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國有、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之路
【EFEC導讀】近年來銀行業紛紛發力,以供應鏈金融推動服務能力轉型升級。

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業務轉型和普惠金融的推進與實施,供應鏈金融模式備受青睞。
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借助供應鏈的信用傳導,表面上是滿足原本難以獲客、評估、借貸、并貸后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實質上是將供應鏈金融資金增加供應鏈流動性,并在供應鏈中進行資源分配,以滿足資源的跨時空錯配的需求。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支持中小企業依托應收賬款、供應鏈金融融資,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從《意見》可以看出,國家對中小企業將給予大力支持,供應鏈金融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幫助,因此,供應鏈金融未來將繼續高歌猛進。
保理君為大家收集整理了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布局情況,不難發現,很多銀行都在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發展之路。近年來銀行業紛紛發力,以供應鏈金融推動服務能力轉型升級。
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布局概況
工商銀行:“工銀e信”由核心企業基于應付賬款及貿易背景在工行數據金融服務平臺上在線簽發、用以證明供應商到期債權的數字信用憑據。
該產品主要側重應用延伸,具有可轉移、可流通、可拆分、可變現的特點,改變了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僅能支持核心企業上下游客戶的融資需求,達到了真正將核心企業信用向產業鏈深度延伸的效果。
農業銀行:保理e融是農行針對供應鏈小微企業“應收賬款無法快速變現”、“銀行信貸難以覆蓋整個供應鏈”等問題,運用金融科技創新推動供應鏈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果。
e賬通”是農業銀行基于區塊鏈技術自主研發的應收賬款管理服務平臺,以“e信”為應收賬款權利電子憑證,通過農業銀行企業網銀,可為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簽發、拆分、轉讓、保理融資、到期收付款等全流程在線金融服務。
建設銀行:2014年,建行為適應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需求,圍繞企業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真實交易為基礎,研發創新了國內保理、動產質押、倉單質押、應收賬款融資、金銀倉、網絡銀行等十大供應鏈融資系列產品,填補多項產品空白。
同時,建設銀行大力推進企業級供應鏈金融服務,樹立了“善融鏈通”供應鏈金融服務品牌,圍繞核心企業(平臺)及其上下游鏈條企業,依托供應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等信息,建立服務平臺一體化、運營管理專業化、操作流程電子化、信息處理便捷化、風險控制個性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中國銀行:憑借在國際貿易金融上的優勢,中國銀行早在2007年便推出了基于供應鏈融資的產品“融易達”,2009年成立供應鏈團隊并正式發力供應鏈金融,在2009~2014年七年期間,其供應鏈金融業務發生額便從740億元突破至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8%。
2011年底,中行通過“銀企對接”將平臺融資方的訂單信息直連中行系統的方式,實現了首個在線供應鏈金融項目的落地,后續通過此種方式累計拓展了京東、蘇寧等300多家企業,在線發放融資超百億元。
交通銀行:交通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已形成了針對核心企業、供應商、經銷商、零售商和終端消費者的線上、線下供應鏈整體金融解決方案,并根據市場需求先后推出“快易貼”、“快易付”、“智慧汽車金融”、“票據大掌柜”等系列品牌產品,全面支持客戶在票據、應收賬款、預付款融資領域的在線融資需求。
疫情期間,充分發揮在線融資產品全線上、零接觸、高時效的優勢,第一時間滿足企業客戶特別是供應鏈中小企業客戶的貿易融資需求。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郵儲銀行大力推進供應鏈金融服務,與核心企業互聯合作,引導企業通過“郵易鏈”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發起線上融資申請,為鏈條上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解決了資金周轉緊張的燃眉之急。
郵儲銀行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可以將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聯系起來,實現核心企業信用向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傳導。同時,郵儲銀行還建立快速審批通道,第一時間為客戶提供服務支持,企業通過郵儲銀行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可以完成全流程線上操作,實現“T+0”快速、便捷融資。
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布局概況
招商銀行:招商銀行圍繞供應鏈與交易鏈,建立端到端的產業互聯網金融服務閉環,將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業務向縱深發展,推出了投商行一體化下的產業互聯網供應鏈金融4.0版本。
4.0版本的目標對象是產業互聯網重塑的各類產業生態圈場景(包括核心企業產業生態圈、B2B平臺產業生態圈等),主要產品包括了“付款代理”、“C+智慧票據池”、“B2B平臺票據池”等產品。
并且招商銀行與核心企業深度融合,深挖客群價值,建立了一套以賬戶結算、企業服務和融資與一體的立體化供應鏈金融系統,也是深化戰略核心企業經營、小企業獲客和小企業資產發展的重要途徑。
浦發銀行:浦發銀行最早在2007年推出“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為核心企業提供信用服務、采購服務、存貨周轉、賬款回收等融資支持。
自2011年起,浦發銀行致力于打造具有特色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并與中國移動、神龍汽車、中遠物流等多家核心企業和物流公司合作,實現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整合。
