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網貸行業千億不良資產:官方嫌棄,民間不接,誰來收拾殘局

              EFEC導讀】官方AMC(資產管理公司)對此明確拒絕:“除非政治任務,否則不接。”
               
              網貸行業千億不良資產:官方嫌棄,民間不接,誰來收拾殘局

              網貸行業的倒閉潮,已持續了近三個月,整個行業正在產生千億級別的不良資產。
               
              如此龐大的不良資產,誰來處置?
               
              官方AMC(資產管理公司)對此明確拒絕:“除非政治任務,否則不接。”
               
              民間催收公司覺得資產太差,也不愿意出手,甚至對打包資產只開出千分之六的“史上最低價”。
               
              這塊行業眼中的“千億壞蛋糕”,最終會由誰來消化?
               
               
              01

              千億壞蛋糕

               
              網貸行業正在形成上千億的不良資產。
               
              “現在網貸行業大概有2萬億資產,就算壞賬率最低5%,就已有千億的不良資產。”某催收平臺的創始人何鴻軍稱。加上最近的倒閉潮,網貸的不良資產正在急速增加。
               
              一些還在運轉的平臺,壞賬也開始逐漸增多。
               
              “很多網貸平臺在大力地找外包催收,同時簽幾十家催收平臺。”不良資產催收外包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暉稱。
               
              比如說一個批次的逾期賬戶資產包,會被先交給一家催收公司催,催不回來的,再轉給新的公司。
               
              “一個不良資產包,會被七八家催收公司反復催。”王暉稱。
               
              “最近,很多網貸平臺,都在外面瘋狂地找外包催收公司。”何鴻軍透露,“最近找得比較兇的,是翼龍貸和宜信。”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正處于金融的逆周期中。
               
              一般來說,金融越不景氣,不良資產處置越繁榮。
               
              如今,互金行業出現了大量新的不良資產,對于催收行業來說,這是一個重大利好,還是一個燙手山芋?
               
              先來看看官方系的態度。
               
              8月中旬,就有媒體曝出,銀保監會召集了四大AMC開會,希望它們進場托管,對資產進行全面清算。
               
              實際上,官方系將其視為燙手山芋。
               
              “在上半年的時候,還有AMC愿意接觸網貸行業的資產,也做過一些嘗試,但最近風口浪尖,它們已不愿插手。”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透露。
               
              “這類資產我們不會碰,除非是政治任務。”一家AMC的高管對一本財經透露,“不是我們不想接,而是沒有能力接。“
               
              據他透露,他們以前處理的資產,大多是“房地產”。
               
              這樣的資產貶值難,脫手容易——他們早已習慣了這種簡單粗暴的模式。
               
              而對純信用、無抵押的網貸資產,他表示:“我們從未接觸過,毫無處置經驗。”
               
               
              02

              催回率奇低
              官方系不歡迎,民間的催收團隊,對此是否熱情滿滿?
               
              “并不想接。”何鴻軍稱,最近來找他的網貸平臺很多,他對此還挑肥揀瘦,并不熱情。
               
              原因是,催回率實在太低了。
               
              “在網貸剛開始興起的幾年,一手委案催回率可以達到20%,現在這個數字已降到百分之幾。”王暉稱。
               
              這是因為,在對借款人的審核方面,這些網貸平臺比起銀行差很多,同時,借款人經過多次催收后,“抗催能力太強”。
               
              “目前網貸行業的不良資產,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個人信用貸,一類是小微企業貸,這兩種貸款的催收方式,完全不同。”何鴻軍表示。
               
              個人信用貸針對個人,一般都是傳統的電話或者上門催收。
               
              何鴻軍曾經接過一些網貸不良資產包,感覺實在太難催。
               
              電催頻繁一點,借款人就會說他們是騷擾,一旦投訴成立,甲方公司可能就要替換催收團隊。
               
              而要完全合規,催收的成本實在太高。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舉了一個例子:現在的信息修復,確實有一個合法渠道,就是通過某運營商,但是價格“實在太貴”。
               
              比如,運營商會幫你加密撥通一個借款人的電話,不管接通與否,都要收10元。而如果接通,通話6秒以上,就要收50元。
               
              小微企業貸的催收,會好一點嗎?
               
              “更復雜。”何鴻軍稱。這類貸款,早期也可以用電話或上門催收,但如果還不還款,就要走法律程序,這個過程極為漫長。
               
              小微企業貸按照監管要求,都得在100萬以下,“加上消耗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這件事就不再劃算”。
               
              知情人透露,現在有一些催收公司也收P2P的不良資產包,但給的價格,已創下歷史新低,“最低只有千分之六”。
               
              這是什么概念?一個億的不良資產包,只賣得出60萬。
               
              而一個普通的地產不良資產包,可以賣到50%左右。
               
              “這說明,現在網貸的資產質量令人擔憂。”王暉稱。
               
              官方拒絕,民間嫌棄,千億資產最終將如何消化?
               
