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能銀行,探索未來銀行發展新趨勢
【EFEC導讀】“5G?智能銀行”基于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統,運用5G、物聯網、生物識別等新技術,將金融、社交、生活等場景相連接,以提供極致用戶體驗為目標,為客戶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在5G網絡技術支持下,銀行網點向智能化又邁出了一大步。近日,建設銀行首批三家“智能銀行”落戶北京,分別在清華園支行、建國支行、興融支行開業。這是建設銀行繼2013年推出全國首家智慧銀行后,打造出的金融與社會服務新場所。除了建設銀行外,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也紛紛布局5G,5G助力銀行網點智能化轉型成為銀行業最熱話題。
7月11日,建設銀行清華園支行變身“5G?智能銀行”后隆重開業,“5G?智能銀行”基于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統,運用5G、物聯網、生物識別等新技術,將金融、社交、生活等場景相連接,以提供極致用戶體驗為目標,為客戶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實現金融業務辦理遠程支持,將建行自助服務與遠程“一對一”的專家服務體驗相結合,擴大客戶自助業務服務范圍,提供327個快捷金融服務功能之外,基于5G技術,設置金融太空艙、智能家居、共享空間直播、客戶成長互動、安防監控等應用場景,實現實時遠程交互傳輸。
“5G?智能銀行”打造智能功能場景
一是智能迎賓識別,通過仿真機器人和全息建行班克動畫投影及場內導覽屏幕等全新設備為客戶提供交通指引、網點導覽業務資信、個性化名片下載等。
二是智能化開放服務,在手機銀行或智慧柜員機上可以進入金融超市查詢或購買理財產品;通過互動桌面的建融家園菜單,用戶可以查詢住房指數并預約看房;通過普惠金融菜單可以了解辦理小微快貸、個人快貸等普惠金融產品。
三是通過人工智能、遠程服務進行業務辦理。其中金融太空艙“以客戶為中心”的多模式、沉浸式、智能交互空間設備結合了多種人工智能技術,提供龍財富、信用卡、投資理財等業務服務。
四是通過智能化服務客戶娛樂體驗。用過智能家居、汽車金融體驗、共享空間、客戶旅程、數字瀑布、數字沙盤、遠程互動終端及投影等場景,增強客戶互動,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更有娛樂性和趣味性的金融休閑空間。
建行董事長田國立曾表示,“以新技術為切入點的新金融時代,是金融相融于生活回歸初心的美好時代。”“新金融的探索實踐,讓我們深切認識到,客戶行為因科技而變,提升金融服務也必須以科技驅動。”可見,建行5G智能銀行網點的建設,是跟隨客戶需求,跟隨新技術,不斷探索新金融“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服務模式。
清華園支行“5G?智能銀行”開業典禮上,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章更生用“好用”“好看”“好玩”介紹了清華支行5G?智能銀行的所有功能。
“好用”是識別、無感、協作無間和安防無憂,即利用利用視頻分析與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精準識別客戶;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網點管理平臺,實時監測網點內的客流量、照明等環境情況,為客戶提供便利無感的體驗;利用5G、邊緣計算等技術融合,充分利用保安設備的實時監測數據,嵌入業務辦理場景,使業務辦理流程可追溯;也保證人身財產安全。
“好看”是未來金融科技的體驗館,希望把5G?智能銀行打造成北京旅游的新景點,為北京增添現代化元素。
“好玩”是體驗好、對話快、娛樂多、服務優,為用戶提供社交服務的新場所,娛樂活動,實現網點便利、可移動,金融服務按需提供,功能靈活,組合自如。
5G的發展使數據帶寬呈幾何級數增長,實時數據的傳輸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便捷和迅速。“5G?智能銀行”構建“生產網+互聯網”的雙5G服務網絡,既可以滿足了安防、遠程協作、高清播放等業務需求,又可以滿足用戶的5G上網體驗。因此,各家銀行紛紛利用金融科技改善客戶體驗,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和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實現差異化競爭的當下,5G技術成為各家銀行爭先搶奪的新領域,也是目前5G基礎設施逐漸成熟,各家銀行利用5G技術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期。
章更生表示,5G?智能銀行是建設銀行“金融科技”戰略的產物,也是建設銀行落實與北京市政府簽署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推進“北京新金融行動”的一項舉措,建行將在同步啟動三家的基礎上再建14家,實現一區一家。
據悉,5G?智能銀行的頂層技術平臺,是建設銀行的“新一代核心系統”。這一系統是運用現代科技打造銀行業務更換“新引擎”,是建行打造的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平臺。建行將在此基礎上推動加快形成數據治理體系,提升數據價值創造力。
