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投資無邊界?
【EFEC導讀】業務沒有邊界,但投資有。

去年9、10月份,一句名為“殺驢行動”的口號在美菜網內部傳開了。
口號中間的驢,就是美團的“快驢”。那年3月,美團從聯想拉來了高管陳旭東,低調匍匐了三年的2B項目——快驢進貨,由此進入軌道開始了規模化運營。雙方市場重合,等于是巷子里劈面相縫。
2015年9月美團前腳投資了美菜網C輪融資,后腳就在河北開始了快驢類似業務的產品測試。因此,“殺驢行動”的口號不僅是自上而下的一針雞血,似乎更像是一種情緒的宣泄。
畢竟,劉傳軍和王興早在千團大戰時期就“結過梁子”,一個在窩窩團,一個在美團,只是王興笑到了最后。
接受采訪時,王興時不時引經據典,孔子、丘吉爾,還有這書那書的名言警句,他能張口就來,一聯系上下文,還挺生動。但有一個成語,王興雖然很擅長,卻一直沒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類似和劉傳軍的那點兒事,王興之后又辦過一次。2017年2月,美團打車悄悄在上海上線了,程維很生氣。
程維生氣的原因有兩個:1.你做了團購,做電影;做了電影,又做酒店;做了酒店,還做外賣;現在做了外賣,你還要來搶我出行的生意?野心太大。2.美團打車上線當天,兩人還在一起吃飯,但王興只字未提,就算程維發問了之后,他也回答得很敷衍。
和劉傳軍、程維的碰撞還只是美團在投資擴張中的一個縮影而已,2017年在接受《財經》雜志采訪時,王興春風得意,眼看美團盤子越做越大,他終于說出了那句蓄謀已久的話:想做一顆“恒星”。
也許,從王興誕生這個想法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注定了美團的無限廝殺。
▍第1則
-THE FIRST-
梁建章和王興交集不多,但前年,二人也曾爆發過一次“口水仗”。
“酒旅業務,我們的間夜數已經超過攜程,估計再用1-2年,我們會超過整個攜程加藝龍再加去哪兒的間夜數,”還是2017年《財經》那次采訪,王興直言不諱,火藥味十足。
攜程在OTA領域樹大根深,2015年并購了去哪兒,同時投資了同程和藝龍,把酒旅行業的大半江山都收入了囊中,一副天下已安的樣子。梁建章聽王興這么一說,臉色自然不好看。
王興的采訪稿剛發表不久,攜程這邊PR就回應了一篇文章《梁建章:企業沒創新才想多元化》,雙方針鋒相對。梁建章還轉了朋友圈,不過標題換成了“梁建章:能否全球化是企業創新力的試金石”。
其實雙方在2012年也是有過蜜月期的,當時攜程上線了旅游團購,一看美團做得還不錯,于是就達成了合作:攜程酒店團購在美團網上線。
然而,正如所有的蜜月期都很短暫一樣,沒過多久,這項合作就終止了。結束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盈利不如預期,有人說是和美團的組織構架產生了沖突。
但歸根結底,酒旅的剛需和高頻實在誘惑太大,況且團購的壁壘本身就低,這也是造成千團大戰的直接原因,只有橫縱雙線發展,打造生態,美團才有一席之地。
在王興眼里,這個叫“T型戰略”。
2015年是OTA領域的關鍵一年,一面是攜程實現了一統天下,一面是美團合并大眾點評,開始對該領域展開布局,先后投資、并購了番茄來了、別樣紅、酷訊旅游等企業。
根據統計,美團在酒旅行業目前至少已投資、并購了13家公司,金額在數千萬到上億不等,且多在融資早期。
美團的酒旅事業部在2014年成立,和服務商旅人群的攜程側重不同,美團一開始就看準了尚處于真空地帶的本地生活,有了團購大戰練就的強力地推,美團的酒店業務量起得很快,在隨后兩年就拿到了15%以上的市場份額,漲勢喜人。
打贏了外賣大戰后,美團的流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不僅有大量新用戶流向美團,而且憑借餐飲、電影、酒旅的小生態,用戶的粘性也進一步提高。于是到了2018年一季度,美團酒店的在線訂單就超過了后三名的總和,占到整個市場的49%,仿佛和攜程換了個位置。
眼看美團后來居上,攜程想了兩個轍:1.下沉;2.出海。
但問題來了,美團依靠本地生活服務的流量優勢,早已把下沉市場占得死死的,攜程拿什么插足?并且攜程的定位是服務屬于中高端消費群體的商旅人群,和下沉市場天然不搭。那么出海呢?境外旅游一直是飛豬的重心,而飛豬的背后是大金主,阿里巴巴。
攜程在手,該往哪走?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梁建章在聽到王興“口出狂言”后迫不及待地回應了。
俗話說,舊王已死,新王當立。但哪個舊王心甘情愿退位呢?不過即便如此,攜程的營收和利潤還是在逐年增長的,情況遠遠未到最危急的時候,大家都有美好的前途。
▍第2則
-THE SECOND-
王興正式向程維宣戰之前,兩人一度很“瓷實”。在2016年那場烏鎮互聯網大會TMD創始人思想碰撞的巔峰訪談上,面對記者駱軼航的提問,程維還替王興打了一回圓場。
駱軼航:程維做了第一版滴滴,外包做的那版APP,去給王興看了一下,王興說它是垃圾,有沒有說過?
