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潘功勝:發展監管科技,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

              【EFEC導讀】12月17日,2019第三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以“金融科技助力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為主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因故未能到場,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代為致辭。
               
              潘功勝:發展監管科技,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
              (圖為鄒瀾代潘功勝致辭現場圖)
               
                      潘功勝在致辭稿中指出,2016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人民銀行牽頭十七個部門和各級政府開展互聯網風險專項整治,經過各部門、各地四年來的努力,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效。一是總體風險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風險得到管控。在營網貸機構數量從整治之初的近萬家下降到不到五百家;二是邊整邊改,監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三是積累了豐富的新金融活動監管經驗,探索出了有效的監管協作機制。
               
                      下一步在技術驅動的新金融活動發展中,需要要做好幾個堅持和鞏固、幾個完善和發展:
               
                      第一,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鼓勵運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務門檻和成本,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術為外衣,脫實向虛,形成金融供給和金融需求的空轉。
               
                      第二,堅持防范金融風險的基本底線。設立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業務,必須依法接受準入管理,落實功能監管,保持監管的公平性,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確定業務實質。
               
                      第三,發展技術賦能的金融服務,為金融業提質增效。支持各類機構在持牌經營的前提下,依托技術或場景優勢,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務,豐富金融組織體系。
               
                      第四,發展監管科技,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完善金融監管信息平臺建設,適應宏觀監測和擴大數據處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對監管工作的有力支撐。
               
                      以下為現場發言全文:
               
                      尊敬的肖主席、殷市長、李會長、顧部長、王主席,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金融科技是近年來金融行業的熱門話題,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的重點任務。本次論壇的主題“金融科技助力現代金融體系建設”極具現實意義,期待大家在這里分享見解、交流思想、凝聚共識。借此機會,結合工作談一些看法和體會。
               
                      2010年前后,在新一輪信息科技浪潮的助推下,我國互聯網金融迅速興起,幾乎覆蓋了金融業所有領域。其中非銀行支付發展水平居世界前列,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對提升我國金融服務覆蓋面和效率、水平有著極為明顯的積極作用,在推動現代金融體系建設方面具有重要潛力和價值。但快速發展中,一些業態創新跑偏,從業機構良莠不齊,行業生態不斷惡化,風險持續積累擴大。
               
                      2016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人民銀行牽頭十七個部門和各級政府開展互聯網風險專項整治,經過各部門、各地四年來的努力,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一是總體風險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風險得到管控。在營網貸機構數量從整治之初的近萬家下降到不到五百家,業務規模和涉眾人數大幅減少,從業風險得到明顯緩釋。果斷出手打擊虛擬貨幣投機炒作,避免了一場大規模虛擬資產泡沫風險。堅決整治校園貸、現金貸、網絡炒匯,保護了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有效遏制了增量風險。
               
                      二是邊整邊改,監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非銀行支付、網絡借貸、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的監管框架基本確立,并不斷完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代幣發行融資、無牌網絡資管業務、互聯網外匯按金交易明令禁止,劃清了底線。持續推進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網聯公司、百行征信成功運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建設的風險監測技術系統不斷完善。
               
                      三是積累了豐富的新金融活動監管經驗,探索出了有效的監管協作機制。在近四年的整治工作中,金融管理部門、宣傳部門、網絡電信管理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司法部門、自律組織等無縫銜接,中央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緊密協作、勇于擔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出了一套適應新技術特點的金融監管思路和方法,包括堅持金融監管的一致性、穿透性、全覆蓋性,抓住資金帳戶監測和宣傳營銷管理的關鍵手段,以投資者適當性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為中心、行政管理、自律管理充分配合等,這些都是未來有效金融監管的寶貴財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從互聯網金融風險積累、擴大、暴露到此后持續至今的清理整頓,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教訓非常深刻,值得認真反思總結。
               
