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的改換只是最后一步——中國平安All in金融科技之路
【EFEC導讀】傳統金融機構和BAT等互聯網巨頭的差異在于:科技競爭是場景的競爭,也是數據的競爭。互聯網巨頭場景的豐富程度很高,金融機構是從交易這個非常核心的場景切入的,數據的深度很不一樣。中國平安正應用了這一優勢。

在中國大型金控集團和銀行業中,中國平安對金融科技是最執著的一家。
2018年12月29日,中國平安董事長兼CEO馬明哲發了一篇元旦致辭。
這次新年致辭中,中國平安改變了Logo。將原Logo中的“保險、銀行、投資”六個字,改為“金融、科技”。
這一次,意味著中國平安已 All in 金融科技中去。

一場事先張揚布局
中國平安改Logo這件事,顯現了此前未有之決心,在中國諸多金控公司中罕見。
過去十年,中國平安投入了超500億元在金融科技上。按照2017年的規劃,未來每年投入營收的1%。
隨Logo一起改變的是過去一年中國平安的業務結構。
到2018年上半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凈利潤占比已達到68%,據新金融洛書不完全觀察,在諸家銀行中占比最高,這意味著平安銀行已是事實上的由金融科技驅動業務的銀行。
在馬明哲的新年致辭之前,2018年12月14日,中國平安董事會會議通過了《關于完善公司執行委員會決策機制和組織體系的議案》,增設三位聯席CEO,由李源祥先生、謝永林先生、陳心穎女士擔任,三人分別分管個人客戶綜合金融業務、公司客戶綜合金融業務和科技業務。
按照平安的說法,這一制度將在“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上,進行資源整合與協同。
……
中國平安的金融科技戰略意圖始于2013年,馬明哲在當年提出了“科技引領金融”的戰略。
到2017年,平安的金融科技戰略成型,形成了“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布局:以五大核心技術(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云平臺)為基礎,聚焦四大生態圈——“金融服務生態圈”、“醫療健康生態圈”、“汽車服務生態圈”和“房產金融生態圈”。
圖:中國平安“金融+科技”雙輪驅動圖;來源:安信證券研究中信

這五大技術背后發力的聚焦著力點,仍在五大核心技術+四大生態上,即所謂雙輪驅動。
依靠著“雙輪”,平安一方面是提升自身傳統金融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是向其他金融機構、醫療機構輸出科技,提升效率,獲得輕資產和輕資本的收入來源。
輕與重:平安運營思路之變
由此,輕資產和輕資本運營已經成為平安的轉型戰略。
早前,平安集團有著傳統綜合金融機構重資產運營的典型特征,即資本投入最高的業務往往貢獻著最低的收益。
平安明顯想改變這種現狀。
平安所推行的科技化轉型基石方針,是輸出戰略、技術、服務等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務,應用于渠道、產品、運營、風控以及終端資產。
圖:平安集團的科技驅動模式構想:輸出科技,獲得輕資產收入

資料來源:公開市場資料 中再資產團隊
為了配合零售業務,平安銀行于2017年開始向輕資產、輕資本運營轉型,發展綜合金融,布局互聯網、物聯網和以橙e、保理云為代表的輕資產平臺。
傳統金融機構和BAT等互聯網巨頭的差異在于:科技競爭是場景的競爭,也是數據的競爭。互聯網巨頭場景的豐富程度很高,金融機構是從交易這個非常核心的場景切入的,數據的深度很不一樣。
中國平安正應用了這一優勢。
在輕資產、輕資本運營思路上,以科技提升傳統金融價值是戰術手段之一。通過互聯網 AI 技術,實現精細化的客戶經營、智能化的渠道管理與銷售、智慧的客戶服務和精準高效的風險管控,進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強化風控和改善體驗。如平安壽險增員管理中構建動態的“人員畫像——關鍵特征——篩選流程”循環體系識別準增員;產險圖片定損技術已向7家保險公司輸出技術。
新的盈利和價值增長點在哪?
2018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個人業務營運利潤達503.80億元,同比增28.3%,占集團歸屬母公司股東營運利潤的84.9%。
上半年,平安個人客戶數同比增長25.2%至1.79億;新增客戶2581萬,其中有845萬來自集團“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的互聯網用戶,在新增客戶中占比32.7%。
在已披露的中國平安三季度報中,平安資產管理業務凈利潤101億元,同增36.8%;銀行業務凈利潤111億元,同增2.3%。金融科技業務、財產保險業務凈利潤分別為6.8億元和104億元。
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金融科技板塊在總利潤上的貢獻率為1%。
2018前三季度,以陸金所為主的金融科技業務歸母營運利潤 54 億元,占856億總歸母利潤的6.3%。金融科技的歸母總利潤貢獻率提升顯著。
凈利潤的貢獻率雖然是一個顯性而小的數據,但如果從客戶經營角度分析,平安個人業務凈利潤=客戶數*客均產品數*單均利潤,金融科技提升三個乘數因子的貢獻上,是巨大而隱形。
平安的金融科技戰略已進入收獲期,利潤放量效果顯著。
未來數年,對平安來說,科技輸出將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東北證券研究團隊表示,假設未來平安客戶數繼續保持15%的增速,客均產品數有望提升至3.5個(當前2.28個),在件均利潤保持不變的假設下,個人業務有望繼續保持20%的年均增長。
上一篇:勢能決定成敗——初創期物流企業風險控制核心
下一篇:傳統銀行的兩塊補丁:民營、社區銀行差異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