在線上化的布局上,浦發銀行圍繞資產端核心企業的批量獲客,落地了“京浦e賬通”、 “京浦e商貸”等產品,并在線上供應鏈金融領域推出“政采e貸”和“票據池秒貸”等創新產品,以及云資金監管、e企行綜合服務平臺等產品。
中信銀行:中信銀行于2018年10月成功上線全流程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創新產品“信e鏈—應付流轉融通”。
“信e鏈—應付流轉融通”產品通過中信銀行與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快速對接,借助標準化電子付款憑證的多級流轉,向其上游N級供應商提供全流程、線上化的快捷融資服務。該產品具有手續簡便、靈活高效、不受地域限制等業務特點,通過延伸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商業信用,可有效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光大銀行:光大銀行全新上線“陽光供應鏈云平臺”,該平臺集智能化、優體驗、重開放、生態化優勢于一身,運用金融科技力量,專門針對龍頭企業及其供應商打造全流程在線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讓供應鏈企業不再為資金和供應鏈管理犯愁。
“陽光供應鏈云平臺”依托“科技輸出”,采用SaaS平臺模式和云服務技術,為企業客戶提供全流程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
區別于傳統供應鏈的線下服務模式,該平臺實現了全流程、在線化的交易處理,強化產融結合,構建“產業鏈金融生態圈”,更好地實現客戶財富管理。
華夏銀行:華夏銀行著力推動業務的全流程線上化辦理,提升客戶經理和客戶體驗,獲得了一批優質客戶的認可。
華夏銀行在業內較早實現了在線供應鏈金融系統,與中國石化易派客電商平臺、國網電商平臺、中國雄安集團等一批優質核心客戶實現業務對接,特別是與雄安集團合作的“供應鏈+區塊鏈”放款,是雄安新區第一筆成功落地的區塊鏈金融業務。
民生銀行:2018年11月29日,民生銀行在北京正式發布了供應鏈金融品牌“民生E鏈”及一系列產品,將“科技驅動、金融賦能”的理念融入產業鏈升級和企業發展的毛細血管中。
目前,民生銀行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產品體系也日益成熟和完善,“應收e”、“賒銷e”、“采購e”、“信融e”等全面服務于基建、醫藥、白酒、汽車、物流等各個行業鏈條上的大中小型企業。
疫情防控期間,民生銀行已累計投放馳援醫藥及企業復工復產專項供應鏈信貸資金逾300億元,服務支持供應鏈企業1萬余戶。
廣發銀行:早在2014年,廣發銀行供應鏈業務產品已邁入秒級行列,做到客戶融資秒級出賬,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業融資的便利性。
廣發“e秒供應鏈”品牌包括“e秒供應鏈融資”以及“e秒票據”兩大板塊,涵蓋e秒保理貸、e秒訂單貸、e秒采購貸、e秒貨押貸、e秒貼現、e秒票押、商票e秒貼和e秒票據池八項產品。
2019年,廣發銀行通過“e秒供應鏈”為約四千家企業提供超過3600億元融資,尤其是“e秒票據”作為最早實現貼現業務線上化的票據產品,交易量一路增長。
在不斷加深供應鏈金融線上化布局的道路上,“e秒供應鏈”項下多個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全面升級,成為廣發銀行踐行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拳頭產品。
興業銀行:近年來,興業銀行發揮金融科技優勢,不斷升級優化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目前已形成涵蓋票據承兌、票據貼現、票據池、信用證、應收賬款、電子信用證、電子保函等在內的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其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興享”供應鏈金融平臺應收賬款線上融資系統運用“互聯網+核心企業+中小企業”服務模式,聚焦應收賬款融資辦理過程中操作環節多、風險高的痛點,截至2019年9月末,興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余額2138.36億元,較年初增長84.50%。
平安銀行:為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平安銀行持續迭代“平安好鏈”平臺,打通數字賬戶、融合財資平臺,以期真正深入供應鏈金融業務場景。
2017年,中國電子依托“平安好鏈”技術支持,面向集團上下游近20萬供應商,搭建“中電惠融好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截至2019年底,該平臺上線用戶已突破3600家,交易量55億元,其中90%以上為中小企業。
浙商銀行:供應鏈金融是浙商銀行目前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浙商銀行從2016年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應用,并于2017年8月率先投產基于區塊鏈技術開發的應收款鏈平臺。
圍繞供應鏈金融,浙商創新“池化”及“線上化”的融資業務模式,在三池(涌金票據池、涌金資產池、涌金出口池)的基礎之上,繼續圍繞三大業務平臺進行展業。
恒豐銀行:恒豐銀行以金融供給側改革為主線,致力于科技引領、數據驅動,以解決客戶痛點為目標,充分發揮“金融+技術+風險+數據”優勢,搭建“四流合一”的供應鏈金融行業生態圈,打造特色化的“恒融E”智慧供應鏈金融品牌,推出了覆蓋供應鏈全鏈條的一系列線上化、智能化、數據化供應鏈金融產品,包括“網絡預付貸”“網絡應收貸”“在線應收賬款池”及“網絡投標貸”等,可提供集支付、結算、在線融資、投資理財于一體的綜合金融與增值服務。
渤海銀行:渤海銀行自2018年開始陸續與易見及中交建搭建了線上供應鏈服務平臺,并基于該平臺與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為大型核心企業保障了賬期及供應商的穩定性。
企業在渤海銀行線上供應鏈服務平臺注冊認證后,即可通過該平臺進行供銷需求對接并在線簽訂供銷合同,上游供應商發貨后取得供銷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
隨著各家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展業的不斷深入,這一業務將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為展業方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金融科技技術的加成亦將持續推動市場業務模式的更新進化,并形成良性的業務生態循環。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我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已全部落地
下一篇:上海與深圳:金融科技中心雙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