王興:我說用戶體驗可以有很多改進的地方,例如不應該要有注冊。我不習慣用“垃圾”這種詞。
駱軼航似乎不解風情,立馬又追問:“所以當時你沒有說垃圾這個詞?”
王興:我肯定覺得有很大進步空間。
程維坐在一邊笑了,給王興解圍:“他說了。其實是這樣子,我不太正式地請他給我一些意見。”
程維當時肯定想不到,那個給第一版滴滴提修改意見的人,在幾個月后的情人節就成了自己的直接對手。更要命的是,美團打車登陸上海三天,靠著激進的補貼策略,一下就吃掉了滴滴三分一的市場份額。
據多家媒體報道,程維當時也坐不住了,不僅高喊出“爾要戰,便戰”的雞血口號,還派出多位高管上前線督陣,和美團點評的合作也停掉了。
不過美團這樣的價格競爭很快就被有關部門叫停,滴滴方面隨后也宣稱,已將美團打車的份額控制在15%以內。王興如愿以償做了打車,程維也找回了面子。
這些年來,美團在戰略層面什么都想去試一試,戰術層面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監管部門的介入,讓滴滴、美團雙方都找到臺階,索性就坡下驢,但這并不意味著王興就此罷休。對美團來說,出行市場這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重要,流量入口才是關鍵。
美團早期投資人,今日資本徐新曾給出過這樣一個觀點,到店打車業務是用戶出行剛需,占據總出行需求的30%,如果美團不做,將給其他人留下可趁之機,甚至其他版塊都將面臨被反蝕。
結束與滴滴的首次交鋒后,美團改變了燒錢換陣地的策略,還是以上海、南京為起點,在今年上線聚合模式,接入首汽約車、神州專車、曹操出行等平臺,步了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聚合模式老玩家的后塵。
滴滴則在無錫、南京、成都等城市上線了外賣業務作為回應,不過該項業務一直不溫不火,有點像抹了蜜的雞肋。
美團打車在上海和南京上線網約車并非是一次偶然試水,從收購摩拜單車,到后來國內外出行領域兩次大手筆投資可以看出,王興顯然對出行領域覬覦已久。
▍第3則
-THE THIRD-
2017年9月,擺在摩拜面前的有兩個方案:一是和ofo合并,一是被美團收購。但是一開始,所有人都將砝碼壓在了摩拜和ofo的合并上,美團給出的offer并未得到重視。
但很快事情就迎來了轉機。為了制衡滴滴的強大話語權,戴威把阿里請進了董事會,以股權與債權并行的方式接受了阿里領投的8.66億美元融資,讓摩拜和ofo的合并之路戛然而止。
2016年,王興個人參加摩拜的C輪融資的時候,美團內部就展開了兩項業務協同效應的討論,但之后很長時間,他還是在收購還是投資之間搖擺不定。摩拜和ofo的合并流產后,王興重新提了一個小股投資方案:以估值35億美元投資6億美元,然后摩拜再融4億美元。
然而這項方案很快又被王興否定了,“我不希望在美團和摩拜身上重演滴滴和ofo的故事。”為此,王興開出了27億美元的價格。
“我不知道是不是跟滴滴開戰后改變了王興的想法,總之他后來變得異常堅決,一定要全面收購。”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說。
聽聞摩拜即將被收購,和美團在上海打得火熱的滴滴,也伸出了橄欖枝——以36.7億美元估值投資摩拜6億美元。和美團此前的小股投資方案相似,而且滴滴給出的估值更高,但這項方案夭折了。
作為美團的支持者,騰訊在這項提案中握有生殺大權。“同志你如果非要問底牌,這叫騰訊的意志。”一位摩拜董事會成員說。事后來看,滴滴的出現更像是一種攪局,在和美團打車的博弈期間,他們的外賣業務也已經開始準備了。
美團的算盤確實打得好,收購摩拜單車,不僅是對生活服務場景的拓展,還能新增線下巨大流量,和其他業務產生協同效應。但是也因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去年一年摩拜單車收入15億,卻虧損了45.5億,是美團盈利路上的絆腳石。
如今,摩拜單車徹底被邊緣化,美團上線了自己的單車品牌,成敗得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比之下,美團的另一筆投資就穩妥得多。
