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德邦安能壹米順豐百世通達,誰主沉浮?

              【EFEC導讀】快遞江湖當年走過的路,快運玩家也會再走一遍。終級之戰到來之前,誰能卡位成功,掌握主動權?
               
              德邦安能壹米順豐百世通達,誰主沉浮?

                      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零擔快運市場,從來沒像今天這樣令人眼花繚亂過。
               
                      從2018年到現在,行業主要玩家動作頻頻——德邦更名、安能升級、百世鏖戰、壹米并購、順豐布局、中通直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有人說現在是物流行業最差的時候,不管是已進局者還是新入局者都將面對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也有人說現在是物流行業最好的時候,國家政策、市場發展紅利,無一不在為行業注入催化劑。
               
                      那么,當下的物流行業格局是什么樣的?未來的物流行業又將走向何方?
               
              格局——多強爭霸,各占勝場
               
                      先來理一下現狀——
               
                      目前,集聚在零擔物流市場的企業主要有德邦、安能、百世、壹米等一線巨頭,以及華宇、佳吉、順心、中通、韻達快運等二線玩家。
               
                      根據運聯研究院一年一度發布的零擔排行榜來看,頭部玩家的排名逐漸穩定,行業格局日趨明顯,幾大頭部勢力各占勝場:
               
                      安能物流渡過了戰略調整期以后,目前是零擔為快運領域自主造血能力最強的企業,其快速轉型的能力,以及轉型之后的超強戰力也讓外部刮目相看。今年以來,聚焦主業的安能市場動作不斷,且多為“主動進攻”,目前,安能網點用戶數已達到20000多家,日均貨量30000多噸,由此可見這位零擔市場的領跑者,即使壯士斷腕,其戰力也不容小覷。
               
                      百世快運作為百世集團八大板塊之一,有著上市資本的支持,盡管自成立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但其綜合性的戰略版圖布局以及背后投資方的加持,也讓其快速攀升到行業的靠前位置。今年,百世快運啟動“鏖戰”計劃,提出了“ALL In電商”戰略,開啟了一場排位戰。目前其全國快運網點用戶數僅次于安能,達到17000家,日均網絡貨量也有20000噸左右。
               
                      德邦轉型大件快遞,零擔貨量占比有所下滑,今年又處于多事之秋,但作為曾經零擔快運的龍頭企業,實力依然可觀。目前其整體自營收入依然是行業內最高的,日均貨量穩定在15000噸左右,網點數量10000多家。當行業內其他傳統直營網絡新邦、華宇、佳吉等紛紛賣身或固守一隅之際,德邦能夠堅持自身模式并找到新的增長點已殊為不易。
               
                      壹米滴答作為行業內后起之秀,深得資本喜愛,成立4年就完成了7輪數十億元的融資,發展勢頭迅猛。今年六月,在資本方的撮合下,壹米又與優速整合完成,雙方在資源互補共享完成后,會進一步攤平成本,降低每月虧損額。目前壹米滴答自有網絡貨量日均15000噸,包含所有合作伙伴貨整體網絡貨量在30000噸左右,全國網點數達到13000家。
               
                      中通快運作為中通旗下的快運品牌,傳承了中通良好的成本管控基因,成立一年后不僅拿到了一億美元的融資,且基本上實現了盈虧平衡。最近其董事長賴建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宣布,今年上半年中通快運已實現兩千萬的利潤。目前,中通快運網點數達到7000多家,日均貨量已有13000噸,可以說是快遞跨界快運最成功的案例。
               
                      與上述玩家相比,順豐既有加盟領域的順心捷達品牌,又剛剛發布直營的順豐快運品牌,兩條腿走路。數據顯示,2018年快運業務總體營收加起來也有九十億元左右,2019年將破百億大關。
               
                      以上,就是當下零擔快運行業主要玩家的現狀。
               
                      從市場發展環境以及各家的戰略規劃和市場打法來看,可以明顯看到以下幾個趨勢:
               
