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互金行業,2019將走向何方?
【EFEC導讀】2019年已經到來,網貸備案、金融科技等將影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這些懸念將一一解開。

2018年已劃上句號,這一年,互聯網金融經歷特殊的一年,P2P行業出現前所未有的爆雷潮,網貸快速出清,裁員不斷,整個行業景氣度大幅回落,截至2018年12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021家,相比2017年底減少了1219家。與此同時,監管層出臺P2P合規檢查通知、出臺打擊逃廢債等政策,第三支付同樣也出臺了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等政策。另一方面,消費金融繼續大發展,貸款保持在30%速度增長,同時多家互金機構臨近年底赴美完成IPO。可以說,政策密集出臺、行業問題頻發、科技因素等穿插著整個2018年。
2019年已經到來,網貸備案、金融科技等將影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這些懸念將一一解開,《華夏時報》記者整理了十個主要影響互金行業發展的因素:
1、網貸平臺能否如期備案
2018年8月,經歷網貸爆雷潮,全國P2P網貸整治辦下發《關于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將備案工作大致分為三步:歷經自查、自律檢查和行政核查等三輪核查,以2018年12月底為截止日期;同時通知提到,條件成熟的機構按要求申請備案。目前,各大平臺的工作以備案為核心開展,自查報告、現場檢查等在全國各地鋪開,而備案與監管是影響網貸2019年走勢的最大不確定性,平臺能否備案為各方關注,可以說直接決定著平臺的生與死,備案將成為互金行業的最大變數,也影響著外圍其他機構是否介入。
2、巨頭是否會進入P2P
2018年底,京東上線P2P產品后又緊急下架。事實上,一直以來BATJ對P2P虎視眈眈,這里存在一個監管的選擇和走勢。按互金專家薛洪言所說,P2P對巨頭的價值,取決于P2P的定位。如果參照類銀行機構進行監管,P2P業務規模將受到資本金的制約,于巨頭而言,涉足P2P的價值有限;如果還是按照信息中介進行監管,P2P業務規模主要取決于平臺的流量獲客能力,于巨頭而言,P2P業務將成為其涉足百萬億級資管市場的入場券,布局P2P大概率會成為一種趨勢。2019年,如果備案能如期落地,則意味著P2P監管規則落地,屆時,一個重要的不確定因素便是,巨頭是否會爭相入局P2P?
3、互金流動性危機待解
今年P2P爆雷潮后,行業信心受到空前打擊,透支了出借人的信任,整個行業出現資金凈流出的局面,一些P2P深陷流動性危機、提現難等,至今仍未緩解;對消費信貸平臺、助貸平臺而言,機構資金也趨謹慎。尤其是年底,一些銀行因為存管問題受牽連,保險公司因為履約險受損,這對金融業產生很壞的示范效應,金融機構與互金平臺的合作將更加謹慎。互金平臺的困境相當程度源于資金端的收緊,解鈴還須系鈴人,資金的問題有賴于從出借人、機構資金等端口解決,2019年,資金面能否寬松依然是個大問題,活下來成為各平臺第一要義。
4、逃廢債問題待解
一些平臺的清盤公告均提到“借款人逾期率暴增、催收難度加大”,事實上,今年爆雷潮,借款主體惡意逃廢債現象拖垮了不少P2P平臺,過去互聯網金融經常所說的風控創新、大數據等似乎一下子失效。逃廢債涉及到社會信用體系等深層次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在經濟下行下,平臺借款用戶即使有還款意愿,但無還款能力還是不行。所以,這個問題回到當前社會信用本問題上,當借款人的違約和欺詐多,追債之路漫長、追債成本非常高時,靠征信、靠大數據等,能否解決逃廢債的問題。目前,監管層下文打擊逃廢債,并連續發布兩批逃廢債人員名單,但逃廢債問題不是監管一方發力能解決,還有待整個信用體系建設。
5、現金貸是否卷土重來
現金貸曾經很火,火到行業林立幾千家現金貸平臺。2017年12月,互金整治辦正式下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對現金貸的開展清理整頓,整個行業偃旗息鼓,不過2018年9月,現金貸為了繞道監管,又出現了手機回租、充值返現、房屋出租等最新變種,其后監管又下文整治。但是,游走在灰色地帶的現金貸業務,仍然一茬一茬前仆后繼地活躍著,借款利率也被推至新高;在企業類貸款逾期、催收難等現實情況下,現金貸簡單粗暴、加上市場需求等,依然是不少平臺追逐的風口,2019現金貸能否卷土重來,也成為一大懸念。
6、互金平臺是否再赴美上市
2018年以來,互金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低迷,在美國上市的13家互金公司里,有9家公司都已經跌破發行價。但2018年還是有像小贏科技、點牛金融、品鈦、微貸網、360金融等6家平臺選擇“流血上市”。互金在國內上市受阻,只能選擇海外上市,美股低迷,上市不是最好的時機,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互金平臺成功上市,意味著其可以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降低杠桿率,投資者的信任度會更高一些,也為合規發展奠定殷實的基礎。2019年,仍然會有平臺上選擇趕美上市,哪些平臺會上市仍是一大懸念。
7、互金向2B端、助貸業務轉型
2018年, 在強監管、科技賦能等多重因素下,金融科技的to B服務逐漸多起來,除了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大機構外,一些行業頭部類平臺也紛紛轉型to B服務,比如赴美上市的品鈦,其主要業務就是2B。這種轉型,一方面在于金融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強監管之下“金融歸金融、科技歸科技”,向金融機構乃至非金融企業提供科技服務,成為這些成熟的互金平臺的轉型方向之一。另外,在行業性危機、強監管之下,不少互金平臺向助貸轉型也是方向之一。
8、消費金融是否繼續騰飛
2018年,消費金融依然快速發展,消費貸款余額上半年各月的增速大致在33-40%之間,下半年盡管有所回落但也在30%左右。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兩類持牌機構是主要發放機構,P2P萎縮。市場預計2020年消費金融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2018年,消費金融公司增資擴股、跑馬圈地,有兩家公司新獲批牌照,同時20多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準籌建或開業。預計2019年,消費金融規模仍會不斷擴大,同時消費金融會進一步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各類消費場景應用增多。
9、第三方支付的轉型
2018年底,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關于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規定支付機構應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該政策的出臺,被視作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各類趨緊的政策表明第三方支付的監管態勢將更加嚴厲,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價格半年來大幅縮水。在監管、競爭等加劇之下,科技能力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預計2019年支付行業寡頭效應加劇,同時支付與應用場景將不斷融合,創新出新的業務模式和產品,移動端2B支付產品會有新的突破。
10、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沖擊
銀行理財子公司被喻為是“超級富二代”、含著金鑰匙出生。12月26日,銀保監會正式批準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這標志著銀行理財市場即將進入獨立子公司運作時代,這距離銀保監會正式發布實施《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僅過去了25天。截止目前,已經有26家商業銀行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已披露擬注冊理財子公司銀行的資本金總額已超過1300億元,在國有大行獲批之后,股份制、城商行等也會相繼進入。銀行理財子公司極大地攪動資管市場,給信托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帶來相當大的壓力。對于有些羸弱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同樣帶來沖擊。這些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上一篇:車貨匹配存在空白市場 從業人員將重新洗牌
下一篇:蘇寧大開發加碼:2019年開店15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