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國際大型銀行裁員潮下,中國銀行業能獲得什么啟示?

              【EFEC導讀】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全球各大銀行宣布的裁員數量累計近5萬人。
               
              國際大型銀行裁員潮下,中國銀行業能獲得什么啟示?

              國際大型銀行裁員的主要特征
               
                      一是大型銀行縮減員工成為發展新趨勢。2008年金融危機(以下簡稱“危機”)前,很多銀行仍在不斷擴充員工規模,例如花旗的員工數量連年上升至2007年的38.7萬。而危機后全球主要大型銀行都在縮減員工規模。其中,一部分大型銀行的員工人數在危機后連年下降,如花旗、匯豐、RBS、巴克萊、意大利裕信銀行、荷蘭ING集團等。另一部分大型銀行的員工人數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三菱日聯、瑞穗集團等。其中美國銀行2018年末的員工數量較2011年末減少了8萬,降幅達28%。下圖中的主要16家全球大型銀行的員工人數在2018年末合計233.7萬,較2008年末減少了45萬人,平均降幅達16%。
               
              全球主要大型銀行員工人數變化情況(萬人)
               
              國際大型銀行裁員潮下,中國銀行業能獲得什么啟示?
              (資料來源:Bloomberg,銀行年報,中國銀行研究院)
               
                      二是投資銀行業務崗位的員工數量快速下降。根據數據公司Coalition的報告,2019年上半年全球前12大投行的前臺類職位已被削減1500個,降幅在3%左右。全球前12大投資銀行的主要創收職位(包括交易、銷售、投研等)近8年來縮減1.5萬人,降幅達22%。其中,FICC業務相關職位的降幅較高,達30%左右;股票交易業務的員工人數降幅在20%左右;傳統投資銀行業務(如企業投資咨詢、承銷等)人數相對穩固,職位數量降幅不到10%。相比于美國,歐洲地區投行裁員規模較大,其中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的投行裁員規模分別達1.8萬人和1600人,明顯高于美國同業。
               
                      三是歐美金融就業市場低迷。危機后,金融業就業市場增長明顯放緩,特別是歐美地區。2008-2018年美國、歐盟的金融業就業人數增幅僅為3%,明顯低于同期總就業人數5%的增幅,這一差距造成的就業人數缺口為30萬人。2018年末,美國金融業就業人數較2008年末增加了36.3萬人,僅為2000年—2008年金融就業人數增幅的50%。歐盟2018年末金融業就業人數為662.7萬人,基本上與2008年末持平;而其2000-2008年金融業就業人數增量達41.5萬人,增幅近7%。
               
                      四是日本銀行業裁員規模逐步擴大。2006年以來日本銀行業員工數量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但是2019年出現首次下降。根據日本東京商工調查公司數據顯示,2019財年末日本銀行業的員工總數為22.4萬人,同比減少了3629人。日本大型銀行的員工數量2019財年進行裁員的日本銀行數量達62家,占銀行業總數的80%,其中三菱日聯、三井住友、瑞穗集團的裁員人數均為歷史最高。
               
              國際大型銀行裁員的原因分析
               
                      一是投行業務收入增長低迷,引發“開源節流”式裁員。2019年上半年全球前12家投行的交易和咨詢業務收入總額為768億美元,同比下降11%,是近13年以來的同期最低水平。根據摩根大通的統計,金融危機后全球范圍內的固定收益、股票交易、承銷及咨詢業務等主要投資銀行業務的收入規模一直在1400億美元左右,處于零增速狀態。另外,近年來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加、主要央行紛紛傳遞寬松貨幣政策信號等因素,不少大型銀行預期未來市場交易收入下降,通過裁員、降薪、收縮業務規模等方式減小風險敞口。
               
                      二是客戶習慣變化使得銀行網點收縮,催生結構性裁員。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的普及力度逐步提高,數字化渠道的作用不斷凸顯,實體網點客戶量接待量快速下降。美國手機銀行客戶數量由2012年的3300萬增至2018年的1.15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隨著客戶習慣的變化,大型銀行開始縮減物理網點數量,2018年末美國銀行網點總數由最高點的8.36萬下降至7.88萬,2012-2018年累計網點關閉數量超過1萬個。英國自2015年來至少有2600家銀行網點被關閉,其中匯豐、勞埃德、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銀行分別關閉網點數440、366、350和243個。
               
                      三是不少大型銀行開始縮減成本。受資本監管要求提升、銀行盈利效率下降等因素影響,不少銀行制定了縮減成本計劃。花旗2015-2025年計劃裁員30%,并計劃在2019年全年計劃節省成本5-6億美元;德意志銀行2019年7月宣布削減25%的成本;匯豐控股2019年推行包括裁員在內的控制成本計劃——“橡樹計劃”(Project Oak)。隨著成本的縮減,大型銀行經營效率不斷改善,與2008-2018年期間的最高點相比,花旗、RBS、荷蘭ING集團、德意志銀行、美國銀行等銀行的成本收入比分別下降76、54、40、37和30個百分點。銀行效率得到了提升,2010-2018年花旗的人均營業利潤從5.1萬美元升至11.5萬美元。
               
                      四是銀行金融科技投入加大。根據瑞銀集團的統計,截至2018年末,匯豐、花旗、巴克萊、德銀等全球49家大型銀行在IT方面的累計投入高達700億美元,較2010年的320億美元增長118.8%。2018年,摩根大通IT投入達88億美元,較2008年增長100%,占營業收入比重達8.1%。花旗、德意志銀行、美國銀行的IT投入占其當年營業收入比重分別達10%、15%和4%。另外,金融科技的應用使金融交易、銷售、風控工作效率提升,對人力資源產生了明顯的替代效應。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不再擔任芝麻信用法定代表人
              下一篇:全國首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準開業


              相關文章

              2023(第五屆)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大會…

              10月19日,北京

              撥打
              <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