                      其一,快運頭部玩家正在發力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 CR10的規模逐漸增加,顯示出行業集中度逐漸增強的趨勢。這一現象可能就是快遞行業的翻版,相信不久之后,快運也會像快遞一樣,幾家頭部企業占據更大份額的市場體量。
               
                      其二,行業巨頭成長迅速,護城河逐漸形成,“馬太效應”下強者會越來越強。當下的快運市場,已經不再是投入幾十億元就能燒出一個全國網絡的時代,新進玩家的機會可能會越來越小。
               
                      其三,頭部企業之間為了更高的市場占有率,將采取更多手段進行市場爭奪。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且持久,既要避免競爭同質化,開辟新賽道,同時也要儲備糧草,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其四,目前來講,市場上大部分物流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盈利不容樂觀。其中不乏體量超過十億、合規的大型物流公司,特別是對于正在謀求上市的企業來說,利潤壓力比較明顯。
               
                      從運聯每年發布的零擔快運三十強榜單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排行榜中只有收入榜、貨量榜、市占率榜,就是沒有利潤榜。
               
              破局——你爭我奪,力拔頭籌
               
                      今年開春之后,快運市場忽然迎來了一場慘烈的“價格戰”。加盟制零擔快運領域市占率排名前三甲的玩家——安能物流、百世快運和壹米滴答,上演了一出激烈的“三國殺”,其他業內玩家不管主動被動均被卷入進來。
               
                      4月3日,安能物流宣布將旗下MiNi電商小包產品計拋比調整為1:8000;百世快運隨即跟進,其小件產品計拋比1:6000調整為1:9000;壹米滴答緊追不舍,將壹米小件產品重泡比從1:6000調整為1:9000。此后,德邦快遞將營業部價格權限放到了四折,順心捷達也調低了小件貨的計拋比。
               
                      所謂不破不立,物流行業格局從來不是一成不變,企業身在其中,既要力爭上游,又要保證別掉隊,由此可見,市場上頭部玩家的任何一次動作都會攪動江湖,風起云涌,戰爭只會放緩卻從不會停止。
               
                      就在局勢剛剛舒緩一下的時候,8月10日,安能又率先推出“萬能公式”,將MiNi電商小件產品計拋比再次調整到1:10000,相當于在之前調整的基礎上又打了85折。
               
                      有意思的是,安能此舉一出,其他主要玩家并沒有像第一次那樣紛紛跟進。
               
                      問題來了:這一次,大家為什么不跟了?
               
                      答案讓人倍感刺痛,但卻再真實不過。不久前,兩家上市企業德邦和百世均發布財報,德邦在今年第一季度虧損近5000萬元之后,最新財報顯示上半年扣非后的凈利潤僅有103萬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9%。百世最新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凈虧損2240萬元,上半年凈虧損2.56億元。
               
                      壹米滴答在投資方的撮合下整合優速,希望能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目前存在的壓力是盡快想辦法止血,擺脫低價困境,減少每月虧損額度。
               
                      “戰爭時代,現金為王。如果沒有充足的現金流,就只能比拼誰的造血能力強。”
               
                      安德華直言,安能為什么敢挑起第二輪市場戰,最大的底氣就在于自身的這種造血能力。比如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安能自2016年開始做到業內經營規模第一以來,快運已實現了連續三年贏利。
               
                      據內部人士透露,安能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潤“相當可觀”,單三月份就達到了6000多萬元,而在第二季度,安能盈利更是超過了2個億。按照現行的勢頭,到今年年底,預計可以實現單月“賺它一個億”的小目標。
               
                      快運行業發展到今天,資本市場對投資回報周期和企業自身盈利能力的要求都空前提高,如果企業盈利遙遙無期或不達預期,投資者就會選擇用腳投票。
               
                      傳統的“燒錢”搶市場的階段模式越來越難以走通,特別是在資本寒冬的背景下,企業在“燒錢”的時候不得不考慮盡快提升內部造血能力,盡快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率水平,回到良性發展的軌道上來。
               
