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供應鏈金融市場的鑰匙,區塊鏈技術或許是關鍵
【EFEC導讀】供應鏈金融風口趕上區塊鏈發展的風口,二者的結合,將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場景中最為關注的焦點。

過去幾年,供應鏈金融站在了風口上。
據麥肯錫咨詢機構統計,目前全球有2萬億美元的信用帳款閑置資金。如果將這筆可融資、相對安全的應收款項,有效地通過供應鏈金融盤活,全球可以多獲得200億美元的潛在收入。
另據Tokeninsight數據統計,2016年,全球供應鏈金融市場在歐洲達到1350億美元,在美洲達到2350億美元,而亞洲僅為708億美元。
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份,中國企業的應收帳款為13.93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27萬億元。
綜合三項數據可見,國內大量的供應鏈需求未被滿足,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政策方面,2017年后國家去杠桿與監管政策趨嚴,在去通道、去杠桿的情況下,市場流動性收緊,銀行放貸趨緩收入降低,民間融資成本迅速攀升,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日趨嚴重。
此外,一旦中小企業資金流斷裂,會對核心企業供應鏈條造成更大的影響。
供應鏈金融,即在供應鏈鏈條中引入銀行、保理公司等金融機構,盤活應收帳款、預付款、倉儲物流等資產,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中小企業、銀行、保理商、核心廠商等各機構對供應鏈金融的需求早已呼之欲出。
供應鏈金融長久以來的痛點,在于交易真實性核查困難、操作成本高企、市場覆蓋率不足,風險控制難以把握。而區塊鏈的多點共識、分布式賬本、不可篡改等特性,恰好可以解決這些痛點。
供應鏈金融風口趕上區塊鏈發展的風口,二者的結合,將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場景中最為關注的焦點。
區塊鏈技術實現供應鏈金融改良
在這片藍海市場中,大型電商平臺、央企、互聯網巨頭、銀行各自憑借著自己的資源雄踞一方。它們當中,有些早已涉足供應鏈金融領域,有著成熟的管理和運營體系,自成系統,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成為了它們管理供應鏈金融的改良工具。
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依托自身平臺的大數據優勢,使得它們很好地對中小微企業進行信用風險評級,具有良好的風控體系。
而對于大型的核心企業,像TCL、創維、美的、富士康等制造業巨頭,他們的供應商形成了多級鏈條,往往需要在 “核心企業+多級供應商”模式上,通過一個大型的服務平臺代替核心企業提供信用支撐,這一平臺利用區塊鏈等技術,使得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在鏈上更好地流轉起來。
騰訊和其投資的聯易融共同打造的“微企鏈”、依托中國中車、中國鐵建等央企背景成立的中企云鏈、平安集團下屬金融壹賬通發布“壹企鏈”等,都屬于自成一體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為探究 “核心企業+多級供應商”利用區塊鏈技術,如何實現信用多級穿透的新型供應鏈金融模式,鋅鏈接聯系到了騰安基金銷售公司總經理、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理財專家李康寧和聯易融聯合創始人、總裁冀坤。
聯易融于2016年2月在深圳前海成立,由騰訊、中信資本等企業或基金投資,是一家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公司。據冀坤介紹,微企鏈的商標、知識產權是聯易融和騰訊共有的,底層的區塊鏈技術由騰訊區塊鏈提供,整個平臺的運營則由聯易融負責。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一大痛點在于,真實貿易背景的核查。對于銀行來說,對中小型企業的放貸,需要掌握供應鏈的真實運作情況,確保參與人、交易結果、單證等都是以真實的資產交易為基礎,這些核查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李康寧認為,基于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微企鏈,正好解決了這樣的問題。傳統的供應鏈金融需要核對發票、合同等各種資料,面臨著很多欺詐和操作風險。微企鏈基于騰訊系的“圖像識別技術、工商稅務等相關驗真技術”,使得供應鏈上真實的貿易背景核查相對準確。
