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業互聯網”產業政策盤點及建議
【EFEC導讀】“5G+工業互聯網”,有利于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實現融合發展,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

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升級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實現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也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5G+工業互聯網”,有利于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實現融合發展,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2017年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地方關于工業互聯網的政策密集出臺,與此同時,我國進入5G發展快車道,各地5G相關政策也接踵而至,全國上下對“5G+工業互聯網”的產業支持政策由此展開。
一、“5G+工業互聯網”國家層面政策出臺情況
2017年底,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其中“夯實網絡基礎”任務明確“在5G研究中開展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網絡技術試驗,協同推進5G在工業企業的應用部署”。文件同時提出,要加快5G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
2019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作為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落地實施的指導性文件。文件提出,支持建設基于5G建設網絡技術測試床,開展基礎通用關鍵技術、標準、設備、解決方案的研制研發、試驗測試等工作。
2019年6月,我國發放5G 商用牌照,國內5G產業迅速發展,5G應用探索腳步加快。在全國上下積極探索利用5G技術進行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升級、融合應用初見成效的產業背景下,2019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提出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提煉形成至少20大典型應用場景,引導產業界提升網絡關鍵技術產業能力、創新應用能力、資源供給能力,培育形成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疊加、互促共進、倍增發展的創新態勢。同月,發改委、工信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在“探索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新路徑”部分,提出“加快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服務企業的創新應用,逐步實現深度優化和智能決策。”
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關于加快推動5G發展的通知》兩個文件中,再次強調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總結形成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模式和發展路徑,促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5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和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公告《有色金屬行業智能礦山建設指南(試行)》《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冶煉工廠建設指南(試行)》《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加工工廠建設指南(試行)》,推進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有色金屬行業的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引導露天/地下礦山無人駕駛、遠程協作、移動裝備的互聯互通等“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2020年政府報告中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5G應用”,必將更進一步激發“5G+工業互聯網”發展內生動力。
總體看,在《指導意見》的政策體系下,伴隨著產業發展,“5G+工業互聯網”國家層面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并正在向垂直行業、重點領域延伸。
二、“5G+工業互聯網”各省(區、市)產業政策的總體情況
從地域分布看,全國形成“兩區三帶多點”局面。長三角地區最為活躍,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均有針對性政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較突出,廣東、深圳都將5G與工業融合應用作為產業規劃重點;魯豫一帶、川渝一帶、湘鄂一帶各有特色,遼寧、福建、山西、寧夏等多省(區、市)結合自身特點出臺相關政策。
從政策來源看,5G、工業互聯網政策借力互相支持。目前除西藏、山西、青海、新疆外的27個省(區、市)制定了5G相關政策,其中80%以上的地區明確了工業互聯網方向的支持,北京、山西、遼寧、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寧夏等9個地區政策文件中明確“5G+工業互聯網”專欄政策。在除湖南、黑龍江、新疆、海南外的27個省(區、市)制定的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中,近80%地區政策引導5G進行網絡升級改造和相關部署。
從規劃路徑看,推動融合應用既是目標也是舉措。40%以上地區提出重點培育典型應用場景目標。例如,重慶市推動5G在工業高清視覺質檢、工業VR/AR、無線自動化控制、云化機器人等方面的應用。60%以上地區通過應用示范工程推進融合發展。例如,浙江省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遼寧省鼓勵工業企業、電信運營商、5G通訊設備供應商和科研院所等共同開展面向制造業的“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示范應用。
從支持力度看,“一攬子”財稅政策工具協同發力。北京積極推進設立“北京5G工業互聯網產業投資基金”,上海統籌5G基金、工業互聯網基金相關方向對“5G+工業互聯網”給予支持。山西、天津、安徽、湖南、廣東、重慶等地區利用現有工業互聯網、單項冠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技術改造、智能制造等支持政策進行引導,山東、遼寧、江西等地區通過5G產業投資基金等進行支持。
從產業發展看,加強園區建設和產業集聚成為主流。近半數省(市、區)在發展“5G+工業互聯網”應用時強調園區建設,提出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園區、行業龍頭企業及重點產業集聚區等區域加強5G網絡建設和應用探索。例如,廣東省公布首批八個“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園區,支持“產業聯合體”面向垂直行業和具體園區的需求開展產業鏈協同創新。安徽省推動省級(含)以上產業園區加快實現5G信號高質量覆蓋,鼓勵有條件的產業園區、行業龍頭企業建設5G產業園,并給予相應獎補。江西省支持信息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園區建設5G產業基地,優先保障基地內用地等基礎配套。
三、對地方發展“5G+工業互聯網”的政策建議
一是加強總體規劃設計。當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處于產業初期發展階段,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前提下,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建議把“5G+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發展融入到地方“十四五規劃”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從招商引資、人才培育、減稅降費等各方面設置更多有力政策。
二是加大專項資金支持。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總體部署,立足地方產業發展需要,開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遴選重點行業和典型場景,培育解決方案提供商。建議設立“5G+工業互聯網”專項資金,探索產業基金、社會資本等多元化投資渠道,為技術突破、應用落地和產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三是加快園區網絡建設。按照“兩新一重”戰略部署,把5G、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行業重大工程項目結合起來,進一步培育產業、增加就業。建議加快建設高質量園區網絡,探索建設融合應用先導區,通過網絡共建共享,降低企業建網用網成本,為中小企業提供“先用后建”甚至“只用不建”的探索條件。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區塊鏈助力下 央行數字貨幣落地 各國亦競相發力
下一篇:銀保監會:銀行業保險業都將加大對“兩新一重”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