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壓力陡增,消費金融迎來“銀行系”選手
【EFEC導讀】消費一直都是我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8%。至此,消費連續第4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9月20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近年來,我國在擴大消費規模、提高消費水平、改善消費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作為支持消費發展的金融主力,銀行業在消費金融發展領域的發展可圈可點。不過,《意見》也指出,當前制約消費擴大和升級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突出。那么,銀行業在布局消費金融時有哪些突出表現?又面臨著哪些方面的掣肘?
未來,針對《意見》提出的“進一步提升金融對促進消費的支持作用,鼓勵消費金融創新,規范發展消費信貸,把握好保持居民合理杠桿水平與消費信貸合理增長的關系”的要求,銀行業又應該如何做,才能服務好消費升級、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消費金融備受銀行青睞
9月14日,光大銀行表示,與中青旅、王道銀行擬共同發起設立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為10億元。根據協議,光大銀行同意以現金形式出資6億元,占該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的60%。
事實上,消費金融公司一直是銀行系眼里的“香餑餑”。銀保監會披露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共有22家消費金融類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未來應培養更多的消費金融供給主體,在積極穩妥的原則下加快消費金融公司的批設。
同時,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也普遍有著出色的業績表現。近期陸續披露的中報顯示,招商銀行旗下招聯消費金融凈利潤為6.04億元,在公布盈利數據的消費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一位。截至上半年末,興業銀行旗下的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資產總額和各項貸款余額分別達153.42億元和147.85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93%和92%。
消費一直都是我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8%。至此,消費連續第4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在發展金融消費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根本,但在既定消費水平下,消費金融通過杠桿拉動也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相比在消費金融領域耕耘的其他機構,銀行機構更加具備優勢。聯訊證券表示,在該領域,最優良的信用卡、汽車金融等客戶基本都被銀行機構所覆蓋;線上場景消費則是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公司的主戰場;而小貸公司和P2P平臺就只能把3C、醫美、旅行、教育等線上或線下消費的其他“長尾客戶”作為目標客戶。
和其他類型機構相比,銀行有著更高的信用度,也有著相對較低的資金成本。同時,在監管層不斷收緊對消費金融領域的控制后,在風控、合規方面優勢更為突出的銀行,具有了脫穎而出的資本。
“要真正把消費金融做好,就需要銀行在獲客、控制經營成本以及精準風控上都能夠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尋找到更好的商業可持續性。”郭田勇強調。
轉型發展未來可期
“商業銀行一直以來是以服務公司客戶為主,未來必然要朝C端轉型。此外,銀行的公司業務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非常大,而零售業務則相對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銀行通過零售業務積累的客戶群體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因此,零售金融乃至消費金融都是我國銀行業未來發展的基石。” 郭田勇表示。
向零售業務、消費金融轉型,早已成為不同規模銀行機構的共識。“在面對目前嚴峻的內外部環境下,各家中小銀行都紛紛轉型求變,而消費金融就是中小銀行轉型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張家口銀行副行長蘇娜表示。而體量較大的交行、招行也早已提出向零售業務轉型,深耕消費金融領域,這也在其中期業績報告里有所體現。在分析了華夏銀行和浙商銀行等7家股份制銀行的零售業務成績后,恒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芮表示,上半年,其零售業務收入總計222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2%。其中,平安銀行零售營業收入同比增幅最高,為34.67%。
聯訊證券的一張統計圖表顯示,從2016年至今,銀行間同業拆借加權利率與短期消費貸款增速呈現正相關,同時二者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小額、分散、利率高的消費金融,成為告別“躺著賺錢的日子”后銀行機構的一條新出路。
“下半年,零售業務仍然將作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營業收入增長的引擎。2018年年末,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將保持在15%以上。” 楊芮表示,上半年,9家股份制銀行平均付息負債成本率較上年同期提高0.32%至2.74%。
楊芮進一步分析表示,一些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傾向于布局消費金融、小微金融等收益率較高的零售業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息資產收益率,但邊際效益將逐漸遞減。下半年,獲取低成本負債能力成為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關鍵因素。
破除瓶頸尋找藍海
“在我看來,信用卡本身就是不定義用途的小額消費信貸產品。” 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戰略發展部處長劉鏡表示,經歷了前期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消費信貸在獲客場景、客群結構以及資產結構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劉鏡認為,從整體看,中國的消費金融行業實際上正在“下沉”,一是我國的消費金融將由一二線城市逐漸向三四線城市擴展;二是三四線城市客戶的金融需求將呈放大趨勢。
“不單是信用卡,同時也包括其他一些產品,例如個人零售等,三四線城市客戶的金融需求不應被忽略,而三四線城市甚至四五線城市的消費金融將是未來的一個藍海。” 劉鏡表示。
正如《意見》所指出的,當前,重點領域消費市場還不能有效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應該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消費差距,加快農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費提質擴容,鼓勵和引導農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娛樂、汽車等消費。可見,銀行業發展消費金融還有著廣闊的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特別是長期租賃市場。總結推廣住房租賃試點經驗,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在這個領域,建行持續探索,在全國各地相繼創新推出“存房”等業務模式,并把其提升為該行“三大戰略”之一,為“房住不炒,長租即常住”的新型樓市格局提供金融支持。
而對于《意見》提出的監管體制、消費政策體系不配套的問題,董希淼表示,應在高度重視消費金融的基礎上,加快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銀行應加強與互聯網平臺的合作,豐富消費場景,提升客戶體驗。在此方面,監管部門應給予更多支持,可進一步放寬對消費金融機構的限制。
上一篇:北京地區網貸現場檢查正式啟動
下一篇:發改委等19部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引導PE/VC參投“數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