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發展升級,將迎來“供應鏈+”時代
【EFEC導讀】未來,中國各產業將全面迎來“供應鏈+”時代。企業在迎接“供應鏈+”時代時要融入到鏈條當中,與其他企業合作共贏、相互成長、相互賦能,彼此融合交叉并相互滲透,最終形成生態體系。

供應鏈是不止利益的連接
供應鏈變革的時代已然到來,大多數新型企業已經走在變革的道路上,但仍有些傳統企業“不自知”,停留在固步自封的階段。對于供應鏈的概念還存在著“模糊”的邊界。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從采購、物流、銷售、消費等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魏際剛認為,供應鏈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供”是“人”加“共”,與人共事,“鏈”是“钅”加“連”,利益的連接。所以,供應鏈是基于利益連接基礎之上的無論是生產組織方式還是流通組織方式,或者資源配置方式等各個主體之間的連接。
僅從供需角度看供應鏈不夠完整,其中還包括了產業門類之間連接的產業鏈,從投入研發、高科技人才、試制等創新的創新鏈,這都涉及到了資金流、信息流等,這些鏈條的最終整合便是供應鏈。
所以企業從上游、中游、下游、消費者等階段的資源配置是基于共利的基礎上,了解消費者需求進行的生產、流通、運輸、物流、銷售等,總的說是一種利益的結合。
當然,供應鏈不僅僅是局限于“共利”這么簡單的基礎之上,其實供應鏈的發展還有它深層次的原因。魏際剛接著說道,第一,市場環境變化、消費需求變化導致供應鏈出現變革;第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各大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競爭點;第三,企業由以往單一產品的競爭逐漸演變為鏈條的競爭,其中包括了供應鏈、創新鏈、人才鏈、管理鏈、資金鏈、價值鏈等等。
供應鏈最終連接的目的是:第一,實現降本增效,對市場做出靈敏反應,推動綠色可持續化發展,并生產出更多個性化產品。在數字化經濟時代,供應鏈必然會發生變化,信息技術的打通,與消費者的連接,整個鏈條在信息技術、數字化技術之下實現強鏈接;第二,供應鏈也使得不同主體之間的交易和匹配從過去的線性轉變為非線性,鏈條的形態、結構等發生改變。
整體而言,鏈條的變化是根據市場需求、市場競爭狀況、技術進步等多種方式的組合,使得整個鏈條不斷升級,從過去上下游傳統供應鏈升級為現在的數字化供應鏈。
供應鏈發展升級: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第一,從微觀層面來說,供應鏈可以使得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優化流程,增加產品創新能力和改善產品質量,更好地對市場作出反應。
第二,從行業層面來講,可以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空間上產業園的聚集使得供應鏈構成要素之間、產業之間形成連接。產業競爭力提升之后,產業結構便會得到優化,對企業帶來可觀的收入、員工的改善、活力的持續、可持續的投資能力等等。
第三,從國家層面來講,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很大程度上便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國家是由很多產業組成的,產業鏈構建供應鏈,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形成一張協同效應的網絡,萬物互聯,所以國家最終會演變成很多條供應鏈。因此,供應鏈戰略上升到了國家戰略。
第四,從全球層面來講,供應鏈的發展是解決發展中成本高、信息不對稱、效率低等痛點,并滿足需求的變化,最終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構建全球供應鏈,使得整個世界享受到分工的好處,分工使得大家各自專業化發展,形成比較優勢,形成共同發展。所以,全球供應鏈也是推動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重要抓手或因素。
供應鏈的發展程度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所以2017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首次就供應鏈創新發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提到推動供應鏈與物聯網、互聯網的融合,也意味著中國供應鏈即將面臨重大的變革。
此次政策的推出主要有幾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信息的作用。不同地區不同企業會對照文件去落實。
第二,導向的作用。一方面,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判斷是否適合自身再進行變革;另一方面,政府也會抓試點企業起示范作用,用試點示范企業推動其他企業的發展并帶動地區的發展。
第三,推進的作用。各個地方政府部門重視供應鏈的發展并在理念上進行普及,培育和培育一批企業的成長。
所以,在實踐過程中,無論是企業自身發展還是政府引導,企業都會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未來,“供應鏈+”時代到來
如今,中國作為產業大國和資源大國,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嚴重,大小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協作水平力缺乏。資源要素仍處于分散割裂的狀態,在物流行業中,運輸、倉儲、裝卸、搬用、流通、加工等企業分散分裂,所以急需供應鏈變革,運用鏈條將其串聯起來。
伴隨著供應鏈變革時代的到來,中國各產業未來將全面迎來“供應鏈+”時代的到來。企業在迎接“供應鏈+”時代到來的路上,并不是自己單打獨斗,而是要融入到鏈條當中,與其他企業合作共贏、相互成長、相互賦能,彼此融合交叉并相互滲透,最終形成生態體系。
但在“供應鏈+”時代到來之前,中國第三方物流服務功能單一,市場意識不強烈,不能滿足客戶多方位服務需求,而且技術水平和管理手段比較落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等都不健全。第三方物流想要提升自身的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首先企業要尋找自身定位,做到專業化、精細化并融入到供應鏈中,對供應鏈創造價值,這樣才不會被替代;其次,企業要練好內功。每個企業以需求為導向,以市場為核心,根據自身情況與客戶需求精準對接,所以企業的服務體系、服務結構、服務能力、產品、價值創造等緊緊圍繞需求實現有效的供需匹配。
如果這些企業想要發展數字化供應鏈的話,還需要具備智能的信息化水平和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企業要打破信息孤島,實現網絡化然后再數字化。網絡化后實現互聯互通,再根據整個鏈條中的數據進行搜集和分析,發現問題,做出決策,實現智能化。
最后,伴隨著現在5G技術的到來,5G能將海量的原始數據進行高效的處理和分析、創新,并與應用場景不斷深度融合,帶動產業鏈的迅速成長,實現一場創新革命的大爆炸。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宋華點評:從諾亞踩雷事件看供應鏈金融中的風險
下一篇:李彥宏人民日報撰文: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