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區塊鏈如何賦能供應鏈金融?
【EFEC導讀】“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更是被業界視為正在漸漸蘇醒的沉睡巨人。那么,區塊鏈這一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到底如何發揮作用?

區塊鏈,這個業界既熟悉又陌生的新物種,讓少數人宛若新生,多數人持續迷惘。
而“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更是被業界視為正在漸漸蘇醒的沉睡巨人。那么,區塊鏈這一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到底如何發揮作用?
“區塊鏈作為一種金融科技手段,它的核心問題首先是共識機制。簡單而言,其可以從兩方面賦能,即讓資產端的底層交互更加客觀化,讓資金端的信用更加客觀化。”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教授宋華接受《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專訪時說。
另外,宋華強調,金融科技需要體系化、融合化發展,沒有任何一項單一技術能解決金融產業中復雜的現象。
1、區塊鏈到底如何賦能?
的確,如果連一個最基本的共識機制都達不成,就無法實現智能合約。無法實現智能合約,分布式記賬有何意義?區塊鏈又如何賦能?
眾所周知,嚴格意義上講,區塊鏈有兩種情景,第一種公有鏈。公有鏈最通俗的講法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間的交易,就是任何一個陌生方以公平的、平等的方式能夠介入到這個過程當中,這就是公有鏈,比如比特幣。拿比特幣來講,他不可能通過人民銀行總行來實現,因為他是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交易,他追求的是公平。
“但是不要忘記,我們供應鏈的場景不是公有鏈,而是聯盟鏈,是一種熟人與熟人之間的交易。”宋華提醒道,合作方之間以追求高效為目的,他們被給予不同的權限、許可,從而形成一個共同制約、共同發展的狀態,也就是,彼此之間會達成一種共識機制。
同時,在同檔次的權限當中,通過分布式記賬方式,所以彼此之間又是相互制約的。
但是宋華認為,這里面首先要解決一個障礙,那就是我們的供應鏈環節都是片段化的。因此需要實現各種單證憑據的電子化,比如電子倉單、電子提單、電子稅票以及電子交易單證等。
說到這里,宋教授對記者舉了一個非常典型案例。
目前,招商銀行和中建集團合作,通過中建集團的云筑網招商銀行可以快速獲取一些建材供應商的資金需求信息,但卻無法得知項目是否是集中采購的、中標的價格、項目的年交易金額等關鍵信息,顯然這就是信息的不對稱,因此,招商銀行依然不能為這些建材供應商提供融資服務。
那怎么辦呢?
他們的做法是,將集中招標的每一個招標環節都進行標準化,然后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記賬功能,做到一個多備份,這樣招商銀行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完整的招投標的情況了,也就知道了整個產業的過程,從而可以提供高效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這就是區塊鏈作為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即解決供應鏈當中效率機制上的信任問題,這也是區塊鏈最大的優勢。因為,電子化背后是涉及到標準、安全、迅捷三大特性,而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發揮區塊鏈這一金融科技手段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作用。”宋華總結說。
2、被神化了的區塊鏈
另一個較為普遍的疑問是,區塊鏈能解決供應鏈上所有的信用問題嗎?
“當然不能,過于夸大、神化某種技術的作用,是因為他們都沒有談‘場景’,不結合產業場景來談任何金融科技都是胡扯。”在宋華看來,這是資本驅逐下的區塊鏈,神化一個技術,說到底是一種圈錢、騙錢的行為。
“但如果說區塊鏈純粹是一個謠言,也不對。只不過每一種技術都有特定的應用場景,這是我對區塊鏈的認識角度。”宋華向記者表示。那么,產業應用場景中都涉及到哪些環節?
技術、設計、采購、生產、分銷、物流、銷售、售后以及逆向物流,顯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當然,這一過程中還涉及到多層特點,宋華介紹說:
第一,涉及到大量的主體,有很多的經濟主體在里面。
第二,涉及到大量的多元化資產,比如原材料、生產設備、產成品、運載工具、托盤等。
第三,涉及到大量的活動,有商業性的行為、物流性的行為、資金支付結算等行為。
顯然,面對如此復雜的產業場景,單一的區塊鏈技術無法承受產業主體從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科技需求。可以說,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對區塊鏈的過于吹捧罷了。
區塊鏈既不像業界所傳的那般神通廣大,但毋庸置疑,其也是眾多智能、智慧供應鏈金融科技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宋華認為,融合性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的表述更恰當。
3、市場亟需融合性金融科技
如前所述,區塊鏈似乎只實現了各種單證憑據的電子化問題,也就是讓資金端的信用更加客觀化了,但是沒有能解決供應鏈中另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資產本身的問題。
“這就涉及到區塊鏈賦能的另一方面,資產端的底層交互客觀化問題。”宋華舉例分析說,比如,一個集裝箱在那里,但這個集裝箱里面是否真的有這批貨?貨物數量又如何?這是區塊鏈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像物聯網這樣的技術的加入了。也就是需要多層技術相互融合的金融科技來實現,這是關鍵。
具體而言,大概可以分為四個層級:
第一層,感知層。比如說物聯網、人工智能、M2M等。這些技術的目的是能夠讓每一個產業主體在任何時點、任何狀態下的活動數據都能夠客觀的獲取,并且可以有效傳遞。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金融活動中的風險。
第二層,計算層。得以獲取數據、傳遞數據后,則需要數據本身的價值來指引我們的行為,這就涉及到了計算層。其涵蓋了移動邊緣計算、云計算、大數據等。
第三層,流程層。當大量的經濟主體在涉及大量的資產、大量的活動時,在不斷交互的過程當中,產業的流程如何管理?這就涉及到區塊鏈的問題了。
第四層,模式層。最后就是如何把供應鏈實現全程可視化。
“其實,無論是區塊鏈本身也好,還是融合性的金融技術也好,都不能解決金融中的所有問題。金融環境的凈化,金融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系統工程,制度法規建設等都是需要的,不要過于夸大某一類要素在這里面發揮的作用,區塊鏈亦是如此。”宋華再次強調。
4、政府應謹慎穩妥推動
2018年以來,伴隨全球跑步進入區塊鏈的節奏,我國各地方政府也開始謹慎的嘗試了起來。據了解,其中有一些地區政府率先走在了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前列,建立了區塊鏈相關扶持性政策,將區塊鏈作為當地重要的實踐領域和探索方向。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潛能勢必將得到大范圍的釋放。
對此,宋華的觀點是,政府本身就是區塊鏈的一個節點,涉及到智慧監管、監管科技的問題。
“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為什么不存在去中心化,其實嚴格意義上講應該是協調中心化,實際上,在多中心協調的過程中,我們的政府監管部門也是其中的一環。”他提出,當前政府對金融的管理,很多監管都是一桿子插到底。但作為管理方,一些政府部門對于具體的金融業務并不真正了解,所以在具體業務的監管過程中難免碰到一些棘手問題。
那么,政府監管應該管什么?“管規則,監管活動規則的建立。這就會用到大量區塊鏈的技術,金融監管一定是要用智慧監管。”宋華認為,政府應該穩妥謹慎的推動區塊鏈。
而無論是作為監管方,還是商業運用者,都應該注意,不要將區塊鏈神化。
上一篇:兩會 | 馬化騰:互聯網的下半場屬于產業互聯網
下一篇:文健君:掌握結構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供應鏈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