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京東、順豐,誰是物流行業的領頭羊
【EFEC導讀】這場物流行業的巨頭競爭中,沒有終局,只有中局。誰笑到最后已不重要,更為有價值的是,普通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捷、實惠、便利,這樣的行業發展,樂見其成!

當年當當網的“大嘴”李國慶質疑京東自建物流的時候,怎么也不會想到,京東物流后來的發展模式和規模。而李國慶與劉強東的互懟和撕罵,現在看來已經是笑談。
2018年10月份,京東物流正式上線了個人快遞業務,消費者可以預約配送員上門取件,方便而快捷,及至今日,全國已經有50個城市的用戶可以通過京東快遞寄件。
京東物流,已從單純的送貨,走向了送取貨一體。京東物流的連番大動作,必將對整個物流行業造成巨大沖擊,掀起又一輪的相愛相殺。
在這種,首當其沖的就是順豐控股了,在京東上線個人快遞業務的當天,順豐的股價就下跌了2.41%。
事實上,早在2017年,劉強東在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就曾經霸氣地聲稱:未來快遞,只有京東和順豐才能夠勝出。
2017年同樣躍然網絡的還有這樣的一番話“再給菜鳥十年,也無法追趕京東的用戶體驗”。同為中國物流巨頭的淘系勢力也難以置身事外,物流巨頭間的微妙三角關系已成。
時間已經過去兩年,豪言壯語猶然在耳,快遞行業仍然是多足鼎立的格局,那么,誰才能真正的笑到最后呢?
淘系勢力,菜鳥的智慧
圓通、中通、韻達、全峰、百世、風達……
這些快遞的名字,時不時的就會聽到,或許我們曾經都體驗過他們的服務。在快遞業剛剛興起的時候,各種快遞公司遍地都是,諸侯割據一方,混戰時有發生。
時至今日,滄海桑田,局面已經發生變化,有些快遞公司甚至在殘酷的競爭中煙消云散。而剩下的“幸存者”,則緊跟著時代的變化,經歷著巨變或自我變革、或被動接受,走一條充滿荊棘的自我修正之路。
早在2013年的時候,阿里巴巴就已經強勢布局,建立了菜鳥聯盟,而伴隨著三通一達的上市,淘系勢力下的快遞“王國”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順豐也好、京東物流也罷,都必須承認的是,菜鳥是當今物流行業里的一方巨頭。未來快遞,也絕非只是京東和順豐的天下,劉強東的話說早了。
及至今日,菜鳥聯盟的快遞員已經超過三百萬人,覆蓋全國的縣區數量超過了2700個,妥投率達到了99%,馬云“全國24小時送達,全球72小時送達”的快遞夢,已在目標明確的快速路上大步向前。
據統計,單單是申通快遞2018年營業收入就達到了170.13億,與上年相比同期增長34.42%,凈利潤為20.45億,較上年持續經營業務同期增長37.46%。
高妥投率、高性價比,且背靠淘寶這座電商巨山,讓三通一達百世占有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就連順豐都必須要“挪挪屁股”,眼巴巴地看著嘴邊的蛋糕被分走。
值得一提的是,菜鳥擁有當今全球最大的物流數據庫。在18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之上,馬云更是直接提出,阿里巴巴將斥資千億,全力以赴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將中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并依靠技術與數據來連接全球的公司與倉庫。
同時,全球72小時送達計劃正式地被提上日程,莫斯科、迪拜、列日被列入首批計劃建設名單,足不出戶、全球購物的夢想將成為現實。
2018年的雙十一,無錫應用loT等技術打造的首個未來園區里的七百個智能機器人“小藍人”將首次投入使用之中,加入雙十一大戰。事實上,菜鳥與圓通聯合打造的圓通蕭山分撥中心,早就可以用機器人來分揀快遞了,每天可以分揀的包裹數超過50萬。
這樣的菜鳥聯盟,無論對京東還是順豐來說,都不是可以忽視的。即便是京東物流未來獨立上市,抑或是已經上市的順豐做什么樣的戰略布局調整,都必將菜鳥聯盟作為強大的對手看待。
順豐劍指冷凍鏈
菜鳥聯盟也好,京東物流也罷,雙方都依托線上電商擁有充足的業務源,順豐則是獨立的存在。
根據順豐發布的2018年全年財報顯示:2018年度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增幅達27.60%。就其凈利潤而言,順豐控股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45.56億元,同比下降4.5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達34.84億元,同比下降5.92%。
近年來,伴隨著京東物流和菜鳥的崛起,順豐控股的市值蒸發已近千億,這匹快遞行業中的老牌企業,正遭受競爭對手的連番沖擊,其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
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順豐的市場占有率只有8.41%,雖略有回升,也杯水車薪,而淘系勢力三通一達的市場占有率卻在逐年上升,表現出驚人的生命力。
這樣的局面下,未來順豐何去何從?
