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銀行的兩塊補丁:民營、社區銀行差異化之路
【EFEC導讀】政策鼓勵民營銀行發展,意在讓民營銀行進行差異化的服務,服務小微、三農和社區等增量群體,起到傳統商業銀行之外的補位作用。

12月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回歸本源。去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改善間接融資結構,推動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發展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從上層的頻繁談話中我們認為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可能將再次迎來加快批籌的窗口期。
根據《關于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我國民營銀行的設立就是為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這次再提民營銀行、社區銀行的政策意圖是引導信用下沉,讓民營銀行、社區銀行和城農商行進一步更好地服務服務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
民營銀行補位戰:誰主沉浮?
(一)民營銀行的來源和現狀
民營銀行的定義范圍較廣,在我們國家一般是指由民間資本控股的銀行,我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是1986年10月14日的成都匯通城市合作銀行,其后就是1996年12月成立的民生銀行,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民生的股權逐漸分散,股東縱橫交錯讓人眼花繚亂,現在一般都歸入全國性股份行的類別,不再作為民營銀行分類。
現在我國普遍意義上的民營銀行開端之年是2014年,為滿足普惠金融需求2010年國務院發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等六大領域,被視為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銀行的信號。2012年銀監會發文表示民營企業可以通過發起設立、認購新股、受讓股權和并購重組等方式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2013年國務院發文稱“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徹底引爆民營資本參與銀行的熱情,一大批公司前赴后繼。
后經過14-15年和16年末兩批集中批設到目前我國民營銀行共計17家,大股東大多是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比如騰訊系的前海微眾銀行,阿里系的浙江網商銀行,三一集團的湖南三湘銀行,永輝超市的福建華通銀行等。
然而2017年進入銀行發展的瓶頸期,經濟企穩疊加政策趨嚴,民營銀行注冊資本提高至20億元,且股東要承擔連帶責任(發起股東要以其自身資產承擔民營企業的壞賬,以實際出資額的一倍為限額承擔銀行經營失敗的剩余風險),隨后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多家申籌的企業紛紛宣布退出,包括亞寶藥業、朗瑪信息等。
但是在2018年民營企業股權質押危機頻發之后,許多企業家又將目光放到民營銀行身上,將民營銀行視為融通流動性的救世主,也引起監管層的重視,但是民營銀行雖然以服務民營企業為己任,卻也要符合市場規律,為股東利益考慮(不只是需要救助的大股東企業)。
當前我國的17家民營銀行總注冊資本464億,根據2017年各家銀行或其大股東的財報數據,12家公布財務指標的銀行中總資產大部分在100億以上,其中規模最大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營業收入分別是67.5億和42.8億,凈利潤分別是14.5億和4億。

2015年銀監會發布的《關于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我國民營銀行的五項原則:有承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有辦好銀行的資質條件和抗風險能力;有股東接受監管的協議條款;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戰略;有合法可行的恢復和處置計劃。
其中“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戰略”是民營銀行審核的重點,根據差異化的特色定位我國民營銀行可以分為四類:平臺型、貿易型、區域型和產業型(粗略分類,許多銀行兼具多種特色)。

1、借助平臺流量的網絡平臺型
網絡平臺型的銀行是最受市場關注的民營銀行,主要包括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四川新網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江蘇蘇寧銀行。這些銀行都背靠大樹,微眾銀行是騰訊,網商銀行是阿里,新網銀行是小米,蘇寧銀行是蘇寧,華通銀行是永輝超市,都擁有大量的線上線下流量。
以某銀行為例,該行2015年開始營業,第二年2016年就已經扭虧為盈,2017年資產總額同比增長57%,凈利潤同比增長262.5%。
該行主要通過互聯網銀行來開展業務,官網上主要有三個產品:面向個人客戶的消費金融“X粒貸”和汽車金融“X車貸”,以及面向小微企業的小微企業貸,貸款客戶中78%為大專及以下學歷。
面向個人的“X粒貸”是該行的拳頭產品,截至2017年底累計向1200萬人共發放8700億元貸款,較16年底增長400%。

