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丁俊發談中國供應鏈與供應鏈金融
【EFEC導讀】“由于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強烈需求,加上中國政府的強力推動,中國供應鏈推進速度很快,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熱點,但仍處于起步階段。”

進入新世紀以后,全球物流都已經進入供應鏈管理時代,各企業對供應鏈重要性的認識快速提升,供應鏈已經成為企業管理最重要的一部分,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知名流通經濟學家,資深物流與供應鏈專家、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供應鏈研究首席特邀專家丁俊發先生從現狀、目標、方向等方面詳細闡述了供應鏈與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并對供應鏈與供應鏈金融未來的發展提出系列建議。
訪談實錄
記 者:目前我們經常提到供應鏈,關心供應鏈的未來發展方向,那么您是如何認識供應鏈的,供應鏈對我國的發展有什么意義?
丁俊發:供應鏈目前常用兩個定義,一個是《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供應鏈是生產與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與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另一個是2017年的國務院辦公廳84號文,“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兩者是一致的,從網鏈結構到組織形態是一個提升。供應鏈整合的有物質資源,也有非物質資源,從應用上可分為對應企業的微觀供應鏈、對應產業與城市的中觀供應鏈和對應國家的宏觀供應鏈。對于供應鏈,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去理解和認識:其一,供應鏈是一種戰略思維,可以分為國家、產業、城市、企業供應鏈戰略四個層面。其二,供應鏈是一種模式創新,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支撐下的模式創新。其三,供應鏈是一種技術進步,包括供應鏈可視化、綠色供應鏈、協同供應鏈、供應鏈金融、物流機器人等,目前幾乎最前沿的高新技術都在供應鏈中得到應用。
進入新世紀后,全球物流都已經進入供應鏈管理時代,表現為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追求物流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追求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實現國民經濟的智能化與集約化。
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如“促進全球價值鏈與供應鏈合作”“打通阻礙區域供應鏈聯接的阻塞點”等。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批準了全球價值鏈、供應鏈能力建設等領域的重要合作倡議。可以看到,打造全球供應鏈體系已成為共識,是全球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點。歐美國家推出供應鏈管理模型與供應鏈績效模型軟件,并得到廣泛應用,物流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度明顯增強,降本增效十分明顯。國外世界500強企業約有80%制定了企業的供應鏈戰略,成為增強競爭力的主要標志。美國沃爾瑪、亞馬遜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日本豐田的精益供應鏈管理體系,德國DHL的全球供應鏈布局等都是突出代表。
可以說,供應鏈可以極大地改變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發展方式、城市發展方式、企業發展方式,對經濟從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的轉變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世界因互聯網而變,而供應鏈也正在改變世界。
記 者:根據您剛才的描述,我們可以窺知供應鏈對發展的重要性,那么目前我國供應鏈的發展是一個怎樣的狀況呢?
丁俊發:具由于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強烈需求,加上中國政府的強力推動,中國供應鏈推進速度很快,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熱點,但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的問題,一是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發展極不平衡,優秀案例大部分集中在沿海。二是供應鏈金融成為產融結合一大亮點,但市場化運作仍不規范。三是供應鏈的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尚未形成合力,研究成果轉化率很低。可以說,中國供應鏈的實踐走在了理論的前面,但缺少頂層設計、理論指導、行業規范、實戰性人才等成為中國供應鏈發展的軟肋。
記 者:針對我國目前供應鏈的發展現狀,您又有什么建議呢?
丁俊發:進一步推動中國供應鏈創新與變革,還有不少工作要做。比如,應重點研究提出國家產業供應鏈戰略,創造實體經濟新的競爭優勢。又如,應圍繞重點指標展開針對性研究,找出中國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中的薄弱環節,提出強有力的措施,提高核心競爭力,力爭從物流大國邁向物流強國。再如,應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圍繞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應用技術、供應鏈運作模型、供應鏈績效模型、供應鏈可視化、供應鏈風險控制、供應鏈金融、綠色供應鏈、協同供應鏈、逆向供應鏈、物流機器人等實現重點突破,同時加快供應鏈人才培養。此外,還應在提高各級領導干部、企業家的供應鏈管理意識等方面加大力度。
記 者:在您看來未來我國供應鏈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是怎樣的呢?
