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2018銀行業,看十大關鍵詞,正深度影響銀行業態
【EFEC導讀】這一年,金融業擴大開發,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業務范圍大幅放寬,各項監管審批提速明顯,更多元的消費升級金融服務撲面而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8年接近尾聲,過去一年來,新監管背景、新業務形勢下,銀行業變局紛呈,熱議詞匯層出不窮。券商中國本期“盤點·2018”從銀行業關鍵詞入手,了解一年來銀行業的深度變化。
這一年,銀行業延續2017年的強監管,監管文件、罰單持續不斷;
這一年,多項紓困民企政策出臺,銀行被寄予厚望;信貸傾斜、減費讓利、工具創新,銀行多個具體舉措落實助力民營、小微經濟發展,力度空前;
這一年,諸多中小銀行面臨IPO加速、集體性補血、高管頻繁變動等相同處境;
這一年,商業銀行設立子公司的步伐不斷加快,紛紛設立資產系子公司與金融科技子公司,在資管與金融科技領域實現快速轉型;
這一年,銀行積極拓展多元業務,信用卡迎來新一輪爆發式擴張成零售創收利器,快速暴露的逾期也引發關注;
這一年,金融業擴大開發,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業務范圍大幅放寬,各項監管審批提速明顯,更多元的消費升級金融服務撲面而來……
時值年末,券商中國記者盤點2018年銀行業發生的大事件,用10大關鍵詞總結與回望。
01 持續強監管
延續2017年監管趨嚴之風,“強監管”依然是2018年銀行業發展的主題之一。
2018年伊始,監管文件接踵而至。其中包括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標準化導則、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金融業務、銀行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南和金融附屬機構管理措施許多特殊領域的監管文件。
與此同時,對于銀行的處罰強度和頻率也逐步上升。據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以及地方銀監局(含分局)針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違規行為,已經開出了近千張罰單。其中主要涉及虛假存貸、嚴重缺乏貸款管理、不規范授信殼企業、票據承兌折扣業務行業背景審查不充分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12月初,銀保監會開出10張巨額罰單,罰沒共計1.563億元。總體看,本次銀行受罰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理財資金違規投資、貸款業務違反審慎經營規定、同業業務及票據業務違規等,這些領域也一直是銀行受罰的“重災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罰銀行都存在理財業務違規行為。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在按照資管新規、理財細則轉型過程中,仍存在“走老路”的問題,銀行理財業務轉型任重道遠,監管部門將繼續保持高監管壓力,以糾正明年的銀行業混亂,以防止和解決銀行業風險,并進一步深化銀行業改革。
02 銀行集體補血
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中,銀行業受到了強監管施壓、資產擴張、多家銀行擬成立或意向設立理財子公司等多重因素。在此背景下,一些上市銀行在資本金上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因此,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成了銀行花式補血必不可少的工具。
統計數據統計,2018年年初至今,A股上市銀行已完成資本補充5315億(定增和IPO1080億、優先股1025億、二級資本債3080億、可轉債130億),已公告但仍在進展中的規模7447億,其中包括定增352億、優先股3310億、二級資本債1305億、可轉債2460億。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熱潮也隨之掀起,近一個月內,共有7家A股銀行密集披露資本補充計劃進度,其中包括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與農商行。
與此同時,對于非上市的銀行而言,資本補充工具相對較少,例如可轉債、定增不能開展。于是,排隊IPO成了中小銀行競相努力的方向。今年以來,已有成都銀行、鄭州銀行、長沙銀行共融資逾80億元,此外青島銀行和紫金銀行等已成功過會。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大部分銀行資本充足率可以滿足未來1-2年的業務發展需要,但過半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在支持更長遠業務發展時有明顯壓力。
03 中小銀行IPO小高潮
從A股28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財報看,銀行業績穩步提升。而在IPO整體從嚴的背景下,今年4月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多家銀行加快登陸A股,掀起一波IPO小高潮。
長沙銀行今年5月份順利過會并于9月份登陸上交所主板,募資27.34億元;鄭州銀行今年5月順利過會、今年9月成功掛牌深交所,成為首家A+H中小銀行,募資27.54億元;紫金銀行今年6月順利過會、11月拿到證監會核發IPO批文,公開發行3.66億股。
