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為什么監管部門,禁止國企貿易走單、走票、不走貨?

              走單走票不走貨,在實際業務中既符合貿易本質,但又有人借用貿易達到其他目的,這就導致真實貿易和虛假貿易的混同,識別非常困難。

              走單走票不走貨,一直是國資監管,還有稅務監管部門重點監管的對象。無論從國務院國資委還是地方國資委,都下發了很多文件,多次對走單走票不走貨的行為進行了禁止,收效甚微。

              很多從事貿易業務的國企,也不理解監管部門為什么要禁止這種行為,今天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為什么監管部門,禁止國企貿易走單、走票、不走貨?

              01

              什么是走單走票不走貨

              “走單走票不走貨”就是指在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通過簽訂合同、開具發票等方式完成了交易手續,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把貨物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

              舉個例子

              假設你是一家賣鋼材的公司,而你的客戶是一家建筑公司。你們之間達成了一個買賣協議,客戶需要一批鋼材。但是,這批鋼材目前存放在一個倉庫里,暫時不需要移動。

              正常交易流程:

              簽訂合同:你們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

              開具發票:你給客戶開具了發票。

              支付貨款:客戶根據發票支付了貨款。

              貨物交付:你把鋼材從倉庫運送到客戶的工地。

              “走單走票不走貨”流程:

              簽訂合同:你們同樣簽訂了買賣合同。

              開具發票:你給客戶開具了發票。

              支付貨款:客戶根據發票支付了貨款。

              貨物交付:不同的是,你沒有把鋼材從倉庫運送到客戶的工地,而是通過其他方式(如提供倉庫的提貨單或倉單)讓客戶知道這批鋼材已經歸他們所有了。

              以上,只是走單走票不走貨的形式之一,實際業務中,走單走票不走貨主要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自己與上下游交易都不走;第二種是自己與上游供應商走貨,與下游客戶不走貨;第三種自己與上游不供應商走貨,與下游客戶走貨;

              02

              實際業務中,為什么要走單走票不走貨

              走單走票不走貨對于貿易,主要有以下好處:

              1.節省物流成本

              解釋:如果你有一批大宗商品(如煤炭、鋼鐵、原油等)已經存放在某個倉庫或港口,而買家也在同一個地方或附近,或者買家已經有這批貨物的庫存,那么沒有必要再花時間和錢去搬運貨物。通過“走單走票”,直接把貨物的所有權轉給買家,可以省去運輸費用和時間。

              例子:比如你賣一批煤炭給一家發電廠,這批煤炭已經存放在一個港口的倉庫里。發電廠也恰好在這個港口附近有項目,他們可以直接從倉庫取煤。這樣就不需要再花錢找物流公司把煤炭運過去。

              2.提高交易效率

              解釋:通過“走單走票”,買賣雙方可以快速完成交易流程,不需要等待實際的貨物運輸。這可以加快資金的回籠,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例子:假設你是一家鋼鐵供應商,客戶急需這批鋼鐵但暫時沒有足夠的存儲空間。你可以通過“走單走票”把鋼鐵的所有權轉給客戶,客戶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再提取貨物,這樣你們的交易就完成了,客戶也可以盡快支付貨款。

              3.降低風險

              解釋:實際的貨物運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風險,比如貨物損壞、丟失、延誤等。通過“走單走票”,可以避免這些風險,確保交易的順利進行。

              例子:假如你賣一批原油給一家煉油廠,但運輸過程中可能遇到惡劣天氣或海上事故。為了避免這些風險,你可以選擇“走單走票”,把原油存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等條件允許時再安排運輸。

              4.靈活應對市場需求

              解釋:有時候市場情況變化很快,買家可能需要隨時調整訂單。通過“走單走票”,買家可以更靈活地管理庫存,根據實際需求決定何時提貨。

              例子:假設你是做銅貿易的,買家是一家大型制造企業。市場的銅價可能會隨時波動,企業可能需要根據價格和生產計劃調整進貨量。通過“走單走票”,企業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再提貨,避免庫存積壓。

              實際業務中,為什么出現走單走票不走貨的情形呢?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我們必須要對目前的貿易功能,進行一個清晰的人認識。現在的貿易,跟之前的貿易已經不一樣了,除了傳統的因為貨物的需求、掙貿易差外,通過貿易還可以實現套利套匯、融資、股價、增加GDP、逃稅等多種功能,來實現盈利等多種目的。

              其一,真實貿易需要

              真實的貿易為什么需要走單走票不走貨呢?這種業務,主要發生在大宗商品貿易居多,因為大宗商品跟其他商品一個最大的特征就是價格的波動,每天每秒都在波動,這個波動除了產生了風險,其實也產生了利潤的空間。有些企業依靠對價格的判斷、期現結合等方式,可以獲得利潤。

              這種利潤單次交易本來就薄,如果每次都需要動,那掙的可能也不夠物流成本的。而且呢?這種交易也不需要動。

              真實貿易中,除了這種靠交易掙錢的,還有工廠類型的企業,發現價格好的時候買進來,暫時先不用,等用的時候再搬運。

              其二,貿易有其他目的

              剛才我們說過,貿易的功能很多,不是單純的掙貨差的價格,還有其他功能。通過貿易實現套利套匯、融資、股價、逃稅等功能,多采取走單走票不走貨的情形呢?