區塊鏈多點共識、不可篡改等特性使得一級供應商對核心企業的應收帳款,可以根據供應商的需求,在合規的情況進行債權轉讓,因而能實現多級應收帳款的拆分、流轉、變現的“核心企業——一級供應商反向保理模式”。
至于如何實現應收帳款的拆分、流轉和變現,李康寧解釋道,“從結果導向來講,拆分是指把應收賬款拆分成幾部分,把應收帳款變成了數字債權的一個應收帳款的憑證,那供應商就可以把其中的一部分拿出來,向它的上游進行轉讓。”
冀坤指出,應收帳款如果想要做到多級流轉,流轉的層級越長,對整個供應鏈流程交易的真實性和風險把控的要求就會越高,有了區塊鏈技術可以大大地提升整個供應鏈金融的交易效率。
因而,微企鏈供應鏈服務平臺可以接入律師、會計師、保理公司、券商等機構,通過供應鏈金融發行ABS產品。“相當于小微企業把核心企業的應收帳款繳納給一家保理公司,這家保理公司再把應收帳款轉讓給資管計劃,通過資管計劃在交易所掛牌發行,由金融機構去購買資管計劃。”
當前,微企鏈上服務的客戶覆蓋了制造行業、汽車、消費等行業,其中房地產行業等金融屬性較強的行業,對供應鏈金融和ABS的需求就會更強。
各大銀行、核心廠商紛紛搶灘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市場。平安銀行、浙商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十余家銀行開始發力,海爾、TCL、創維、美的、聯想、富士康等企業亦在建構自己的供應鏈金融體系。
為供應鏈金融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除了騰訊、聯易融的微企鏈和中企云鏈等大型供應商金融服務平臺,新興的區塊鏈創業公司如復雜美、趣鏈等也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作為主要業務之一。
復雜美創始人兼CEO吳思進向鋅鏈接介紹,復雜美的Chain33區塊鏈底層系統采用的是平行鏈架構。平行鏈和主鏈同享共識網絡,但又可以發展獨立的生態系統,它可以部署自己的超級節點,也可以編寫不同的智能合約。在供應鏈金融方面搭建一條行業平行鏈,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借款、融資、承兌都可以通過智能合約來實現,在區塊鏈上積累企業的信用數據。
復雜美的供應鏈金融方案是基于白條系統進行,最早是給海航做票據系統,后來開始為美的等家電龍頭企業做區塊鏈白條系統,還和京東、小米、上海汽車等將近十家大型企業有過合作。
吳思進解釋道,當供應商將貨物賣給核心企業,核心企業會開具一個應付款的憑證,稱之為“白條”。這個白條寫在區塊鏈上,可以追溯,也可以分拆,而拿到白條的用戶可以知道,白條在多長時間內可以承兌。
“假設以美的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中,上游供應商可以使用白條支付給二級供應商,白條的流轉可以穿透供應鏈條里的多級供應商,這些企業的融資成本會大幅降低,而最末端的供應商可以等待到期向核心企業申請承兌,也可以將白條轉讓給供應鏈下游經銷商,經銷商可用于向核心企業采購商品,這樣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閉環系統。”
據吳思進介紹,白條類似于傳統的商業承兌匯票,但商業承兌匯票的法律性更強,而且不能分拆流轉,白條更靈活,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短期融資的困難。另一方面,核心企業的白條只能使用在供應鏈條內部,承擔內部貨幣的功能,不能在外部使用,這樣就避免了資金挪用的風險。
“相對于高利率和中心化的京東白條和螞蟻金服的花唄,復雜美的白條系統流轉在區塊鏈上,更為去中心化,效率高而且利率低。”吳思進說。
趣鏈科技的應收賬款融資是通過“金票”系統進行。不管是復雜美的“白條”還是趣鏈的“金票”,其實都是在傳統商業承兌匯票上的創新,它們功能類似,只不過“白條”和“金票”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票據的拆分、流轉。
不過,與復雜美服務大型核心企業的業務不同,趣鏈科技的核心客戶主要來自于金融機構。例如,趣鏈與西美保理公司和浙商銀行的合作就是通過旗下的飛洛供應鏈金融平臺,基于應收賬款融資的“金票系統”上進行。
趣鏈技術總監劉耀儆向鋅鏈接介紹,銀行或保理公司也有成為供應鏈金融體系主導方的需求。“它們成為區塊鏈關鍵節點,有自己的數據和控制權。以銀行或保理公司為主導的供應鏈金融鏈條,通常由于一些核心企業沒有過多的資源投入,銀行或者保理公司原有的客戶可以直接使用它們的應收賬鏈平臺,這些企業也不一定要部署節點。”
不管是微企鏈、復雜美“白條”或是趣鏈“金票”系統務,都是根據票據流轉,基于應收帳款進行的融資,縮小了中小型企業與大型企業在融資方面的鴻溝。