2018年2月,美團參與了印尼共享出行服務商Go-Jek的戰略投資,一出手就是15億美元。這家東南亞出行獨角獸,也曾獲得過谷歌、騰訊、京東等公司的青睞,估值現今已漲到百億美金左右。
今年8月,王興還以個人名義出資近3億美元,投資了理想汽車,拿到了將近10%的股份。
新能源汽車進入下半場后,行業發展逐漸趨于理性。尤其是今年,補貼收緊、資本不再激進,造車新勢力們都歷經了九死一生,美團這時候切入,目的不外乎進一步完善出行產業鏈:一來能發揮美團的互聯網技術和運營優勢,二來能結合車企的研發與供應鏈能力。
新能源汽車雖然是變革性技術和大勢所趨,但何時能趟過泥濘誰都不敢輕易下結論,王興此舉無異于在跟時間做對賭性長跑。
近一兩年,出行市場再次風起云涌,出行平臺遍地花開,聚合搞得如火如荼,整車廠也跑步進場,美團雖然一直力求破局,但也要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變局。
▍第4則
-THE FOURTH-
餐飲一直是美團的核心。
“eat better,live better”是美團的口號和使命,這句話王興整整想了一年,“使命這個問題是如此之難,世界上只有少數公司正確制定了他們的使命。”
雖然口號姍姍來遲,但美團在餐飲行業的布局一點都不曾耽誤。
和阿里的“擁抱變化”,頭條的“始終創業”類似,王興也從來都沒有高枕無憂過,“美團離破產永遠只有六個月。”這種憂患意識,驅使美團的餐飲布局不僅數量多、出手早,而且范圍廣泛,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有涉及。從2014年至今,美團投資過的餐飲類公司約30家。
上游,做B2B生意的美菜網、鏈農和亞食聯都是王興的投資對象,酒水的垂類行業易酒批王興先后投資了三次,網易未央也拿到過美團1.6億元的投資。
中游,美團在2014、2015年相繼投資了餐行健、美味不用等、石川科技等十來家餐飲行業信息化服務商,最近還和寬窄巷子達成合作,試圖進一步探索“供給側數字化”。
在下游,同達快送、美餐網、我有外賣等都進入了美團的投資版圖。
至此,美團打通了餐飲行業的一整個生態圈,food+platform的超級平臺構想已近在咫尺。然而,隨著美團本地生活服務的壯大,和阿里的交戰將會愈發頻繁,就像2015年美團合并大眾點評時王興的態度,沖突無可避免。
美團和阿里的對抗似乎已趨于白熱化,電影、酒旅、生鮮、外賣、企業服務各個領域,雙方都有涉及。看起來已成水火之勢,但與其說是對抗,不如說更像是一場漫長的談判,畢竟同一賽道的雙寡頭情形并不鮮見。
然而,美團的餐飲業務本身卻是實打實的矛盾體。
過去兩年,餐飲外賣為美團貢獻了約6成的營收,在整個體系中舉足輕重。但是,雖然營收貢獻大,造成的虧損卻同樣厲害。
根據2018年財報,美團全年營收652.27億元,虧損1154.93億元,經調整后虧損85.17億元。其中超過500億元的人力成本,是促成巨額虧損一大主因,而這超過500億的人力成本中,有約300億元用于支付騎手傭金。
騎手成本的高昂,直接拉低了美團外賣的毛利率,和到店、酒旅等動輒80%的毛利率相比,外賣的毛利率十分慘淡,直到2018年中才達到10%。
雪上加霜的是,美團外賣的訂單增速不再強勁,從2017年的158.04%,跌到了2018年的63.93%。
▍第5則
-THE FIFTH-
想要把騎手成本攤薄,業務范圍的拓展成為必然,進軍即使配送也符合邏輯。
一方面,根據2018年美團點評聯合中國物流發布的《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發展報告》,2018年的訂單量超過120億件,活躍用戶超過3.6億人。前景十分廣闊。
另一方面,餐飲配送受限于用餐時間。切入即時配送后,閑時訂單訂單將為配送團隊帶來新的增長點。
這樣的轉變似乎理所當然,美團在外賣領域投入重兵,配送的技術能力是其優勢,而即時配送所需要的人力、網絡復用程度與外賣配送高度重合。這一切都為美團配送提供了面對復雜配送的處理能力。
美團配送CTO孫致釗信心滿滿,曾對外宣稱,美團的“超腦”配送系統,在高峰期每小時路徑規劃高達29億次,平均0.55毫秒就能為騎手規劃1次路線。