                      而突如其來的價格戰,則讓參與其中的各家盈利預期推遲,對于那些沒有準備好“糧草”的企業,不參戰就會被其他同行搶占市場慢慢“磨死”,參戰則會放大虧損自己“耗死”。
               
                      透過現象看本質,“價格戰”第一個階段實際上是“燒錢戰”,不計虧損成本的做規模。發展到今天,“價格戰”已經走入第二階段——基于利潤的“效率戰”:基于利潤,效率提升,效率帶來規模,規模又帶來更大的利潤,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在盈利的前提下,即使降價,只要提升效率,攤平成本,也能實現規模化的利潤。因此,在跟進了第一波價格戰之后,各家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并沒有選擇跟進第二波。
               
                      這背后其實是對利潤的焦慮。
               
                      在安能董事長王擁軍看來,今天快運價格之所以能越來越低是因為提效了,通過提效來打價格戰,這就是效率戰,如果提效帶來的收益超過每年價格下降的幅度,在帶給客戶更低價格、帶給社會更低成本的同時,企業自身的利潤率還在提高,這種競爭就是一種良性的效率戰。
               
                      “通常來說,主動挑起效率戰的企業,背后一定有自己的驅動因素,但業界不一定了解。而競爭對手的跟隨卻有可能是盲目的,雖然參與了價格戰,最后卻啥也沒撈到,或者降價一段時間難以為繼,導致虧損加大了,就是盲目沖擊規模和錯誤的戰略,正因如此,參與價格戰的企業,有的獲得了發展利好,有的則丟掉地盤甚至將自己栽進去了。”
               
                      從王擁軍的這番話,我們不難聽出其弦外之音:“效率戰”開啟了新一輪的快運市場競爭,而安能之所以在4月初主動挑起價格戰,其實是一場陽謀,背后是提效的支撐。
               
              新局——打贏效率,規模盈利
               
                      當頭部玩家走上了基于利潤的良性發展軌道,而不是通過價格戰來搶占市場,也意味著快運行業競爭“效率戰”新格局的到來。
               
                      一個時代一個玩法。不可否認的是,“效率戰”時代長期必然導致整個市場游戲規則的變化以及行業格局的重塑。
               
                      以安能為例,我們看到的最新市場動作就是產品升級。8月初,安能官方宣布旗下產品升級細分為:MiNi電商系列(10—70公斤)、小票零擔系列(70—800公斤)、大票零擔系列(800—3000公斤),并針對每個產品系列提供相應個個性化服務。
               
                      這次升級有兩個變化:一是公斤段的拓展,由原來主打30—1500公斤段,拓展到10—3000公斤段;二是拓展貨源結構,原來是以重拋貨為主,現在開始引進純重貨和輕拋貨,針對每種貨源結構的產品還有相應的計拋方式。
               
                      對于此次產品調整,安能首席運營官祝建輝表示:“通過升級,實現產品為王,根據不同的市場和客戶需求設計市場不同產品類型,定制個性化末端服務,實現運營效率的整體協同。”
               
                      事實也證明,此次產品升級后的效果是顯著的。升級之后安能MiNi電商系列產品同比增長了50%、小票零擔系列產品同比增長了30%, 9月份最新消息,安能貨量已開始突破每天3萬噸。
               
                      最近,安能五年規劃又刷屏了安能人的朋友圈,安能新推出了更有挑戰性的五年規劃——每年增長30%,五年實現“從百億到千億,從萬噸到十萬噸”的發展目標。更多的戰術打法尚未對外披露,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產品升級絕對是其重要一環。
               
                      如今,作為快運領域最主要的玩家,安能已經能夠通過自我造血來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甚至主動降價以實現規模化利潤。在此基礎上,安能正逐步建立一條基于利潤和規模基礎上的效率護城河。
               
                      安能勢頭固然可喜,但面對快運競爭的新格局,行業其他頭部玩家并不甘心屈于人后,肯定會祭出更多戰術打法。在這場你追我趕、不進則退的“淘汰賽”中,誰能笑最后?
               
                      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首家智慧銀行落地,國有大行智能化轉型提速
              下一篇:杭州市70余部門接入阿里城市大腦 日增8000萬條數據


              相關文章

              2023(第五屆)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大會…

              10月19日,北京

              撥打
              <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