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
【EFEC導讀】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有助于化解中小微企業信貸難題。

一、中小微企業存在融資難題
當前全球范圍內經濟下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本質是資金方對于中小微企業無信用評級的情況下難以預估其投放貸款的風險水平,進而降低放貸意愿,并增加放貸利率來覆蓋信息不完整、不對稱下的風險邊際溢價。我國許多中小微企業雖然具有良好穩定的生產經營模式和與大型企業長期的合作關系,卻缺少合格成規模的銀行認可的抵/質押資產,也缺少正式、長期的財務報表數據,造成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放款意愿較低。面對供應鏈上下游難以下沉、數據共享渠道不暢、政策支持引導不夠清晰明確、金融科技運用程度低等問題,監管層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有助于化解中小微企業信貸難題。供應鏈金融圍繞供應鏈鏈條中核心企業,利用核心企業的高信用分享給上下游企業,從對上下游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授信,變為對與核心企業之間往來業務真實性和穩定性進行授信,使供應鏈上的上下游企業(大部分為中小微企業)獲得低成本銀行信貸,契合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政策目標,同時使銀行下沉客戶服務群體和服務范圍,增加收益。
二、供應鏈金融新模式
圍繞核心企業上下游,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有為上游企業提供的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保理融資,為核心企業自身提供的存貨質押貸款和倉單質押貸款,為下游企業提供的預付款融資,以及應收賬款清收、企業資信調查、貨款結算等中間業務。供應鏈金融資產業務中,銀行更關心的是上游賣方企業的相關業務,而核心企業更加強調于下游買方端的業務,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及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戰略和打法上的優化提升,衍生出線上化、智能化的創新業務線上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通過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提供授信、擔保、結算、理財等綜合性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在業務模式上與傳統供應鏈業務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優勢在:
1. 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往往對接了核心企業、第三方機構和政務服務平臺等數據平臺,在數據底層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將審批、合同簽署、蓋章、確權、應收賬款轉讓全部線上化,增加安全性和效率,降低人工審核成本和物流費用,提升了業務競爭力。
2. 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使銀行從資金提供方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利用平臺綜合化的融資能力,吸引合格投資機構和個人進行投資,通過應付賬款資產支持票據和應收賬款信托理財產品等資產證券化形式,將底層資產打包,在企業方和投資方雙向均可賺取手續費、銷售費等中間業務收入。通過業務的輕資產化減少資本金占用,提升收益率。
3. 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將原本一個上下游企業和一個核心企業之間的交易貨款融資變為“N+N”的融資形式,且融資方式、時間和對象更加靈活,更貼合企業的真實資金需求。在綜合平臺上,核心企業可以將應付賬款以信用形式支付給上游供應商,而上游供應商可以選擇持有到期、向其更上游企業支付債務、或將應付賬款抵押給銀行獲得融資,獲得銀行融資后又可以通過綜合平臺對閑置未用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提升資金使用率和回報率,降低信貸成本。而銀行在賺取信貸利息的同時,又增加了結算、現金管理、理財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的收入。
4. 一級供應商在以核心企業應付賬款模式償還二級供應商債務后,二級供應商同樣可以按照一級供應商的模式向三級供應商償還債務、質押應付債款去融資、或持有到期。在此過程中,因為使用的均是核心企業的信用,解決了信用難以向上下游穿透的問題,更上游的供應商也可以通過核心企業的信用進行融資,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三、金融科技升級供應鏈金融
1.利用大數據風控系統降低不完整信息下的信用風險
銀行對中小企業的傳統信貸業務中,依靠的是中小微企業的房產抵押作為單一的信用手段,發生信用風險后,銀行又面臨處置抵押品的眾多手續和流程,效率較低。而利用大數據風控系統降低不完整信息下的信用風險,貸前審批時利用模板化信息收集方式,將供應鏈金融風控模式數據化、動態化,實現實時風險預警的多級風控效果,從而提高資信評估和審批速度,降低不完整信息下的信用風險。
2.區塊鏈+物聯網模式降低不對稱信息下的道德風險
區塊鏈技術可以提高供應鏈金融整體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信任成本,進而改善多級供應商融資困境。物聯網技術解決了動產質押物流和庫存監管問題,降低了銀行的融資成本,降低人工登記信息時的失誤率,提升效率。
3. 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技術降低運營和交易成本、提升效率
大數據系統將交易流程自動化和線上化,銀行可以及時獲取企業資金需求,并且精準認知企業經營能力與風險狀態,從而提供更精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改善了對供應鏈信息掌握不完整、不對稱的難題,同時降低了銀行在貸前審查、貸中審批和貸后監管上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和人力成本。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瞄準供應鏈三大痛點,京東物流借區塊鏈技術打破“信息孤島”
下一篇:智慧航運在船舶與港口的完美對接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