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普惠金融這三大規律不因新科技而變化 總結P2P教訓
【EFEC導讀】在演講中,周小川尤其強調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周小川表示,只有教人們去提高生產力,特別是供給側的生產力,普惠金融才能做到可持續。

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指導,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召開。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數字技術和電子網絡對普惠金融服務影響巨大,有些變化具有顛覆性。但他強調,普惠金融服務有自己的規律,這些規律并不容易因新技術的出現就發生變化。
在演講中,周小川尤其強調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周小川表示,只有教人們去提高生產力,特別是供給側的生產力,普惠金融才能做到可持續。
平衡社會責任和激勵機制
普惠金融有三大基本規律。
首先,金融機構的可持續性,特別是財務可持續性。周小川指出,金融機構應該與實體經濟共生,有了好的實體經濟就有了更多的金融服務需求,同時也能保證金融服務的質量和合理的回報。金融機構如果沒有強健的財務,沒有不斷增長的能力,包括抗風險的能力,不可持續,會搞一段時間就出問題了。
第二,風控和監管仍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周小川指出,一些打著“普惠金融”旗號出問題的機構,往往是因為對風險管理、風險識別出現問題,以及監管也沒太顧得上。要想降低風險,除了自身的風控建設和監管建設以外,還應當在財務制度、會計準則執行、風險評估上做得更多更好,而不是忽略。因為有人認為這是大金融機構干的事兒,小金融機構就不一定有必要。
第三,要把激勵機制和社會責任兩者平衡。過往強調社會責任,如果激勵機制不合理就會影響普惠金融的財務可持續性、積極性。甚至鼓勵了一些“冒牌”活動。
深刻總結P2P網貸教訓
在談及農村金融方面,周小川表示,有三個值得深刻總結教訓的過程。
一是早期主要強調農村金融合作制。合作制是值得探索的一個模式。但當時由合作制變為了農村合作社,金融的合作可以不要資本金,這樣實際是減弱了它風險承擔能力。在經濟發生變化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大的脆弱性,隨后出現生存上的一些問題,沒有繼續完善地發展下去。
二是亞洲金融危機之間的農村基金會。農村基金會從財務形式和健康性來講,抵御風險能力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畸形性。因此,在亞洲金融風波期間出現大面積垮塌,后來采取了關閉和救助的辦法,人民銀行也為此向地方政府借了不少錢來進行拯救。
三是最近的P2P網貸。P2P網貸中間還是有一些新生事物,動機也是為了搞普惠金融,但有些方面還是違背了財務健康,可持續性和監管方面的基本規則,因此也出現大面積的問題。這些都是值得深刻總結的。
周小川還指出,新型科技產業從事普惠金融,積極的同時,也忽悠得比較厲害,不是那么腳踏實地和客觀。只講好的方面,不充分重視風險和脆弱性方面。這樣也會有一定的問題。
完善征信、登記、支付等基礎設施
普惠金融面臨哪些主要挑戰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周小川認為,主要在基礎設施、信息優勢、如何降低風險以及激勵機制方面。
在基礎設施方面,周小川指出,基礎設施并不只限于征信,還包括交易平臺、資產的登記托管、交易的記錄、支付系統支付清算等一系列設施。為多元化、中小型金融服務機構提供更加健康可靠,可信的公共服務。一些基礎設施也可以用PPP的形式,即有公有部門如財政部、中央銀行或監管部門主導,也可以有私人部門參加。但總之,要強調完善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在信息優勢方面,周小川表示,專注于普惠金融的機構要搞清楚自己在信息方面的比較優勢。他提到,當前很多小型普惠金融機構更多希望依靠公共征信系統。但如果公共征信系統都能夠提供大家都滿意的、非常豐富的信息,那么中小型金融機構還有什么大的存在必要?所以,這也可能出現混合的局面,一方面我們仍然需要扎根基層的網點和金融機構;與此同時,又有相當一部分普惠金融業務無論從信貸、保險還是支付等方面,將來更多地變成線上的操作,和公司是否扎根基層關系不那么大。最后的關系將在演進中逐步探索。
在如何降低風險方面,周小川提到,通過農產品期貨事先取得銷售價格,同時又有對種植業氣候災害保險、病蟲害保險或病疫保險,就能形成有價格、有保障的農業訂單為基礎的有保險的信貸機制。這種做法當前中國迫切需要。此外,我國的宅基地并不那么容易轉讓,在抵押品方面也有一定挑戰。
周小川還指出,由于科技的發展,由于存在著資本市場融資的誘惑和IPO的誘惑,社會上有急功近利的一些做法,我們也看到一些金融機構,包括一些民營的金融機構都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有些事情作出了錯誤的選擇,同時也吸取了慘痛的教訓。所以如何防止走偏也是需要注意。
在需求側的普惠金融,周小川表示,要防止一些國家“信用卡危機”里所出現的過度消費信貸問題,但這也要具體區分判別。
激勵機制也十分重要。周小川表示,有很多問題口號是對的,方向也都講得比較清楚,但是激勵機制設計上經常是有錯的。如果激勵機制不對的話,有時候是胳膊擰不過大腿。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殷光文:五大因素影響全球冷鏈市場增長
下一篇:央行貝勁松:支付清算系統自主建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