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股權拍賣增長,南北差異顯著
【EFEC導讀】今年10月份,多家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股權將被拍賣。一些銀行股權拍賣受到“追捧”的同時,另一些銀行股權拍賣卻屢遭流拍,可謂“冰火兩重天”。

今年10月份,多家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股權將被拍賣。據不完全統計,在10月7日和8日兩天中,銀行股權拍賣就有將近40起。值得關注的是,在一些銀行股權拍賣受到“追捧”的同時,另一些銀行股權拍賣卻屢遭流拍,可謂“冰火兩重天”。
“在銀行業整體估值偏低的情況下,股權拍賣出現分化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這恰恰反映出投資者對于不同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狀況的判斷和信心。”
相比前兩年,今年的銀行股權拍賣數量和規模快速增長,其原因何在?股權拍賣是否會對銀行股權管理帶來影響?本報記者針對這些問題采訪了多位業內專家。
中小銀行股權拍賣數量增長明顯
《金融時報》記者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搜索關鍵詞“銀行股權”發現,今年年初至9月中旬,拍賣標的近2500起,遠超近3年同期。2016年、2017年、2018年同期,銀行股權拍賣的數量分別為628起、988起、1964起。
記者梳理相關情況發現,從被拍賣標的銀行類型來看,被拍賣的股權大多數為城商行、農商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而大多數股權被拍賣的原因為銀行股東陷入司法糾紛案件,被列為被執行人后未履行法律義務,最終被法院裁定拍賣其財產,其中即包括所持有的銀行股權。
“在近3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一些銀行股權持有者自身負債較高以及經營不善,極易出現財務問題,進而導致所持有銀行股權被拍賣。”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甄新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股權持有者出現財務問題是中小銀行股權拍賣增多最為主要的原因。
武雯認為,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由于歷史改制過程,民營小企業股東、自然人股東占比較高,當這些小股東流動性出現問題時,牽涉司法案件的可能性較大,因而被拍賣股權的銀行以城商行、農商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為主。
此外,銀行股權拍賣與轉讓中,也不乏為了滿足監管要求的案例。甄新偉表示,2018年出臺的《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兩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家”。為了滿足合規要求,持有超過監管規定數量銀行股權的機構以轉讓、拍賣等方式加緊退出部分銀行持股。
成交情況南北差異顯著
股權拍賣數量激增,其交易情況又如何?多位業內人士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股權拍賣交易“南熱北冷”差異明顯的現狀。
例如,拍賣信息顯示,今年7月23日,某自然人持有的東莞農商行一筆1051股的股權起拍價、評估價均為5444.18元,在開拍前引起了上萬人圍觀,經過66次出價之后,最終以4.06萬元的高價成交,成交價較起拍價翻了近8倍。
而9月10日,內蒙古銀行一筆2722.81萬股、起拍價為6621.89萬元的大額股權遭遇流拍,這已是該筆股權第二次被拍賣。根據阿里司法拍賣平臺統計數據,今年年初至今,被二次拍賣的564筆股權中逾300筆流拍。
“中小銀行的經營最容易受到區域經濟狀況的影響,目前來看,經濟運行情況比較好的省區,銀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也要強一些;那些經濟結構還在調整、下行風險較高的省區,銀行業盈利能力就要稍弱一些。投資人出于對信用風險的考慮,投資意愿必然有所差異。”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銀行業股權估值并不高,特別是上市銀行股權估值低于凈資產的銀行非常多。非上市銀行股權估值又會因“對標”上市銀行而受到影響。股權拍賣價格只有高于凈資產時,對銀行來講才是“劃算”的,但在這個價格上是否能夠覓得買家,對不同銀行而言就可能出現分化。
武雯對此持相似觀點,她表示:“國內局部地區,例如東北三省、山東等地,經濟結構正在經歷調整的‘陣痛’,下行壓力顯著,而與地方實體經濟‘捆綁’最為緊密的當地中小銀行也就面臨著較大的信用風險壓力,股權投資不被看好。”
“發達地區的銀行股權拍賣當然更容易受到追捧,因為它的資產質量、業務發展前景都相對較好,法律糾紛也相對少一些。”甄新偉認為,廣州、江浙地區的小銀行股權拍賣相比一些中西部省份的小銀行來說更容易受到追捧,主要是因為當地民營經濟發達、中小微企業客群龐大,潛在投資者更加看好這些地區小銀行未來的業務發展。
股權拍賣對銀行經營影響不大
記者梳理發現,頻遭流拍的銀行股權起拍價格一般較高。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認為,一般而言,被投資者“搶著買”的銀行股權,一是起拍價較低;二是銀行本身處于經濟較為活躍的地區;三是所拍賣的股權份額較小,投資門檻低,能夠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資者參與。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輪密集拍賣的銀行股權中,有多家上市銀行,包括三家H股上市銀行(中原銀行、甘肅銀行、江西銀行)和兩家A股IPO排隊銀行(上海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那么,股權拍賣對銀行股權管理以及銀行IPO會有影響嗎?
受訪專家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對于銀行本身來講,股權的拍賣對其經營沒有太大的影響。原因在于,中小銀行股東大多是以財務投資為目的的小股東,沒有形成銀行控制權的轉移,對銀行公司治理和業務經營的影響都比較小。”曾剛表示。
武雯同樣認為,中小銀行的股權拍賣對銀行自身影響有限。“一方面,通過公開拍賣平臺進行拍賣的股權通常比重都比較小,小比例的交易并不能影響銀行的實際控制權,對銀行的經營管理更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同時,監管機構對于銀行股權結構的變化也保持高度關注。”
“對于擬IPO的銀行來說,其股權拍賣價格和受追捧程度,將對IPO定價和新股認購產生一定影響。”甄新偉認為。
曾剛強調,事實上,銀行股權拍賣與銀行自身股權管理是兩個層面的問題。股權變動不必然對股權管理產生影響。對于如何進一步完善銀行股權管理,武雯認為,一方面需要逐步豐富優質股東來源,鼓勵中小銀行在不同資本市場上市,實現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分散化,并為主要股東的股權交易提供平臺;另一方面,要鼓勵中小銀行在選擇股東時將發展戰略和理念文化作為重要的考察內容,以相同的發展戰略和理念文化實現行為的一致。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 三部門聯合發文 對發往武漢的快遞“二次安檢”
下一篇:調查丨十一快遞入柜新規出臺,實際效果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