小微企業貸無需線下開戶、無需紙質材料、無需抵質押,申請至提款全部在線完成,資金分鐘到賬,按日計息,隨借隨還,為小微企業提供便利的流動資金管理服務。
舉一個例子,由于原材料漲價,某中小企業主臨時需要在計劃外多加1萬元定金,但是應收賬款要在10天后才到,公司暫時流動性緊張,為了不影響生產進度,于是在微眾銀行網頁或者手機APP上經過個人登記審核后線上提交貸款申請材料,幾分鐘后資金到賬,提現后發給供貨商,10天以后應收賬款到賬,提交線上還錢申請,假如日息是0.02%,該企業供需支付20元(10000*0.02%*10)利息。
這種互聯網銀行隨借隨還模式的成本低、收益高,并且這種高效沒有以犧牲資產質量為代價,從不良率來看,該行2017年底不良貸款率0.64%,遠低于A股上市銀行的1.52%,凈息差大概6%(利息凈收入/生息資產),是一般的上市銀行平均數2.1%的三倍。
借助技術手段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通過大數據、AI學習提高風控水平,減少壞賬損失讓他們逆市而上。
在2017年該行有兩項重要的技術進步:
一是采取開源技術,按分布式架構搭建技術平臺,建成擁有知識產權的可支撐億量級客戶、高并發交易的核心系統,進一步降低運維成本,更好的服務普惠人群。
二是全面推進ABCD(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科技發展戰略,致力其研發、應用領先。
在2017年市場利率顯著上行的情況下,該行貸款利率平均下降45個基點,貸款中近74%的客戶借款總成本少于100元。在讓利于客戶的同時,取得了14.48億元凈利潤,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信息來源:該行2017年度報告)。
2、立足自貿區做貿易金融的貿易型
某貿易型銀行是我國第一家立足于自貿區的民營銀行,目前確立了自貿區業務、互聯網業務和科創金融業務“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經營戰略。2017年總資產同比增長26.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9%,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8%。
該行立足于自貿區,專門從事貿易相關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和貿易金融服務,充分利用民營銀行靈活性的優勢提供定制化的自貿金融服務,業務內容包括在線供應鏈、國內信用證、國內信用證福費延、國內賣方保理融資、反向保理融資、境外直貸、和代客外匯交易等服務,截至2017年底該行自貿項下累計融資超過60億,結售匯業務超過30億元,智慧供應鏈業務累計放款超過30億,筆均146萬,有利地推動了普惠金融的發展。
近年來該銀行也在探索發展場景消費金融,尤其是今年房租上漲以后,該行發布了租房消費貸產品,截至2017年底發放租房貸超過5億元,余額3.2億。
3、專注深入區域服務的區域型
區域型民營銀行主要包括溫州民商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安徽新安銀行,遼寧振興銀行,梅州客商銀行。這類銀行的業務結構接近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銀行,不過這些民營銀行的服務群體比傳統商業銀行更傾向于小微、三農等普惠人群。
2017年底公司總資產同比增長88%,凈利潤同比增長103%,凈資產收益率4.86%,比16年的2.48%盈利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

