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理財子公司悉數亮相,“搶人”大戰一觸已發
【EFEC導讀】五大行的理財子公司所發布的產品多為固收類產品,一方面固收類產品是銀行理財的傳統優勢產品,理財子公司初期發行的產品仍會以此類產品為主,延續這種優勢。另一方面,權益類產品對投研團隊的要求較高,理財子公司剛剛設立還沒有完善的投研團隊。

第五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正式開張運營。8月8日,農業銀行全資設立的理財子公司-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農銀理財”)亮相,并推出了“4+2”系列產品體系。
至此,五大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已全部開業并正式步入運營階段。從五大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來看,固定收益類產品為目前的主要配置,在權益、多元等產品方面也在積極探索。
農銀理財開業
歷經多個月的籌備,農銀理財終于迎來開業。去年11月,農業銀行發布公告稱,擬設立農銀理財;今年1月4日獲銀保監會批準設立理財子公司;7月25日獲得銀保監會開業批復。
作為農業銀行從事理財業務的全資子公司,農銀理財注冊資本120億元,注冊地為北京,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咨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農業銀行原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馬曙光出任農銀理財董事長,原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段兵出任總裁。目前,農業銀行理財規模1.7萬億元,資管新規頒布后發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已經突破3000億元。
在產品方面,農銀理財此次推出了“4+2”系列產品體系,包括:四大常規系列產品和兩個特色系列產品。其中,“現金管理+固收+混合+權益”四大常規系列產品是農銀理財對標監管要求,推進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的載體,以進一步滿足客戶多樣化理財需求。
特色系列產品包括惠農產品和綠色金融(ESG)產品。
其中,惠農產品是基于普惠金融理念,面向三農客戶推出的專屬產品。綠色金融(ESG)產品基于國際資管行業的綠色投資理念,重點投資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以及在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方面表現良好企業的債權類資產,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農業銀行董事長周慕冰在發布會上表示,未來農銀理財將要做好集團發展的“增長極”,圍繞全行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化資管,在風險隔離的前提下加強行司協同發展,充分發揮理財業務對母行經營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
固收類產品更受青睞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相繼營業,其理財產品的架構也逐漸揭開面紗。從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中銀理財和農銀理財5大國有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來看,目前產品配置主要以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為主,同時積極探索權益、多元等多類型產品。
例如,交銀理財7月31日發行的首只產品交銀理財穩享一年定開1號凈值型理財產品,屬于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于符合監管要求的債權類資產,業績比較基準為4.2%。建信理財日前推出的建信理財“乾元-睿鑫”科技創新封閉式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2019年第01期,同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同時,工銀理財日前也推出了多款“鑫得利”系列固定收益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在4.5%-4.7%。
值得注意的是,理財子公司也正在積極探索混合類、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例如,在工商銀行官網理財頻道,工銀理財目前共有8款產品在發售,其中只有1款為固收類,其余7款均為混合類;建信理財日前推出的“乾元”建信理財粵港澳大灣區指數靈活配置理財產品(第01期)也同為混合類產品。
以業績比較基準為5%的工銀理財·“全鑫權益”靈活配置策略混合類封閉凈值型理財產品2019年第8期為例,該產品期限995天,風險等級為PR3級,其中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比例為65%-80%,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為0%-35%,投資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的比例0%-35%。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表示,五大行的理財子公司所發布的產品多為固收類產品,一方面固收類產品是銀行理財的傳統優勢產品,理財子公司初期發行的產品仍會以此類產品為主,延續這種優勢。另一方面,權益類產品對投研團隊的要求較高,理財子公司剛剛設立還沒有完善的投研團隊。
“此外,新的理財產品為凈值型產品,相比于傳統理財產品風險提高,而權益類產品的風險更高一層,這與銀行傳統理財產品低風險的風格不符,再加上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用戶已經習慣于低風險的產品,風險提高后,投資者接手難度較大。”黃大智說道。
理財子公司的“搶人”大戰
作為一張全新的金融牌照,理財子公司的業務范圍更大、靈活性更強,對人才的引進與儲備也更加迫切。而在開業不斷提速的情境下,理財子公司的搶奪人才行動也在推進中,多家銀行在官網、官微等多種渠道公開張榜招人。
例如,上海銀行7月31日在官網披露,該行面向全社會招聘上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負責人;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日前面向社會招聘首席投資官、首席技術官以及包括固定收益部、風險管理部等14個部門的負責人等職位,同時面向光大銀行體系內員工招聘委托投資部、金融科技部、風控管理部等6個部門負責人等職位;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門6月在微信公眾號掛出多個招聘通知,招聘包括產品設計部產品經理、科技資訊部數據產品經理等多個崗位。在此之前,郵儲銀行為中郵理財子公司公開招聘董事長。
另外,北京商報記者在獵聘網看到,目前有多家商業銀行招募理財子公司管理人員,包括理財子公司負責人、理財子公司合規風控高管等,薪酬均百萬級以上。
雖然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投資研究、凈值化管理、咨詢服務等多方面急需大量專業人才,但公開招聘理財子公司負責人的還比較少見,這也體現對高精尖人才引進需求的迫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表示,面對其他資管機構的競爭,未來理財子公司投資將更全面,以滿足多樣化、復雜化的客戶需求。多市場、多領域、多品種的投研能力,將成為理財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理財子公司要做好三類人才的引進與儲備:一類是具有豐富從業經歷的經營管理人才,這部分人才可擔任‘三會一層’及核心部門的中高級管理職位;另一類是具有較強投資研究能力的投研人才,特別是銀行之前較少涉及的權益投資、另類投資方面的人才,如公募基金經理等;”董希淼進一步指出,此外,合規風險、系統開發、品牌管理等原來主要由母銀行承擔職能的中后臺崗位人才也需要做好儲備。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
下一篇:金融科技下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