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金融行業抑郁了?


              2023年就要過去了,請問您過得還好么?

               

              其他人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個叫“金融”的家伙是真的抑郁了,咱們今天就來說說“金融抑郁”。
               

              金融行業抑郁了?

               

              一,引致抑郁的最大沖突:想讓馬兒少吃草,又想讓馬兒跑得快

               

              上周出差拜訪一家農商行的領導,在溝通完業務后已是中午,對方留我們在行內食堂一起吃個簡餐。

               

              前面的氣氛還比較正常,聊聊時局聊聊業務。很快啊,這位領導就開始機關槍一般發牢騷:“你知道現在省里是什么政策么?你看看現在我們的差旅費標準,一個行長,沒有車補,高鐵只能二等座,出個差住宿只有500塊,去北京上海怕是住快捷酒店都不夠!”

               

              “領導,您還不知道吧,您的差旅住宿標準最近已經降到400元了!”陪餐的一位部門總小聲說道。

               

              “那我就不出差了,跑什么業務!”

               

              瞬間,餐桌上的氣氛,要多尷尬就有多尷尬。

               

              這周又和另一位信托公司的領導吃飯,我講起那位行長的遭遇,這位信托的領導悻悻道:“你知道么?他們省的政策還好,我們這里已經給省屬金融企業都統一為380元了!”

               

              “不出差不行,我這管業務的,北京上海總得去,上海還好,當天往返,折騰些也還能忍,去北京怎么辦,哎!”

               

              對于實業的朋友來說,也許這樣的差旅標準并不陌生,但對于正在經歷由奢入儉的金融行業來說,這樣的變化無疑是痛徹心扉的。

               

              而更讓金融從業者無法理解的是,金融和實業的經營方式本就不同,企業盈利和人均利潤也差別很大,金融行業的高收入和高福利是以盈利能力為支撐的。

               

              國有金融企業加強績效管理,拼命抽鞭子讓馬兒跑得快無可厚非,但現在卻是直接給馬兒斷了糧,請問它還怎么跑?

               

              有人說,金融行業的利潤多了,實體經濟的利潤就少了,我以為這樣的結論不免極端化。

               

              早在4000年前的漢謨拉比法典中就出現了關于賒購啤酒的描述(本質有借貸的成分),證明金融早早就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其不僅是實業的潤滑劑,更是經濟的助燃劑,甚至是人類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中國作為最善于利用金融的國家,在北宋年間就發行了全世界第一種紙幣,紙幣的出現帶動了貨幣擴張,北宋的經濟與貿易也蓬勃發展,促成了兩宋時代繁榮燦爛的文明。

               

              從古至今,金融和實體之間從來不是零和游戲,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擴張,反之...

               

              今天聽到一句話深得我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但現在大家需要的是黃金!”
               

              二,被壞賬等各種問題束縛手腳的金融機構和從業者,只能躺平?

               

              最近一段時間,我寫過不少文章給信托行業的老朋友們打氣。相比于其他金融賽道,信托行業的低潮不僅承受著金融全面收縮而導致的收入下滑,還要面對著壞賬的沖擊。
               

              這里面的“壞賬”處理,你面對的不是老老實實的融資人與心平氣和的投資者。在過去一年里,我們在各種短視頻中見到了信托行業的女巾幗在面對投資人發難時的“口吐芬芳”,見到了信托公司的業務大拿被投資者抱住大腿(真正物理意義上的禁錮)而寸步難行,更見識了“保交樓”政策下信托從業者的以一敵四的智勇雙全。

               

              收入下降是對信托從業者的沉重一擊,那工作環境的內外交困才是信托抑郁的最大根源。所有人都想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金融從業者就是其中那個最難過的“出氣筒”。

               

              我們見到了“配合政府工作而有錢無法兌付的信托公司”被投資人拉橫幅,也見識到了“配合投資者拿回項目中投入本金的信托公司”被買房人拉橫幅。

              你來告訴我,信托公司到底該怎么做?如果當法律和規則都無法指引你的工作時,你崩塌的職業理想又會將你引至何處?

