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路在何方”?
【EFEC導讀】供應鏈金融,如何管控風險?又路在何方?

2019年下半年伊始,因承興國際控股董事長羅靜被刑拘、諾亞財富踩雷供應鏈金融,此消息頓時迅速席卷各大金融媒體頭版、并再次引起業內熱議,“供應鏈金融,是否可靠?還值得信任嗎?”
什么是供應鏈金融?簡單直白點說,其實就是圍繞核心企業,以真實貿易背景為前提,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質押融資等專業手段封閉資金流或控制物權,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從而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由此可得出供應鏈金融的如下特點:
1、供應鏈金融是一個發生在物流、信息流閉合的組織間的資金運行活動,其資金運行環境是閉合的。
2、供應鏈金融追求的目標是整個供應鏈體系的價值最大化,無論是為供應鏈中的哪一環節提供支持和服務,其追求的都是體系整體價值,不是某一企業的單個價值。
3、供應鏈金融關注核心企業的信用,即核心企業的信用評估是整條供應鏈評估的重點,也是供應鏈金融額度授信考慮的主要因素。
4、供應鏈金融關注貿易的真實發生,即其關注核心企業和其他供應商企業之間的貿易發展情況,并將其作為控制其額度授信的風險控制措施。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有哪些?目前主要表現為五大類:
1、 三套行為(即通過虛構交易行為和物流行為實施套利、套匯和套稅);
2、 重復和虛假倉單(即開具虛假倉單或者重復質押倉單騙取資金);
3、 自保自融(即通過關聯方進行擔保或者實施動產監管,騙取資金);
4、 一女多嫁(憑借供應鏈業務或資產,多渠道套取資金,放大融資風險);
5、 移花接木(開展一段時間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后,為了擴大業績或者實現上市等目標,轉做小貸或者高利貸業務,甚至假借供應鏈金融的名義,實作民間借貸等業務)。
供應鏈金融既然有如此風險,那是否還可靠、還值得信任?企業是否還應繼續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呢?筆者(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金融聯盟www.hzxlj.com負責人劉陽)認為,發展供應鏈金融勢在必行,無論是核心企業還是金融機構都應堅定不移的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原因如下:
1、從經濟形勢分析,我國經濟未來幾年依舊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加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級、中美貿易摩擦等,企業普遍感受到不同以往的競爭和生存壓力;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不僅能讓企業獲取較大的利潤,而且能夠增加其產業鏈上下游的客戶黏度,從而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且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也能以此大幅降低風險;對于供應鏈金融的各方來說,都是利大于弊的;
2、從國家層面分析,從以上對于供應鏈金融的定義可知,供應鏈金融天然具有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且可有效控制風險、促進產融結合的明顯特點,故我國對供應鏈金融持鼓勵支持的態度,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與文件大力支持供應鏈及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引導資金資本“脫虛向實”;
3、從市場需求分析,據權威部門統計及預測,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2018 年規模為 14.6萬億,按保守增長率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18.2萬億左右;供應鏈金融市場潛力和空間巨大;
4、從技術層面分析,隨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逐步成熟,金融科技越來越被各方所重視并實踐運用,通過技術手段破除人與人之間、機構與機構之間的信任障礙,借助科技的手段增信服務;
5、從企業發展分析,核心企業以及一些擁有深厚大數據基礎的B2B平臺方企業或先天就具備“控貨”優勢條件的物流倉儲企業,正在通過開發或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來謀求和鞏固自身的行業優勢地位,供應鏈金融已逐漸成為優秀企業的標配和另一“核心競爭力”之一;
供應鏈金融,如何管控風險?又路在何方?在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金融聯盟、上海自貿區等國內外權威機構的支持下,由EFEC拓令傳媒主辦,“2019年中國產業鏈融合洽談會暨第十二屆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金融峰會”(簡稱“滬洽會”)將于2019年8月14-15日在上海召開,預計將吸引200-300位業內人士參與,其中大中型企業或行業新貴占比80%左右、高管(總監以上級別)參會占比60%-80%,據組委會透露,此次峰會將首次設立單獨展臺商務洽談區、側重于物流倉儲、B2B電商、大宗、金融機構等產業鏈關聯方之間的項目洽談與合作。中國工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螞蟻金服-網商銀行業、金融壹帳通、菜鳥網絡、G7物聯網、傳化智聯、興業數金、聯易融、云南國際信托、思貝克集團等供應鏈金融相關的領軍企業及高管,將集體亮相出席此次峰會,共同探討供應鏈金融的“路在何方”,并由國內某著名金融專家詳細揭秘諾亞爆雷供應鏈金融事件與思考。
筆者相信,供應鏈金融,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一直都是一條康莊大道!
【注:此文原創,允許轉載,但未經筆者同意、不可刪減修改其內容】
上一篇:宜人貸品牌全新升級為“宜人金科” 唐寧取代方以涵出任CEO
下一篇:銀保監會發文規范供應鏈金融:嚴防虛假交易、虛構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