丁俊發:中國供應鏈未來主要有三個發展方向:一是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智慧物流,就是“互聯網+高效物流”。智慧供應鏈,就是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的深度融合。要讓物流與供應鏈插上高科技的翅膀。二是從物流大國走向物流強國,成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創新中心。三是建立完備、高效的物流與供應鏈服務體系。
中國供應鏈發展有四個主要目標:第一是全球供應鏈積效指數經10年努力,從2018年的全球26位進入前10位。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物流市場國相匹配。第二是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經10至20年的努力,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即10%左右。2018年我國這一比例為14.6%,這一方面是中國產業結構的反映,中國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另一方面是物流粗放經營與供應鏈優化程度低的反映。第三是中國成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創新中心,有近百個企業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供應鏈優秀企業。這個任務任重道遠,非常艱巨,但華為給我們做出了榜樣。第四是現代物流和現代供應鏈的運作體系和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這涉及到政府改革,也涉及到行業自律管理。
記 者:目前供應鏈金融也是一個熱點問題,您是如何看待供應鏈金融的呢?
丁俊發:對于供應鏈金融,2019年7月9號,中國銀保監會發出了《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里面講到“應依據供應鏈核心企業,基于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這段話講得很好,把供應鏈金融的目的、運作模式都講清楚了。供應鏈金融作為產融結合的創新模式,不僅可以助推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是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金融服務創新的重大舉措。
我認為開展供應鏈金融有三個前提:第一,對供應鏈模式的把握與廣泛應用。我們如果對供應鏈金融本身立足的供應鏈模式都搞不清楚的話,怎么能把握供應鏈金融?講供應鏈金融首先是講供應鏈,當然金融的介入可以更好的推動供應鏈的發展。第二,供需雙方應積極參加。第三,建立良好的法制環境與有效的風險控制。
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勢,我歸納為六個趨勢:第一、供應鏈金融將在企業、產業、城市、區域展開,所以對企業、產業、城市、區域供應鏈的深度把握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一個基礎。第二,參與方的多主體協同是供應鏈金融的基本模式。第三,風險管控能力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保障。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有望通過實現信任,提供透明度和減少業務生態系統間的摩擦,來重塑行業,從而降低成本,縮短交易結算時間并改善現金流。因此區塊鏈有可能用于構造可信數字化供應鏈,成本節約、可追溯和透明度是區塊鏈投資的三大驅動因素。第四,科技賦能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動能,如數字供應鏈,有的叫數字化供應鏈,或叫供應鏈數字化,我認為,數字供應鏈是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賦能供應鏈新模式。第五,可持續發展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前提。第六,金融生態與產業生態、社會生態結合是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方向。
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經過市場化運作,發展很快,空間也很大,但碰到的問題也不少,需要我們勇敢的去面對,去探索,去總結,中國一定能攀登世界供應鏈的最高峰。
專家簡介
丁俊發,中國知名流通經濟學家,資深物流與供應鏈專家,中國流通G30成員,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供應鏈研究首席特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流通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物流經濟學研究。歷任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國家內貿部總經濟師、亞洲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首席顧問等職務,曾授聘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同濟大學等知名大學客座教授。
丁俊發研究員是《中國供應鏈管理藍皮書》的主編,共獨著、主編著作20多部,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次。2000年被《中國市場》雜志評為影響中國市場的25位經濟學家之一,2008年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授予“中國物流改革開放30年突出貢獻人物”榮譽稱號,是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前期研究主要負責人。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即時配送-城市服務核心賽道
下一篇:宋華:區塊鏈不能解決產業供應鏈中所有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