              再說說城投,一攬子化債方案確實在有條不紊地推動中,效果也確實明顯,城投債(不是廣義的城投債務)受到機構的追捧,融資成本一降再降。

              但有沒有人想過,動輒萬億的資金是哪里來的么?用于置換的地方政府專項債(省級、利率更低)到底是誰來認購的?許多地方政府能騰出資金來償還公開市場債務,又是哪些金融機構在默默地負重前行?

               

              銀行!都是銀行!

               

              雖然地方政府專項債很安全,但利率低銀行買了也不賺錢;雖然“遵義模式”拿時間換空間,保證了表內信貸沒暴雷,但銀行也基本拿不到什么利息啊!

               

              在化債的過程中,銀行的大量資金被鎖死在城投化債上,導致銀行的流動性降低了,這對于金融體系顯然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人開玩笑說:“國內的商業銀行干了太多政策性銀行的工作”,這一點都沒錯。相比于信托公司,中國商業銀行的表內信貸并沒有躺平,但四處救火的它,已然頗為疲憊,又還有多少精力扛著經濟負重前行呢?

               

              對了,前天傳出的房地產金融放松政策,又提出了“三個不低于”,落實主體呢?自然還是我們的金融老大哥——銀行。
               

              三,金融要學會在更長的歷史周期中,去試著接受這些變化

               

              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這是英國二戰時首相丘吉爾的名言,樸素地道出了歷史和未來的聯系,既有其因,必有其果。

               

              這句話同樣也昭示著我們,如果無法跳出短期的種種糾葛,以一種更宏大的視角去審視我們的未來,自然也不會得出對未來更有建設性的結論。

               

              在資管新規、非標轉標、嚴控地產和平臺融資外,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一盤大棋已行至中局,以“房地產+金融杠桿”的增長模式已經無法維系,但任何一種新經濟模式要想接過房地產的接力棒,都需要我們用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耐心去培育。

               

              金融從業者正在經歷的各種“困苦”,是這盤大棋的必然。每個人都期待著在經濟轉型中我們可以無縫連接,但其實我們內心又何嘗不清楚,轉型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

               

              特別是,當我們明白自己就是代價的一部分時,這種來自內心的抗拒,就會變得更加強烈。

               

              作為這個行業的一份子,我只能試著寬慰自己,任何增長都是“相對”的,無論是相比于上個月的“環比”還是相比于去年同期的“同比”。

               

              當我們為各種數據下滑而困苦不已時,卻不要忘了,當我們付出的“代價”足夠高時,當我們已經跌得足夠深時,新的增長也會不期而至。

               

              在這個減速換擋的巨型經濟體中,也許在更長的時間里,我們要淡忘“絕對意義的、持續的增長”,而說服自己去接受“短期的、環比的增長”,在每一個周期波動中去貪婪地享受當下。

               

              就像很多人問我,未來會好么?我想,不如我們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定義,明確什么是“你要的增長”?
               

              四,寫在最后,高質量的信貸投放對于經濟轉型至關重要

               

              即便我們理解歷史性轉折的巨大意義,我仍然對于當下的“金融抑郁”感到困惑與不解:因為無論是半導體還是新能源車,任何一種新產業的茁壯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的輸血與扶植。

               

              金融與實體,就像血液與肌肉一般。莎翁筆下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因為無法從安東尼奧身上切下不多不少的一磅肉,且不讓他流血,只能輸掉了官司。

               

              現在,如果只是單純看到金融高收入的表象,而忽視金融對于產業的增益,那么在更長的周期里,缺乏高質量信貸支持的實業,也難以支撐這偉大的歷史轉型。

               

              “金融抑郁”影響的不僅僅是金融從業者的收入與生涯,更可怕的是,當從業者們都明白“卷”沒有任何意義后而選擇徹底躺平時,金融效率的下降將會波及實業,金融風險的發生更將是習空見慣

               

              達里奧在他的《債務危機》一書中,總結了全球歷史中的48次債務危機案例,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多項建議。“刺激高質量信貸增長”,這恰恰需要借助金融的力量才能完成。

               


              文章來源:溫和的強硬派,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煩請聯系我們刪除!

              金融行業抑郁了?



              上一篇:世界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與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要點
              下一篇:網絡貨運平臺業務模式涉稅風險解析!


              相關文章

              2024年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金融全國行業標桿企業巡回商務考察與走訪…

              每月1-2次,全國

              撥打
              <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