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與DHL交易完成 市場生變促使企業轉型
【EFEC導讀】順豐本次收購DHL供應鏈業務,則是出于對自身短板業務的補充。

2月20日消息,順豐控股近日發布“關于收購敦豪供應鏈(香港)有限公司和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 100%股權的進展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交易事項已取得所有必需的監管審批、備案和登記,各項交割的先決條件已全部達成,交易各方已完成正式交割。
回顧此次交易的始末可知,在2018年10月26日時,順豐控股宣布擬以55億元的價格,收購德國郵政敦豪集團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務,加速轉型“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本次交易僅涉及DHL的供應鏈業務,該集團在中華區的其他業務比如快遞、貨運、電商物流等業務依然保持不變。交易完成后,順豐香港或其指定的全資子公司將成為敦豪香港和敦豪北京的唯一股東,雙方進入為期10年的合作期。
德國郵政敦豪集團(DPDHL)于日前透露,雙方將成立聯名公司,攜手大力拓展中國的供應鏈業務。據悉,新成立的聯名公司“順豐敦豪供應鏈中國”已同步啟動運營,其總部設立于上海,前DHL供應鏈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鄒胤獲任命為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今后十年,DHL集團通過向新聯名公司提供品牌、客戶、員工培訓和行業最佳實踐經驗分享等支持,每年將收到基于營業額計算的合作服務費。
實際上,隨著如今市場生變,快遞業務量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也已告一段落。2017 年我國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達到 400.60 億件,增速回落至28.07%;規模以上快遞業務收入達到 4957.10 億元,增速回落至 24.73%。因此,順豐集團在規模擴大后,也開始注重企業多元化發展起來。
更何況,除了市場環境變化,還有著菜鳥、京東物流等強敵在一旁虎視眈眈。菜鳥網絡計劃投入上億元來建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京東物流倉儲基地在不斷擴建,企業擁有價值數十億元人民幣的物流資產,并開放了個人快遞業務。行業競爭加劇,順豐的優勢被逐漸削弱,企業加速綜合化轉型的道路也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順豐董事長王衛曾表示,集團未來將致力于提供綜合物流服務,所對標的不僅是4000億的傳統快件配送市場,而是12萬億大物流市場。
在2017年,順豐還曾與國際快遞巨頭UPS達成合作,雙方共計投資1000萬美元在中國香港成立環球速運控股有限公司,聚焦B2B和B2C客戶的跨境貿易,拓展全球市場。在2018年間,其還相繼采取了,投資美國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以拓展全球服務市場、聯手夏暉集團成立新夏暉發力冷鏈物流等舉措。
而順豐本次收購DHL供應鏈業務,則是出于對自身短板業務的補充。據悉,順豐的供應鏈業務早在兩年前就成立了,但是卻一直不見什么起色。在合作DHL之前,就供應鏈方面的發展,順豐還曾和怡亞通等八家供應鏈企業或其子公司共同成立“超級大數據公司”。
不過針對順豐與DHL的合作,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物流學博士方璽也曾表示,在國外企業中,發展過程中通過并購來彌補自己的短板業務屬于很常見的一種現象,但是順豐也難免將面臨跨境并購中公司都會面臨的問題,即文化融合和原來DHL員工對新公司接受程度的風險。
上一篇:阿里巴巴入股中金公司 聯手探索金融科技
下一篇:科創板:股權分置改革以來最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