區域型民營銀行因為與普通商業銀行類似,也和他們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從2017年我國經濟企穩后開始進入了瓶頸期,而且由于這些區域性銀行業務范圍限于省內,與其他區域性商業銀行區別不大,難以形成獨特的業務定位和核心優勢,從高層管理人員頻繁換帥、互相跳槽來看,也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它們存在的痼疾。
4、做產業金融的產業型
產業型銀行主要包括湖南三湘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吉林億聯銀行,山東威海藍海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等。
其中某銀行是一家圍繞產業生態圈和消費金融,致力于打造產業銀行的民營銀行,2017年底總資產同比增長139%,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42%,凈利潤同比增長206%,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33%,凈息差4%,也高于行業水平。
該行的主要是按照“股權+債權+貸款+代理+顧問”的思路,為客戶制定個性化的綜合服務方案,實行一戶一策,幫助包括股東在內的不少知名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整體服務方案,幫忙解決其上下游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截至2017年底供應鏈普惠金融投放7107萬元。
(二)民營銀行的困境:負債難、資本少、業務差異化難度大
1、負債難
資金從哪里來,這是民營銀行都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根據2017年10家公布年報的民營銀行數據顯示,民營銀行負債中吸收存款占64%,同業負債占29%,應付債券占4%,其中吸收存款和應付債券占比較低,同業負債占比明顯偏高,存在兩家民營銀行同業負債占比分別達到64%和53%。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銀行吸儲主要是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民營銀行的網點設立標準是“一行一店”,只有一個網點甚至沒有物理網點的情況下,吸儲難,所以大部分民營銀行都轉向線上吸儲,但是大部分民營銀行的線上流量有限,且遠程設立賬戶還有一定的限制,吸儲效果不太理想。
為此,部分民營銀行創新出更靈活的儲蓄產品來提高競爭力,比如智能存款,這種產品的特點是隨時可取,利率高,且利率按照存款時間遞進。不過首次開戶需要臨柜且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這些吸儲產品本身存在一些爭議,短時間內能發展的規模有限,最后很可能“雷聲大,雨點小”。
所以民營銀行更多依賴同業負債(包括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以下簡稱“同業存放”)、拆入資金、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項),但是即使是同業負債,民營銀行受到的限制也頗多。
根據《同業拆借管理辦法》規定,民營銀行兩年之內無法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開展流動性管理,所以年限不夠的銀行拆入資金做不了,賣出回購金融資產需要標的,并且監管趨嚴、要求更規范化,短時間內也難以擴張,因此大部分民營銀行都將重點放在同業存放上。
同業存放的特點是期限相對較長,更多采用線下交易,根據我們的調研,部分極缺負債的民營銀行給出的價格可以達到5%。
除此以外其他商業銀行還有一種同業負債的方式,就是發行同業存單,雖然一般計入應付債券中,但它本質上還是同業負債。但是,銀監53號文首次帶有試探性的提出同業存單計入同業負債,不超過銀行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一。所以就算民營銀行獲得同業存單發行資格,發行規模也要受到限制,不是可以大舉擴張的時候了。
此外,由于不是全國性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正式成員,現階段大部分民營銀行也無資格發行大額存單。
這樣一來,缺負債的民營銀行會產生一些“營養不良”的癥狀:
第一是銀行規模做不起來,業務受到限制。
受存貸比等監管限制銀行的負債規模上不來,資產的規模也就受到限制,資產規模小申報各種業務都要受限,比如國企資金放到銀行要求成立三年以上,資產規模一千億以上,申請保險資金的托管資格要求資產規模五百億以上,基金托管資格要求更高,這些條件成立不久的民營銀行都很難達到。
第二是浪費資本金。
所以在當前我國大部分銀行都缺資本,排隊IPO,積極發行二級資本債,監管加速批準優先股、掃清永續債發行障礙,而部分民營銀行面臨另一個尷尬的困境,那就是因為沒有負債,資本金用不起來。
資本金充足可以保障債權人的權益,但是資本過多就說明銀行的規模還沒有達到與資本金匹配的程度,沒有充分利用起來,根據17年數據來看大部分民營銀行資本充足率都比較足,不少都在20%以上,甚至有的銀行達到了70%。
2、資本少
