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穩局局長王景武談資管新規:將保持定力
【EFEC導讀】資管新規從醞釀到正式執行已兩年有余,期間機構與監管的博弈未停歇片刻。如今穩增長居首,監管又將如何作為?

3月10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王景武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明確表態:“各方要堅定信心,不忘防控金融風險的初衷,堅持規范行業發展不動搖,堅持資管新規的基本要求不動搖。”
2018年8月,央行內部啟動大輪崗,王景武從央行廣東分行行長的職位,出任央行金融穩定局新一任局長。2018年10月末王景武的到任時候,資管新規(指《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近半年,已經緊急打好了“補丁”,即出臺“7·20”執行通知,給了市場一定的喘息空間(見《財新周刊》2018年第41期“銀行理財放慢轉型”)。
王景武如此闡釋監管“打補丁”的邏輯:“資管新規受命于影子銀行風險愈演愈烈之際,通過打破剛性兌付,強化期限匹配要求,消除多層嵌套,壓縮資管行業套利空間,嚴控風險底線。新規出臺后,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為穩定預期,人民銀行及時發布補充通知,在資管新規框架下進一步明確操作性問題。”
目前,市場訴求主要在于非標的處置問題。存量非標業務多為那些不合規的表外信貸業務。有大行人士建議,資管新規應該延長過渡期。對此,王景武指出,資管新規將過渡期設置為2020年底,已經充分考慮了金融機構和市場的承受能力。其中,對過渡期結束后未到期資產的處理,按照補充通知的規定,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資產和股權類資產,經監管部門同意,可以妥善處理。
“這算是解決了銀行業的‘大病’。”此前有銀行資管人士分析稱,按照“7·20”執行通知,沒有整改的非標資產,過了過渡期后,銀行只要在整改報告中上報,就可以繼續在表外經營不用回表,而且還免于監管的處罰。
由于博弈較為激烈,至今央行還未出臺區分非標產品的細則。此前財新記者獲悉,個別交易所蠢蠢欲動,意在爭取“標準化產品交易場所”的資質,但這恐怕引發新的套利行為。
“我們在抓緊研究方案。”王景武指出,資管新規明確了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核心要素,具體包括,一是等分化、可交易;二是信息披露充分;三是集中登記、獨立托管;四是公允定價,流動性機制完善;五是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等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之外的債權類資產均為非標。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細則將在資管新規總體框架內,對上述核心要素進行細化,提高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的操作性。”王景武說。
隨著資管新規的推進,行業內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比如之前只能限定在私募范圍內的信托行業開始討論公募信托,而應該被規范的私募基金還能繼續做政信、房地產等債權業務。資管新規在執行過程中,究竟會以什么樣的嚴寬尺度落地,大資管統一規則初衷如何保持?
“資管新規是不可能改變大方向的,只是我們要在過程中把握節奏和力度,這個過程中,市場仍要經歷必要的陣痛。”王景武強調,資管新規是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規章,在去通道、破剛兌的問題上,決策層已有明確判斷,因此,監管將堅持定力、堅定方向。
“監管仍需要給金融機構足夠的壓力進行轉型,如果沒有足夠的壓力,金融機構(轉型)動力不足。金融機構此前大做非標、盲目擴張,現在收縮有點陣痛也是應該的,不能說犯了錯后舒舒服服就整改了,那這犯錯的成本也太小了。”王景武說,“央行會一直根據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客觀來評估資管新規的影響,但也不能形成金融機構對監管部門倒逼,這樣監管的有效性就蕩然無存了。”
上一篇:鄭州銀行行長王天宇:金融科技、特色化差異讓銀行“飛起來”
下一篇:智慧物流的“智慧”之源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