數字化轉型的建行實踐
近年來,科技改變了很多行業,“去中心化”是一種趨勢,注重用戶的個性化、專屬化需求是服務行業始終不變的追求。建行的服務理念是“以客戶為中心”,在新網點形態下,這一服務理念被貫徹始終。
今年3月,建行與中國移動簽署5G聯合創新合作備忘錄,探索5G創新下的場景融合。雙方利用5G技術超高速率、超低時延、海量連接的特點,為“5G?智能銀行”構建“生產網+互聯網”的雙5G服務網絡。
“5G?智能銀行提供了一個共享社區,實現了聯接無感、服務無界、安防無憂。”正如建行項目負責人介紹的那樣,網點設施及系統無縫聯接,潛在需求滲透進客戶全旅程,業務、娛樂、設備在5G及物聯網技術應用下無感聯接;在滿足快捷金融服務的基礎上,5G?智能銀行還部署便民繳費、預約掛號、公積金等服務,凸顯銀行的社會服務屬性。
“5G?智能銀行融合了5G、物聯網、人工智能、遠程交互、生物識別等核心技術,致力于創造智慧、便捷、綠色的數字化交互式新金融體驗場所。”章更生認為,5G?智能銀行致力于探索未來銀行的發展趨勢,探索新金融賦能社會的不一樣的模式。建行推進金融科技戰略,致力于融合現代金融科技和銀行專業經驗,打造現代銀行的數字化能力,金融專業的數據整理能力、洞察能力,提高社會資源的金融化整合能力,社會問題的金融化解決能力,讓新金融更好地賦能社會,服務生產、生活。
科技像洪流般裹挾一切向數字化遷徙,“銀行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這道命題引發全社會的思考,建行以“5G?智能銀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未來銀行網點會成為一個無處不在的空間,提供無所不在的服務。
金融科技驅動銀行智能化轉型
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廣電發放了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5G支撐應用場景由移動互聯網向移動物聯網拓展,將構建起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與此同時,5G將加速許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并且更多用于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拓展大市場,帶來新機遇,有力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據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查詢,從2018年6月25日至2019年6月24日,我國銀行物理網點共退出3634家。同時,從2018年6月25日至2019年6月24日,全國新設立的銀行網點3024家。兩者相差610家。
這意味著,傳統的銀行依靠網點擴張帶動增長的模式已經迎來拐點,銀行網點由增長轉為減少。“5G?智能銀行”給與了這種趨勢以新的解讀:運用金融科技升級銀行網點,來探索銀行業轉型升級之路。
在銀行業,越來越多的銀行也開始轉向設立新型銀行網點來推動自身業務的發展。近期,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公開宣布推出5G智慧網點,標志著銀行網點智能化轉型再次邁出一步。可以說,未來銀行模式雛形已經逐漸明晰,最主要的即為深刻融入客戶生活,做到“智能”與“無感”。
業內認為,5G網絡能力向多維度延伸,極致連接能力將改善和影響所有行業。基于5G高帶寬、低時延的特點,能夠實現多種應用。隨著社會全方位服務水平的提升,銀行營業廳作為線下金融服務的關鍵提供者,需要從提供標準化服務向提供個性化服務轉型。
小編體驗“5G?智能銀行”提供“全旅程服務”
在建行北京清華園支行,小編用5G信號體驗了遠程“一對一”專家服務,視頻無延時,與傳統網點面對面服務幾乎無差異。“5G技術支持了金融業務遠程服務,擴大了客戶自助業務范圍,目前‘5G?智能銀行’可以提供300余種常見快捷金融服務。”建行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智慧柜員機、金融太空艙、智能家居、共享空間、客戶成長互動、安防監控等新的應用場景,均通過5G實現了遠程交互傳輸。”
進入“5G?智能銀行”的各個區域,憑借人臉識別、智能語音,VR和AR等技術的綜合運用,客戶可以迅速辦理銀行業務、咨詢預約、5G-WIFI沖浪、下載分享個性化名片、體驗尋寶記等互動游戲,享受各個場景下的個性化、專屬化服務。
除了積極嘗試5G前沿技術的應用,建行在“5G?智能銀行”建設中,業內首家布局物聯網技術,提升人工智能技術能力。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網點總控平臺,將所有終端設備接入網絡,整合網點物聯、遠程控制、服務調度、安保協同、風險控制、數據監控六大能力,實現了網點遠程全智能化運營管理。與此同時,擴展了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在智慧柜員機、金融太空艙、仿真機器人等一系列新場景中的應用;利用安防攝像頭提升人臉識別效率,將識別結果在網點內共享。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顧建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與理財市場展望
下一篇:中興與中電信息簽署5G合作 共同打造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