而復雜美和趣鏈更多地把自己定位為創新型的區塊鏈技術公司,為大型核心企業、銀行提供供應鏈金融的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從這個角度上,這些企業使得供應鏈金融鏈條更具分布式,更符合區塊鏈特性一些。
區塊鏈技術迸發新型供應鏈金融模式
事實上,傳統的供應鏈金融,除了國內較為主流的應收賬款融資,還包括信用險、物流運單質押、存貨質押、標準倉單質押等。
在這一方面,趣鏈使用區塊鏈技術,設計了許多定制化方案,使得信用險、倉單質押、運單質押、綠色能源ABS融資的推廣成為了可能。
據劉耀儆介紹,信用險是趣鏈與愛心人壽及它旗下的愛心經紀公司推進的新型業務。目前,整個信用保險在國內供應鏈金融的市場份額非常低。但從全球的范圍來看,涉及到貿易、供應鏈金融,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業務是通過信用險來開展。
這意味著“信用險在國內市場還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也有賴于國內信用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這主要是因為國內其實還存在大量的核心企業,盡管體量很大,但在資本市場評級相對較低,即使在區塊鏈上,系統的認可度和流動性差等因素都會影響金票在區塊鏈平臺上的流動性。
在核心企業信用受限的情況下,信用險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通過保險公司的信用加持,銀行給予融資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此外,還有一些產業園區,整個產業鏈條都是一些小作坊或小工廠,并沒有核心企業信用兜底,這些企業通過購買保單,就可通過保險公司降低風險。
區塊鏈技術還可以賦能資產證券化、數字倉單、物流供應鏈、綠色能源等供應鏈金融相關的業務。
其中資產證券化通過區塊鏈聯合交易所、基金會、評級機構、律所、監管機構、投資人等多中心ABS發行及管理平臺,所有相關資料、資產包信息全部上鏈,可以提高清算效率,線上實時核查信息真偽,提高產品的流動性,實現資產生命周期的全管理。
應用過程中,一旦發現企業資金流動性出現風險,整個ABS發行系統可以及時反應,避免出現類似“次貸危機”這種鏈條斷裂的情況。
劉耀儆舉了一個光伏產業的例子。光伏前期是一個非常重資產投入的行業,采購光伏面板、鋪設光伏面板需要一些大場地的屋頂,到電網最終發電獲取收益其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基于區塊鏈將光伏未來的收益打包成ABS產品,在區塊鏈上記錄下來并發行出去,這樣的操作,可以使得原本重資產的行業變得更加輕。
“它就像一個游樂園的門票一樣,你前期要建一個游樂園你要花很大的成本,通過門票可能要幾十年才能收回這個成本,這就導致了整個門檻非常高,你得把門票提前賣出去。”劉耀儆解釋道。
綜上,不管是應收帳款、物流運單、倉單、還是光伏能源,實質上都可以看成區塊鏈網絡上的真實資產,供應鏈金融的實質就是通過資產的抵押進行融資,使得中小微企業實現唾手可得的融資便利性和趨近于大型機構融資的利率水平。
多點可信協作,追本溯源,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扮演著這樣一個媒介角色,實現中小企業資產和金融機構資金的撮合,進行多級流轉,簡單高效。
“供應鏈金融現在不只騰訊在做,多家銀行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也在涉獵相關業務。這其實可以佐證這樣的平臺在整個大背景下的用處,反過來想,如果不是一個社會或市場認可的方向,2017、2018年也不會這么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領域中來”,李康寧說道。
吳思進則認為,在未來,個人或企業發白條會成為趨勢。
2019年兩會上,雪松控股董數據主席張勁提出,需要建立供應鏈金融平臺,運用區塊鏈等技術鏈接金融機構、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主體形成在線鏈接。
區塊鏈技術首次將真實資產記錄于虛擬世界中,并實現了不可篡改,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重大驅動力。多點共識,可信協作使得第三方信用中介的重要性下降,清除了社會與經濟運行中過因信用而產生的種種固疾。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除了應收帳款、ABS、物流運單、倉單、能源等供應鏈金融融資,在區塊鏈技術的推動下,一定會出現更多平等、協作的新型商業模式。
上一篇:未來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十大關鍵詞預測
下一篇:新能源物流車駛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