在照顧好核心主業后,美團開始為第三方提供服務。今年5月,美團推出了新品牌“美團配送”,開始在技術平臺、運力網絡、產業鏈上下游等方面向B端開放配送能力。
和京東物流的開放類似,美團配送的“解放”意味著無須入駐美團平臺,商家也可以采購美團的配送服務。
家樂福、CFB集團(DQ和棒約翰母公司)、百果園、多點、叮當快藥等公司,都出現在美團首批合作名單上。
有了輸送能力之后,所有人都想連接一切。
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就一向看重配送能力,將其視為餓了么的核心價值之一;百度外賣CEO鞏振兵則引出外賣O2O的 2.0概念:打破單一的餐飲配送結構,從送餐到送一切;甚至美國的UberCEO科斯羅薩西也認為:Uber 不能只是送外賣,不能只是乘車分享,它必須成為 A-to-Z 的交通工具。
但事實上,賽道內具備這樣連接能力的玩家不在少數。
簡單劃分一下,在即時配送領域的玩家大概可分為三類:垂直企業類,以閃送、UU跑腿為代表;電商類則包括了美團配送、餓了么蜂鳥和京東到家等;快遞企業類則涵蓋順豐同城寄送和四通一達等。
不管是履約、商品、還是數據能力,留在牌桌上的玩家都已做好了準備。美團的突然入場為自己尋求到了新的利潤點,但要和業內的成熟玩家搶奪單量,美團即將面對的,是一場更加煎熬和漫長的戰役。
▍第6則
-THE SIXTH-
今年8月,美團地圖的開發提上了日程,招聘網站上,數據挖掘、路徑算法等十余個相關職位信息赫然在焉。
作為配送的基礎設施,地圖不僅能幫助美團實現“最后一公里”的精準導航,為外賣、出行等分支業務賦能;還能引來巨額的外部流量,現今,賽道內的頭兩名——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MAU均超過了3000萬。
想象很美,但現實仍然存在疑問。
如今地圖行業的頭部效應已非常明顯,沒有顛覆性的創新,美團地圖很難吸平臺外的C端用戶;而如果僅僅“自給自足”,外賣業務為其沉淀了海量數據,某種程度上,倒反而有了厚積薄發的“儲備優勢”;而且作為底層服務,替換美團原有的第三方地圖,用戶感知并不強烈,無需教育成本。
雖然美團地圖尚在襁褓難以預測,但隨著王興投資布局的深入,美團的資本地圖卻逐漸浮出了海面。
美團素來是長期主義的擁護者,這樣的戰略和王興個人的眼光緊密相關。無論是被王興推崇備至的《有限和無限的游戲》,還是他時不時流露的只言片語,都揭示著他的商業態度。
在被問及美團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時,王興沒有給自己留面子:”這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可替代的,除了這個世界本身。“
這句話也從側面印證了,王興眼里的美團,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一家獨大不是常態,競合才是常態。而投資,是推動這場無限游戲的關鍵。
有人將阿里的投資比喻為圍棋游戲,被收購或控股的公司能否打贏“局部戰役”不重要,聯合起來吃掉對方,打贏“全局戰爭”——或許是電商,很重要。
騰訊的策略比阿里相對“佛系”,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界限模糊,甚至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以“社交”為方向,連接新盟友,尋求可能的機會。
不同于AT兩家的財大氣粗,美團戰略投資占主流,財務投資鮮有發生,每進入一個領域,目的都極其明確。
或許是看中流量入口,例摩拜單車;或許是為補全本地生活剛需,例如OTA和網約出行;又或許是出于完善生態,例如快驢進貨......業務的協同性被放在極高的位置。
業務沒有邊界,但投資有。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態勢及提升路徑
下一篇:又一巨頭崩塌!42億違規貸款推倒多米諾骨牌 匯源果汁巨虧6年、負債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