               
              03

              不信任三角

               
              盡管目前看來,大家對網貸不良資產的熱情并不高,但最終,它們還是需要專業的處置機構來消化。
               
              其實,千億資產在傳統金融領域并不算太多——銀行每年的壞賬都達萬億。
               
              但銀行的壞賬會核銷,不會影響到存款人。
               
              而網貸資產背后,涉及太多的投資人和其家庭。
               
              所以,一旦處置不當,可能就會出現不穩定因素。
               
              如何找到最有效、最平穩的處置方式,成了整個行業都需要認真對待的難題。
               
              好在,已有一些機構在嘗試。
               
              “我們成立了一個數億的基金,準備去收一些網貸資產。” 陳乾是一家有AMC牌照的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市場總監,他透露,他們正在策劃一個新的產品。
               
              他們認為,這不是一塊燙手山芋,反而有可能是金礦。
               
              陳乾介入的方式,不是購買不良資產包,而是將網貸平臺所有的債權買斷。
               
              包括投資人的債權。
               
              “我們會以2%-3%的價格,將網貸平臺所有的資產買斷。”陳乾稱。
               
              比如平臺的不良資產是10個億,他們就支付2000-3000萬。
               
              然后,他們再去和投資人談判,償還一定比例的金額。
               
              “當然不可能全部還完,看資產的優劣,可以做到20%-50%。”陳乾說,比如,投資人投了10萬,大概還能拿回來2萬到5萬。
               
              后期,他們可以發揮自身強項,再去處置資產,賺取差價。
               
              實際上,現在對網貸資產的處置,都卡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上,缺少了兩個重要的因素:金錢和時間。
               
              所謂的金錢,就是要承諾每個月向投資人兌付一定金額的錢,穩住他們,讓其不至于將平臺逼得太緊。
               
              “一般來說,每個月的兌付金額,不會低于1%。要讓投資人每個月都看到錢,心存希望。”一家暴雷平臺的創始人王志鵬稱。
               
              他的平臺,如今每個月也需要兌付上千萬。“一邊請催收團隊拼命追款,一邊向身邊的朋友借錢,資金萬萬不可斷。”
               
              王志鵬知道,無論如何,他都要兌付40%以上,否則“就可能進去”。
               
              40%,是當地監管給網貸平臺定的底線。
               
              完成,則可免受牢獄之災。
               
              但每個月千萬的資金,幾乎快把他壓垮。他將車、房抵押變賣,將身邊所有的朋友都借了一遍。
               
              他正在試圖用金錢換時間。
               
              “每個月盡量追回一些欠款,也給欠款人一些時間,等著他們緩過來,能還上錢。”王志鵬稱。
               
              其實,陳乾所在的這種資產管理公司,手上剛好有“時間和金錢”這兩個籌碼。
               
              但陳乾接觸過很多網貸平臺,發現大家對這個模式的熱情并不高。
               
              因為,資產管理公司只接管了債權,但是法律層面的責任,他們并不承擔。
               
              也就是說,就算處置得不好,他們也不會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和投資人交涉非常困難,眾口難調。他們有可能今天答應只兌付40%,就清債務,但回頭又去找監管部門申訴,最終我們還得被抓進去。”王志鵬說。
               
              此外,很多平臺本身的業務并不完全合規,很有可能采取了“超級債權人”的模式,債權關系混亂。
               
              另一方面,王志鵬也擔心資產管理公司不誠信,承諾兌付40%,最終只兌了10%。
               
              在網貸這個錯綜復雜的局中,所有的人際關系都脆弱不堪,再引入一個第三方公司,未必就是解局之鑰。
               
              現在,投資人、平臺方、資產處置公司三方,都處在一個強烈不信任的三角中。
               
              這個“不信任三角”如何破?
               
              “需要引入強大的信用方,最好是監管機構介入,或者有官方背景的AMC進來。”王志鵬稱,可以讓政府定一個兌付比例,三方都認,不可反悔。
               
              目前,全國還沒有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和網貸平臺合作,完整地解決過一起處置事件。
               
              大家都在等著第一個“樣板”。
               
              但尷尬的是,沒有哪個網貸平臺想成為“第一”。
               
              “大家都會盯著,同時,你會被翻個底掉。”王志鵬說,現在誰又能做到完全沒有問題,接受所有人的關注。
               
              千億資產,都在等待一個成功案例,來打破不信任三角。
               
              這一步,終需有人跨出。
               
               (應受訪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
               


              上一篇:雷軍:「我思考組織架構調整已經很久了」
              下一篇:陸金所代銷大同證券“同吉”系資管違約,融資方涉多家上市公司


              相關文章

              2023(第五屆)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大會…

              10月19日,北京

              撥打
              <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