              因為剛才上面我們分析過了,走單走票走貨的形式,成本是最低的。

              這種業務,無論是國資監管部門、還是稅務部門,重點關注的。

              03

              走單走票不走貨,會出現哪些業務風險

              在“走單走票不走貨”的業務中,雖然這種做法在某些情況下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存在一些潛在的業務風險。

              主要是貨權風險和貨物質量和數量風險。

              走單走票不走貨,如果是瞬間完成的,風險應該小一些。風險大的,主要是指買入不動的貨物,又持有貨權一段時間。

              在持有貨權的時間內,很有可能出現其他人來主張貨權。

              買入不動的貨物與動的貨物區別是貨權不清晰。表面上買入貨物的時候賣方也會提供一些單據證明他有貨權,但是很多貨物是種類物,不是特定物,根本沒法完全證明。

              這就很可能導致,賣方把別人的貨賣給你,或者是在你持有貨物期間,倉房方聯合其他方把你的貨賣給別人。

              雖然,買入動的貨物,也有存在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因為有了貨物流動,可以大大減少這種情況。

              出了貨權風險外,還有貨物質量和數量的風險。

              因為買了不動的貨物,你再重新檢驗貨物的質量和數量,無意增加了操作成本和時間成本。

              如果不檢驗,對方騙你怎么辦?

              04

              走單走票不走貨在法律上是被允許的

              走單走票不走貨,從法律上是允許的。法律上有指示交付和擬制交付。指示交付的法律依據主要體現在《民法典》第227條中,該條規定了在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若第三人占有該動產,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大宗商品貿易中的指示交付是一種特殊的動產物權交付方式,它適用于交易標的物被第三人占有的情況。在這種交付方式中,出讓人(即原物權所有者)并不直接占有商品,而是通過轉讓對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給受讓人(即新的物權所有者),來代替實際的物理交付。這種方式在大宗商品貿易中尤為重要,因為大宗商品交易往往涉及大量的貨物,且這些貨物可能由第三方物流企業或倉庫存儲,連環轉讓各方通常不實地查驗標的物,而是通過指示交付方式完成交易。

              大宗商品貿易中的擬制交付是指讓與人以法定的所有權憑證移轉給受讓人,以代替實物交付的行為,是現實交付的一種變通方法。在司法實踐中,提單、貨票、倉單等法定的所有權憑證的交付,即視為標的物的交付。從憑證交付時起,標的物的所有權從讓與方轉移給了受讓方

              在大宗商品貿易中,擬制交付通常涉及到提單、倉單等單證的交付。這些單證代表了貨物的所有權或提貨權,通過交付這些單證,出賣人將對貨物的控制權轉移給買受人,從而完成交易。這種交付方式在大宗商品貿易中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能夠提高交易效率,還能減少物流成本。

              指示交付+擬制交付,就實現了走單走票不走貨。

              05

              監管部門為什么禁止走單走票不走貨

              既然現實業務中,走單走票不走貨是合理的,又符合法律規定,那為什么監管部門會禁止呢?監管部門的規定為什么不符合現實情況呢?

              這個主要原因是走單走票不走貨的貿易雖然一部分符合貿易本質,但是也存在大量的虛假貿易,靠貿易來融資、增加營收、滿足資本市場、違規套利套匯等行為,而且我們剛才也分析了,即使是真貿易,相比貨物流動的貿易,也存在風險。

              監管部門,并不參與貿易其中,根本無法辨別哪筆業務是真貿易,哪筆業務是假貿易。

              那么監管部門既然無法辨別真假,就要禁止嘛?

              其實,監管部門做任何決定,也是在權衡和取舍!

