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觀點: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融資租賃業務發展迎來新機遇
【EFEC導讀】融資渠道多元化一直為融資租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跨境融資更是領先的融資租賃企業重要的融資手段。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多體制并存、市場化主導及其較強的開放性等獨特優勢,資金跨境流動較為活躍。

融資租賃具備融資和融物的雙重特性,高效地將金融活動與產業活動融合,在我國實現了高速發展,已成長為金融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過去,2007年中國融資租賃企業數僅為109家,合同余額僅為240億元;至2019年,融資租賃企業數超12000家,合同余額超6.6萬億元,企業數和合同余額年化復合增速約50%,整體行業已初具規模。
當前,融資租賃行業表現出以下特點:第一,投放資產較集中于基礎設施領域,據公開數據統計(近44家規模超300億元的上市融資租賃公司),融資租賃企業的基礎設施類資產占比超50%,且2019年該占比仍上升了2個百分點。第二,金融租賃獨占鰲頭,截至2019年末金融租賃企業僅70家,合同余額規模卻超2.5萬億元,占全行業比例超三分之一,金融租賃已成為整個行業的核心力量。如作為金融租賃的佼佼者——國銀租賃,緊抓時代機遇,穩健發展,形成了較領先的市場地位,2019年末其資產規模超2600億元,位列全行業第三。第三,區域集聚明顯,當前近35%的融資租賃企業注冊于廣東省。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是目前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最快的地區,四地依靠各自區位優勢及政策支持,成為中國融資租賃業的重要聚集地。第四,整體杠桿較穩定,行業風險在緩慢釋放。據公開數據統計(近44家規模超300億元的上市融資租賃公司),近5年資產負債率中位數保持在80%左右,同時部分融資租賃公司(如中信富通、中民投租賃等)不良率飆升,甚至無法正常償還債務。
此外,我們也注意到,行業監管政策在不斷調整優化。2011年商務部對外商融資租賃公司準入門檻的降低,直接推動了大量外商融資租賃公司的設立和業務的開展;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在規范行業的同時,對其快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2020年1月8日銀保監會起草印發了《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該辦法將不同類型融資租賃企業納入統一監管框架,進一步規范了融資租賃公司的監管要求。例如,明確了業務范圍,強調要回歸本源,提出要對融資租賃公司列出“負面清單”,包括不得集資、吸收或變相吸收存款和不得發放或受托發放貸款等。這些監管政策持續規范了融資租賃監管環境,為融資租賃業務穩健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望未來,融資租賃行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根據WhiteClark數據,截至2019年末,融資租賃市場滲透率為12.06%,相較過去有較大的提升,但仍低于歐美發達國家15%~30%的水平。然而,2018、2019年連續兩年融資租賃業務余額規模增速接近于0,行業發展迎來調整優化期,傳統基建領域的融資租賃面臨增長瓶頸;積極創新、探索轉型方向成為融資租賃企業的重要戰略任務。
整體而言,未來行業轉型的主要方向包括,一方面,“一帶一路”穩步推進為融資租賃行業的國際化擴張提供路徑,截至2019年,已有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沿線國家大型基礎建設項目的建設對建筑業、裝備制造業、基建材料生產等先進產能行業的需求為我國跨境融資租賃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平臺,注入了新的動能。另一方面,傳統基建的融資租賃業務競爭日趨白熱化,以生態環保和環境治理為代表的“補短板”型基建,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以及新型城鎮化的相關領域等成為主要創新方向。此外,精密機械、工程機械等租賃需求日益增長,大數據風控的引入推動融資租賃走向小微化、普惠化。
融資渠道多元化一直為融資租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跨境融資更是領先的融資租賃企業重要的融資手段。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多體制并存、市場化主導及其較強的開放性等獨特優勢,資金跨境流動較為活躍。在各類政策的持續出臺背景下,大灣區跨境融資租賃業務的活力也正在被釋放,例如,2019年南沙自貿片區聯動香港開展了跨境保稅轉租賃業務,這一業務發揮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以及與40多個國家雙邊稅收協定的優勢,大大降低了航空公司租賃成本,并深化了內地與香港航空金融服務合作,實現了內地與香港的資金互通和市場互聯。
2020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及多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到要鼓勵跨境資金池、跨境貸款、跨境資產轉讓等業務的進一步創新,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力度,也為跨境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為融資租賃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另一方面,融資租賃的跨境創新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活力的發展方向之一。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宋華:智慧化供應鏈要關注和解決這5方面的問題
下一篇:快遞柜進農村,到底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