或許順豐的未來不會那么悲觀。順豐仍然具有極強的優勢,順豐的“今日收明日達”的高效率,仍然遠超競爭對手,而其所搭建的“天網-地網-信息網”模式,更是走在行業的前沿。
雖然在業務量上,淘系勢力已經超越了順豐,但在業績與收入方面,順豐仍然穩坐龍頭,2018年11月,申通快遞的營收為20.27億,同比增長33.82%,僅僅排在第三位;而圓通則以28.03億的收入屈居第二;順豐則是以90.30億的收入名列第一,仍然處在“一覽眾山小”的頂端。
最先觸及物流行業“天花板”的順豐,已經在新業務上邁出了堅實的腳步。2018年,順豐與全球最知名的冷凍鏈物流公司美國夏暉公司合資建立了新夏暉公司,并建立了號稱迄今為止中國最大、最先進的物流基地——新夏暉東莞物流中心。
事實上,早在2014年,順豐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冷運事業部,在2017年的大閘蟹之戰中,甚至能夠頂住京東與天貓生鮮的壓力,屹立不倒。而現在,順豐的冷鏈物流網絡已經覆蓋到了中國二十多個省市,擁有56個食品倉,總占地面積超過23萬平方米,擁有超過800輛冷藏車、1000多條運輸線路,直通全國450城。在冷鏈物流這一方面,順豐已經遙遙領先。
據統計,早在2013年,我國冷鏈物流規模只有900億元,而2017年就達到了空前的2386億元,增幅達到了165%。據中國物聯冷鏈委員會預測,到2020年,冷鏈物流市場將達到4700億元,要知道的是,2017年中國快遞業的市場規模只有4900億元。
當下中國快遞市場的增長率逐年下降,但冷鏈物流的增長率卻在逐年走高,擁有巨大的市場前景,是未來物流市場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京東的新布局?
自去年的個人快遞業務上線以來,京東屢上熱搜。2019年以來,京東更是因為取消快遞員底薪、降低快遞員公積金系數等新政策,再一次沖上了熱搜。
在此之前,京東員工的福利待遇高是有目共睹的,甚至被京東幾次三番地拿來做宣傳:五險一金的模式、高保障、高福利等等,讓京東物流的員工身處快遞行業卻有著白領般的待遇。
取消員工的底薪,無疑是一記重磅炸彈,沖擊著京東物流原來的激勵模式。這亦是無奈之舉,京東物流去年虧損超過23億,劉強東甚至直言,這樣虧下去,融來的錢甚至就只夠虧兩年的。
京東物流的虧損,已對整個京東集團造成了影響,這樣的情況下,減少底薪,似乎已是不得不為之事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取消底薪后,每年省出來的人力成本達到11.4億元,如果加上少繳的公積金,一年節約出來的人力成本將超過17億元,由此可見,這一舉措,足以讓一直勒緊褲腰帶的京東物流松了一口氣。
節約人力成本僅僅是京東物流大動作的開始。虧損了12年,劉強東顯然想要好好的打一場翻身仗,徹底讓京東物流“崛起”。
面對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菜鳥選擇的是全球戰局的智慧物流,順豐選擇的是眼下大有市場的冷鏈物流,那么,京東走的仍然是規模化與專業化道路。
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在京東物流2018年評優頒獎會暨2019年展望大會上著重提出了2019年京東物流的發展戰略:將斥資十億元作為人才激勵池,著重培養人才,同時,全面提升網絡效率和標準服務能力、健全全面供應鏈服務能力、強化科技領先和平臺化能力,全面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全球唯一六大物流網構建智能供應鏈企業,京東物流的規模無疑是菜鳥和順豐無法比擬的。12年的虧損,換來的是京東物流強大的線下物流網絡,劃算還是不劃算,要看京東物流的未來道路如何走。
誰能最后勝出?
菜鳥、順豐以及京東物流,都在摸索中不斷前行。
在快遞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我們對快遞的印象不過是“收收東西發發東西”而已,一間便宜的廉價門市房就能夠解決一切。但現在,情況顯然不同,菜鳥聯盟遍地打造的菜鳥驛站、順豐的專業化物流中心、京東物流的線下物流網絡與站點,都極具戰略性和規模性,更具備著物流的專業性。
足不出戶,在家點點手指,快遞就能把你想要的任何東西送到你的面前,或者把你想要寄出去的東西送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快節奏的時代背景下,人們越來越習慣于快遞的存在,也更喜歡使用快遞服務。
饕餮盛宴亦有終局,快遞的爆發式增長已經結束,快遞的增速正在不斷下滑。而這對于這些物流行業的巨頭們來說,混戰的結果,就更大程度的取決于誰能夠穩中求進,更進一步了。
順豐物流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冷鏈物流雖然在中國擁有大好前景,但在國外,早有諸如美冷、太古冷鏈這樣的巨頭雄霸市場了。順豐的前景在哪?肯定不是順豐創始人王衛的216套房產能夠解決的。
京東雄心壯志不用質疑,特別是其已走出管不住下半身的創始人制造的負面陰霾,短短幾個月,已讓京東重拾狼性。京東物流的規模夠大、業務夠寬,但未來如何搶占一席之地呢?在這地方傷腦筋比在其他地方用力好的多。
菜鳥的特點,首先是聯盟,但聯盟增強了實力,也存在著溝通與協調的巨大成本,不過,牌三通一達的雄厚物流底蘊、龐大的物流數據庫、極高的妥投率,已經全球布局的視野,或許未來可以一戰。
高爾基說,一切都將過去,一切都將結束。這場物流行業的巨頭競爭中,沒有終局,只有中局。誰笑到最后已不重要,更為有價值的是,普通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捷、實惠、便利,這樣的行業發展,樂見其成!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央行、銀保監會首次發布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白皮書
下一篇:快遞物流行業新一輪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