              既要、還要、又要、再要,是不可能的。這里的權衡與取舍,當然就有從國家層面、國企的定位和功能、風險角度看,也有監管人員個人責任的考量。

              監管人員也不是自由隨便的,他們也有監管。

              首先從國家對國企的定位來看,兩頭在外的貿易,也不是主要任務(個別一些企業除外)。國企主要做一些服務國家戰略、保障國家安全、關系國計民生、也包括推動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同時還要求國有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國企做兩頭在外的貿易,特別是地方國企,絕大部分主要是為了地方政府融資、地方政府的GDP等要求。這些本來就與國家對國企的定位相違背。

              其次從風險角度看,沒有多少國企貿易公司能夠有期現結合靠交易掙錢的能力,絕大部分都是在那為了營收做業務。如果你買入了不動貨物的業務,又持有了一段時間貨權,必然會產生貨權、質量和數量風險。

              再次,即使沒有風險,也存在大量浪費國有資源的問題。純粹為了營收,利用大量人力、資金去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確實太浪費。當然,這個問題也可以合并到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里去。位了GDP干這事,從國家角度就太不值得了。

              所以,從以上幾個維度看,監管要求禁止走單走票不走貨,是有一定道理的。

              06

              禁止虛假貿易要從源頭解決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禁止虛假貿易,監管部門可以說下了很多文件,也采取了很多辦法,但是效果甚微。

              自從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央企貿易十不準后,其他地方國資委或者直接復制轉發或者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一些發布虛假貿易的規定。很多人就會問過,目前地方國企還干不干?

              我幾乎回答到:

              干啊!不干咋活著?

              既然國資委出臺了這么嚴厲的規定,甚至國務院出臺的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處分條例都把融資性貿易和虛假貿易列入其中,這些國企怎么還干呢?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是所有人的選擇模式。

              做為國企的管理人員,如果有的選擇,他肯定選擇不干,那不是沒有辦法嘛。

              不管是國務院發布的國有管理人員處分條例還是各國資委出臺的禁止虛假貿易的規定,其實只規定了處罰具體從事貿易業務的國企管理人員,對于想做大地方GDP的地方政府領導、給從事貿易業務下指標的集團領導,并沒有什么處罰措施。

              國資委出臺的貿易十不準里,已經規定了中央企業不得對子企業考核收入類規模指標(戰略性新興產業除外),這個規定不僅沒有阻止各地方國企集團對子公司營收指標的考核,還加重了。

              更有甚者,地方國資委一手發布十不準,一手加大所管轄的國企營收指標考核。

              這是不是成了一個笑話?

              這里面,也體現出了很多地方國資委的無奈。

              這里面的無奈,主要還是來自地方政府領導對GDP增長的要求,地方政府做為地方國資委的直接領導部門,不聽領導的肯定是不行。

              從地方國資委的角度,肯定是不想做。

              還有就是對地方債務的問題,也是導致地方國資委掙只眼閉只眼看待地方國企從事貿易做大營收的問題。

              一手是地方債務問題,一手是地方國企做大營收問題,如果你是國資委,你選擇哪個?

              都選?

              那是不可能的,只能選一個,絕大部分國資委選擇了讓地方國企做大營收。

              這也是無奈之舉!

              從這個角度,國企應該多理解國資委!

              真想禁止這種為了營收做大貿易的,還要從源頭上想辦法。

              首先,就是解決地方債務問題。最近國家正在采取各種政策、方法幫助地方政府化債,相信會對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有很大幫助。

              其次,對這種純貿易的行為產生的營收,不能增加到GDP中去。對于追求GDP增長政績,給國企下達不符合實際營收指標的地方政府領導,追究其責任。

              再次,對于追求什么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的國有企業集團領導,加大子公司營收指標的,要追究其責任。

              500強,這玩意,不知道是不是國外故意來害中國企業的,只靠營收排名,而不是利潤,違背了商業的本質,追求這東西,偏離企業的初心。500強根本不是500強,典型的是500虛。

              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很多虛假貿易、走單走票不走貨的問題,絕大部分都迎刃而解了。

              解決問題,還是要抓住根本。

              天天收拾直接從事貿易的國企供應鏈公司、貿易公司管理人員沒有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他們也說的不算,只能聽領導的。

              當然了,要真正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其實是很難的,只能慢慢來。

              這么看來,地方國企從事兩頭在外的貿易這事,還得飛一段時間。

              無奈中尋找希望,堅持中看見未來吧!


              文章來源:五道口供應鏈研究院,作者:魯順,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煩請聯系我們刪除!
              為什么監管部門,禁止國企貿易走單、走票、不走貨?



              上一篇:宋華:創新供應鏈金融助力產業新質發展
              下一篇:國有企業、上市公司融資性貿易七大風險,風控手段都在這!


              相關文章

              2024年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金融全國行業標桿企業巡回商務考察與走訪…

              每月1-2次,參訪100+行業標桿企業

              撥打
              <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