成立時間短的銀行資本金還沒用起來的銀行固然可惜,但是對成立時間稍久,資本金能充分利用的銀行來說也不是沒有問題,這些銀行還面臨缺資本的問題。
成立較早的民營銀行或多或少都開始面臨這個問題,某2014年獲批的互聯網銀行資本充足率從15年的36.5%,降到16年20.2%,再到17年的16.74%,按照目前的規模發展下去,很快就要面臨缺資本的問題,但是民營銀行的資本補充工具卻更少。
大部分民營銀行沒有其他一級資本,嚴重依賴核心一級資本,其中主要是實收資本,也就是股東認繳的股本。
另外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等方式補充二級資本也受到限制,根據《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發行管理辦法》規定,發行金融債券應該“最近三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所以民營銀行至少在成立三年內無法發行金融債(一般記在銀行負債的應付債券項下),根據年報數據民營銀行應付債券占總負債的比例只有4%,遠低于其他上市銀行平均的10%。
3、經營策略不明晰,業務類型集中,不能分散風險
政策鼓勵民營銀行意在讓民營銀行進行差異化的服務,服務小微、三農和社區等增量群體,起到傳統商業銀行之外的補位作用。
但是現實中差異化的難度較大,尤其對于定位不是特別清晰的銀行來說,部分區域型銀行落入了與當地商業銀行同質化競爭同時又沒有競爭優勢的窠臼。
但是有差異化也不是完美的,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往往也意味著有業務集中度高啟的風險。比如嚴重依賴于消費金融的互聯網銀行,在經濟企穩居民收縮消費的時候就容易受到影響,主要從事自貿區貿易金融服務的銀行就容易受到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三)民營銀行未來的發展策略
1、與負債充足、資本金不足的銀行展開合作
對于缺負債的民營銀行來說,增加負債的方式有幾個:
開網點或者遠程開戶,不是不可能,不過監管層的態度比較謹慎,可能還需要不少時間。
進入同業拆借市場和發行金融債券要成立起碼兩三年時間,但是眼下的發展不能只是等待。
所以,與負債充足但是資本金不足的銀行展開合作是部分民營銀行的策略。
比如某民營銀行與某城商行聯合推出“微業貸”的服務,以該民營銀行的線上渠道,兩家的聯合資金放貸,采取按比例聯合出資、多重風控、風險共擔的原則進行合作。
2、輕資本運營
由于補充資本的方式匱乏,民營銀行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面臨缺資本的情況,所以除了“開源”的方式比如發行金融債券等補充資本,還可以用“節流”的方式節省資本,主要有兩種方法:
第一,進行資產流轉、資產出表節省資本。現在不少銀行將資產通過證券化或者銀登中心登記轉讓的方式出表,節省資本,盤活資產,實現輕資本運營。
第二,發展不消耗資本的中間業務。低資本消耗的中間業務包括投資銀行、資產托管、結算收付、咨詢顧問等非信貸業務也是不少民營銀行發展的重點。
3、鏈接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的增值服務
民營銀行的服務對象大部分是小微企業等普惠人群,這些對象本身規模小、資金少,沒有財力去從事一些固定成本較高的業務或投資,或者即使有財力也因為缺乏規模經濟不劃算。這時民營銀行可以聯結起這些中小企業幫他們分攤固定成本,實現更好的發展。比如存在民營銀行作為開放平臺引入專業化的會計師事務所給中小企業規劃財務,銀行因為手中掌握批量的企業資源可以和會計師事務所談到“批發價”,比這些企業單個去談節省成本。
部分民營銀行聯合基金公司推出現金管理類的貨基產品,幫助中小企業管理現金,不僅可以提高客戶粘性還能賺取代銷收入。
還有部分民營銀行對小微企業主提供個人健康保險業務。
社區銀行觸角延伸:如何做好最后一公里?
(一)我國社區銀行的基本情況
社區銀行是指在一定地區的社區范圍內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設立、獨立按照市場化原則運營、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中小銀行。在2013 年12 月發布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中小銀行設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的通知》中定義社區銀行是服務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的簡易型銀行網點,屬于支行的一種特殊類型。
根據我國銀監會的劃分標準,我們以支行級別以下的分支網點作為社區銀行的標準,包括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的分理處、辦事處、營業所、儲蓄所、其他儲蓄機構和郵儲代理營業所,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持牌情況,截至2019年1月2日我國共有持牌社區銀行59284家,按照成立時間來看1980年以后社區銀行成立的數量逐漸走高,高峰主要在兩個時間段,一是1985-1996年,二是2005-2012年,2013-2016年又呈現一個小高峰,2018年我國共成立277家社區銀行,同比減少30%。

