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定調!歡迎民企主動參與混改、推動央企對外參股投資
據媒體報道,11月8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袁野在2023年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上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同民營企業互利合作,目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
袁野表示,歡迎民營企業積極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主動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促進各類所有制資本深度融合,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
01
中央企業對外參股投資
各類企業超過1.3萬戶
袁野介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中央企業與民營企業等社會資本股權合作金額超過了9000億元。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對外參股投資各類企業超過1.3萬戶,在國企、民企資本合作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國務院國資委將堅持市場化方向,支持推動國有企業以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促進轉換經營機制為目標,引入高質量戰略投資者,根據發展需要投資入股民營企業。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國有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技術力量完備,組織架構完整,而民營企業效率更高。通過產業對接,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可以取長補短,協同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姚建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正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有些情況與過去也有所不同,企業投資與收益情況會有所變化,相關制度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監督管控等方面也應該適應經濟發展需要。
在推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李錦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管控機制不夠靈活,缺乏混合所有制企業差異化管控機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2020年5月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明確提出,對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建立有別于國有獨資、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對國有資本不再絕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實施更加靈活高效的監管制度。
此外,李錦提到,在公平公正對待方面,我認為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涉及所有權、經營權、分配權和監督權。首先,產權應該是平等的;其次,所有權和經營權應該分開;最后要合理分配,提高民企積極性。
李錦認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會持續推進,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而這也需要新的政策措施出臺,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機制。
02
中央企業大力推進
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建設
袁野在本次推介會上介紹,在創新上,合力攻堅,中央企業大力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建設,組建了7個創新聯合體,與近200家民營企業高校院所開展聯合攻關,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重要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務院國資委正在部署推進央企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聚焦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方向,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布局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袁野表示,國資委正在組織中央企業開展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迫切需要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共同參與。歡迎民營企業通過合資建設、增資擴股、投資并購等方式與國有企業廣泛合作,共同推動我國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
姚建明表示,相較于國有企業,尤其在新興產業發展建設過程中,民營企業在創新能力和市場洞察力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通過國企和民企共同參與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李錦表示,需要加強新興產業鏈的發展,以國企尤其是央企為龍頭,民企共同參與,這樣產業鏈更能做大做強。
據不完全統計,本次大會發布的項目將近400個,其中民營協同發展的項目,就超過了160項,這些項目包括了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涵蓋了航空航天、能源化工、重大裝備制造等關鍵領域。
北京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戈說:“發揮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源稟賦,創新鏈上下游企業協同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形成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良性發展格局。”
朱戈告訴記者,與以往推出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合作項目有所不同,這次的項目大都是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要通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各方協同推動,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此外,項目合作方式也比往常靈活,只要達成合作協議,可通過合資建設、產權轉讓、增資擴股、投資并購等方式廣泛開展合作。
為了讓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能夠更充分合作,除了線下的項目推介會之外,企業還可以線上登錄“國企民企協同發展專區”進行實時、高效對接。
03
國資委將更加注重各類
所有制企業平等合作、共同發展
袁野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以此次推介會為契機,更加注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合作、共同發展,更加注重全方位深層次多元化合資合作,更加注重提升科技含量,不斷推動健全合作機制、拓寬合作領域、擴大合作成果,著力促進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互利共贏、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具體來說,一是進一步深化資本融通,共享高質量發展新機遇。國務院國資委將堅持市場化方向,支持推動國有企業以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促進轉換經營機制為目標,引入高質量戰略投資者,根據發展需要,投資入股民營企業。歡迎民營企業積極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主動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促進各類所有制資本深度融合,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
二是進一步深化產業對接,共建產業互利共贏新生態。歡迎民營企業通過合資建設、增資擴股、投資并購等方式,與國有企業廣泛合作,共同推動我國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
三是進一步深化創新協同,共創科技自立自強新未來。國務院國資委將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組織更多創新聯合體,打造更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歡迎民營企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加強與國有企業的聯合攻關,共同推進強基補短工程和產業基礎能力再造工程,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央視新聞,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煩請聯系我們刪除!
上一篇:供應鏈金融存在哪些問題?上海高院發布5年法院供應鏈金融糾紛案件審理情況報告
下一篇:融資性貿易≠供應鏈金融!供應鏈服務≠墊資托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