的業務扎根消費互聯網,業務場景覆蓋了即時通訊、社交、內容、視頻、游戲等各個領域。一位CSIG負責業務拓展的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與客戶交流中,他們除了需要像云服務這樣的B端基礎能力外,其實也非常看重騰訊在C端業務上的資源和能力。
湯道生也提出,C2B是騰訊面向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戰略和主要優勢。“騰訊把C端的能力與經驗輸出給合作伙伴,并提供公眾號 、小程序、支付、企業微信等連接器,讓企業更好地服務用戶,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最終便可實現C2B2C的閉環。”
與此同時,產業互聯網對消費互聯網也能進行反哺。騰訊公司副總裁殷宇告訴記者,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如智慧零售和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大大提升了人們每天的生活效率,這也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流向消費互聯網,形成時長紅利。
另外在技術領域,騰訊副總裁姚星表示,消費互聯網長期累積的經驗,也在不斷遷移到產業互聯網。“在消費互聯網領域,微信的語音輸入、刷屏的‘軍裝照’照片濾鏡、QQ的物體識別、多語種實時翻譯等功能,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利。而在產業互聯網,這些功能背后的技術能力也被應用到各大行業。”
今年1月4日,騰訊的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據悉,技術委員會由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盧山和湯道生兩名騰訊總辦成員牽頭,其他幾大事業群的技術負責人則悉數進入技術委員會決策圈。
按照當時的規劃,技術委員會同時下設“開源協同”和“自研上云”項目組,并計劃在未來發力內部代碼的開源和協同,及推動業務在云上全面整合。5個月過去了,湯道生也披露了一些相關數據,“半年內,我們創建了600多個內部開源項目,技術圖譜上有近300個項目,并且還在不斷增加。”
另外大會當天,湯道生還對外披露了騰訊的中臺建設情況。其表示,騰訊的中臺包括技術中臺和數據中臺,其中,技術中臺包括通信中臺、AI中臺、安全中臺等,數據中臺則括包括用戶中臺、內容中臺、應用中臺等。
湯道生稱,在產業互聯網時代,騰訊的中臺能力,能支撐各行各業構建豐富的業務場景,提升競爭力。而未來,騰訊也計劃將內部技術進行統一標準化,從而更高效的進行對外交付。
上一篇:五問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
下一篇:中倉單楊沁河:“產業電商供應鏈金融的三大分歧與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