主要是由于2013-2016年因為經濟企穩和各種互聯網金融的崛起,銀行受到很大的壓力,于是不少銀行將社區銀行作為一個轉型方向,紛紛下沉到社區挖掘客戶,搶占“最后一公里”。
社區銀行主要是為解決銀行服務半徑不足的弱點而設立的,特點是面積小、硬件多、人員少,營業時間長(到20:00,一周7天),大部分社區銀行就是由二十幾平面積的店面,加上幾臺ATM機和一兩名員工組成。
但是這些優勢并沒有形成足夠的差異化和深度化的競爭優勢,并且在線上支付和線上存儲的趨勢中逐漸失去作用了,以往購買理財產品,繳納水電費等社區銀行的核心業務現在都已經逐漸被線上平臺替代,根據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2日我國共有1179家社區銀行退出,2014、2015年有一個社區銀行退出的小高峰。

從所有數據綜合起來看,退出的社區銀行數量遠少于新設,經過2018年的大規模擴張后,社區銀行的擴張逐漸回歸理性,擴張的速度在下降。

社區銀行的擴張可以便利周邊居民的生活,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到基礎金融服務,但是社區銀行的數量也是有上限的,如果周邊居民不足以讓其維持盈虧平衡,那這個銀行就可能面臨被裁撤的危險。
(二)社區銀行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措施
1、選址不科學、差異化不足、無協同
第一,網點分布不合理,選址不科學。最低限度是要確保周邊的金融需求可以讓銀行盈虧平衡。
第二,服務和產品沒有差異化,只是普通物理網點的延伸。部分社區銀行的銷售方式和服務方式還是和以前一樣,主要是銀行卡、個人儲蓄、個人理財、代銷基金保險、代扣社保、代繳費用等,并沒有針對特定客戶做特別“下沉”的精細化產品和服務。再加上互聯網金融的擠壓更是難以生存。
第三,社區銀行和大型網點之間沒有協同,各自為政。還是上級給任務指標,下級完成,這樣的傳統模式。社區銀行不只是把銀行開在社區,更多是在服務定位上進行差異化。
2、輕型化、精簡化;智能化、自動化;親民化、精細化
結合美國的情況,我們發現社區銀行能夠發展壯大,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基于人情關系為客戶提供細致入微的人文關懷和高質量的特色化服務,所以我們發展社區銀行有幾個關鍵點:
第一,輕型化、精簡化。社區銀行致力于服務“最后一公里”,精細的同時也意味著范圍小,面向的群體小,同時可能需要的服務也少,可以將店面縮小、人員縮減、業務類型精簡,專注幾種特定的服務做深、做精,而不是試圖建立全面型的社區銀行,這樣可以幫助社區銀行節省成本。
某國內社區銀行的“輕型銀行”戰略是這樣的,店面面積十平方米,不到傳統銀行網點的十分之一,創建成本和運營成本分別是傳統銀行的25%和12%,較低的成本可以讓網點很快達到盈虧平衡。
第二,智能化、自動化。由于業務精簡,服務對象單一,社區銀行可以更多通過智能設備提供自助服務,進一步節省人力成本。
第三,親民化、精細化。目前的社區銀行很多還是沒有打破“冰冷冷”的高大上形象,圍欄、高柜臺、高冷的裝修風格無不顯示出社區銀行的不接地氣,甚至很多社區銀行成為擺放幾臺ATM,便于周邊居民存取款的場所。
“便利店銀行”、“咖啡廳銀行”這些概念已經在國內外有不少先進的案例,但是從我國社區銀行的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銀行還是局限于“銀行”的概念,沒有更進一步挖掘社區需求。比如有社區銀行提出做免費“代收快遞”服務來拉進和居民的關系,但是最終因為擔心快遞遺失等問題也沒有獲得通過。

尤其是互聯網巨頭不斷進駐社區市場的時候,社區銀行卻在退潮,這其中可以看出一些資源的浪費。
未來社區銀行可以借助廣泛的網點分布和深入居民社區的優勢,借用互聯網平臺和外國銀行的經驗和思路,開展符合當地居民需求的各種活動,為當地居民提供各種場景體驗的社區服務。
上一篇:Logo的改換只是最后一步——中國平安All in金融科技之路
下一篇:順豐擬再融160億:王衛的綜合物流野心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