                      一是各方一度對互聯網金融的屬性認識不到位。互聯網金融仍然是金融,金融科技也是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要根據法律關系、業務實質做出判定,概念游移和科技外衣改變不了金融本質,無論是FinTech還是TechFin,無論ICO還是STO,都應透過眼花繚亂的名詞甄別其業務活動的實質。
               
                      二是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沒有改變金融的風險屬性,傳染性、涉眾性反而更強,網絡數據信息安全風險也更加突出。一方面,由于跨界、跨區域交叉混業特征、風險擴散速度更快,溢出效應更強。另一方面,接受服務的多維長尾客戶風險識別能力不高、損失承受能力有限、潛在的社會危害更嚴重。
               
                      三是部分市場主體不尊重金融規律,激勵扭曲。在技術快速迭代更新的大背景下,真技術、假技術魚龍混雜,一些市場主體缺乏足夠的識別能力,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突出,技術應用未經審慎的論證和實驗,過于強調技術,缺乏對金融規律的尊重和敬畏,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很可能留下遍地狼藉。
               
                      當前,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方興未艾,數字化、信息化大趨勢下,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的新業態、新模式仍會層出不窮,將繼續給金融業帶來深刻、深遠的影響。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適用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治理方針,為我國金融體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在技術驅動的新金融活動發展中,要做好幾個堅持和鞏固、幾個完善和發展:
                      
                      第一,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
               
                      對于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要從是否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普惠性,對金融業和宏觀調控的影響等方面評價,堅持金融為民,鼓勵運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務門檻和成本,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術為外衣,脫實向虛,形成金融供給和金融需求的空轉。
               
                      第二,堅持防范金融風險的基本底線。
               
                      設立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業務,必須依法接受準入管理,落實功能監管,保持監管的公平性,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確定業務實質。只要業務實質相同,就要采取一致的政策取向和監管規則。保護無風險識別能力的投資者利益,守住老百姓的錢袋子。面向公眾的金融活動,不管是否以技術為名,都要從嚴監管。
               
                      第三,發展技術賦能的金融服務,為金融業提質增效。
               
                      支持各類機構在持牌經營的前提下,依托技術或場景優勢,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務,豐富金融組織體系。支持金融機構對接電商平臺、供應鏈等各類實體場景,提供差異化、個性化金融服務,豐富金融產品體系。支持金融機構探索大數據驅動的風控模式,提高風險管理能力。支持運用科技手段建設完善、穩健、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登記托管、信用信息共享等金融基礎設施,優化我國金融運行效率。
               
                      第四,發展監管科技,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
               
                      適應科技多變、快變的特點,提升監管快速反應能力,推進常態化線上金融風險預警監測機制,運用科技提升金融監管部門的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金融風險的識別、預警和處置能力。完善金融監管信息平臺建設,適應宏觀監測和擴大數據處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對監管工作的有力支撐。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作為全國性行業自律組織,不斷健全行業自律管理機制,推進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扎實開展行業標準化建設和政策宣傳培訓,在行業規范和發展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希望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東榮會長的帶領下,繼續發揮自律管理對行政管理的重要支撐作用,繼續踐行一切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為建設具有高度適用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做出更大的貢獻!
               
                      最后,預祝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工商銀行牽手阿里巴巴、螞蟻金服 聚焦金融科技打造開放生態
              下一篇:馬云、陳東升獲聘湖北省政府經濟顧問


              相關文章

              2023產業數字金融走訪交流(第二期)…

              7月27日/中國-深圳

              撥打
              <bdo id="fhykv"></bdo>

                <track id="fhykv"><span id="fhykv"><td id="fhykv"></td></span></track><bdo id="fhykv"><optgroup id="fhykv"><dd id="fhykv"></dd></optgroup></bdo>
                <track id="fhykv"></track>

                    <track id="fhykv"><div id="fhykv"></div></track>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1. <bdo id="fhykv"><dfn id="fhykv"></dfn></bdo>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