銀行排隊候場的節奏也在明顯加快:今年8月,青島銀行成功過會,并于11月30日獲得證監會IPO批文擬發行不超過4.5098億股;10月30日,西北地區城商行西安銀行成功過會。11月20日,青島農村商業銀行順利過會。此外,6月底以來,浙商銀行預披露更新、廈門農商行預披露更新、浙江瑞豐銀行公告7月10日首發上會(后臨時公告取消審核)。
截至目前,其他12家銀行在A股排隊候場的最新情況是:瑞豐銀行、浙商銀行、廈門銀行、廈門農商銀行、重慶農商銀行、安徽亳州藥都農商銀行、蘭州銀行、蘇州銀行、江蘇大豐農商行預披露更新;江蘇海安農商行、馬鞍山農商銀行、重慶銀行已反饋。12月21日,江蘇昆山農村商業銀行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A股)招股說明書,擬登陸上交所。
不過,從募資規模來看,近兩年上市的銀行中,除了貴陽銀行、鄭州銀行實際發行股數較招股書變動不大,其他多家銀行都出現不同程度縮減。在業內看來,監管對發行審核仍然審慎嚴格。
04 子公司布局加速
新監管背景、新業務形勢下,2018年銀行業加速布局子公司。今年以來,伴隨銀行加速金融科技研發獨立化運營建設,建信金融科技、民生科技等“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紛紛掛牌;截至12月25日,已至少有25家銀行相繼對外發布理財子公司計劃。
從理財子公司看,5大國有行及郵儲銀行全部聚齊;此外,還有9家股份制銀行,招行、光大、平安、民生、浦發、興業、華夏、中信、廣發也紛紛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同時,一些實力的地方銀行也加入理財子公司隊伍,截至目前,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江蘇銀行、徽商銀行、杭州銀行、青島銀行、長沙銀行,以及廣州農商行、順德農商行均發布相關計劃。
按照銀保監會要求,理財子公司需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最低注冊資本10億元。從注冊資本上來看,工農建中交五大國有行出手力度最大,分別達到160億元、120億元、150億元、100億元和80億元;而股份行的注冊資本在20億~100億元;城商行和農商行注冊資本則在10億元~20億元。
而在業內看來,銀行加大投入紛紛成立理財子公司,會直接消耗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給部分銀行帶來資本金“補血”壓力。更何況,銀行面對新形勢的信貸擴張、多元業務拓展,都將加壓資本充足率。
05 紓困民企融資難
下半年以來,多項紓困民企政策出臺,銀行被寄予厚望。
圍繞進一步加大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多家銀行紛紛響應。在間接融資方面,優化機制、模式,以應收賬款為基礎資產發行各類ABS產品等,加大貸款資源向民營小微傾斜;在直接融資方面,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RM)等創新工具密集創設,推進減費讓利和公司金融業務創新,降低民企發債和融資成本。
今年11月份,圍繞進一步加大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建行“26條”、工行“10條”、農行“22條”、中國銀行“10條”、浙商銀行“40條”等等陸續發布,引導信貸資金向民企傾斜,從增加信貸投放、創新授信模式、完善考評等多個具體方面落實助力民營舉措,力度空前。
央行行長易綱此前表示,央行會同有關部門,從債券、信貸、股權三個融資主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組合,支持民營企業拓寬融資途徑。在此背景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迎來密集創設期。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10份以來已有90單CRMW創設或配售。這些信用保護債券的標的多為民企發行的短融和超短融,期限在180天、270天、365天,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將有效支持民企發行債券補充短期流動性需求。
06 高管變動頻繁
2018年,銀行高管頻繁辭職依舊備受關注。
今年以來,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銀行業已有60多位高管辭職,包括董事長、總裁、副總裁等。從具體崗位分布來看,大銀行副行長職位是當前銀行高管人員流動趨勢的最大變化。總體而言,與從2015年到2017年的“離職”浪潮不同,這一輪銀行高管的辭職主要由于臨近退休年齡和內部工作流動性造成。
許多銀行高管被調到了地方領導層,例如農行副行長康義調任天津市副市長;工行副行長李云澤調任四川省副省長;中行副行長劉強調任山東省副省長。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銀行也頻頻“換帥”,據統計,包括遼寧振興銀行在內,2018年,董事長或行長人事作變更調整的民營銀行至少已有7家。
其中,4月中旬,吉林億聯銀行原行長戴兵因個人原因辭職;重慶富民銀行原行長閔路浩離職改任該行顧問,原上海華瑞銀行副行長孫中東接任行長一職,其任職資格于6月中旬獲得重慶銀監局核準。此外,武漢眾邦銀行、湖南三湘銀行也于今年就行長一職進行了人事調整。
有分析師認為,大多數民營銀行的股東能夠對銀行的經營和發展施加較大的影響,高管層在經營管理上的決策權力受到制約,且容易與股東產生意見上的分歧。第二,當前金融嚴監管環境下,民營銀行存貸款業務難以與傳統銀行競爭,創新業務受到限制,導致業務發展緩慢,管理層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07 股東管理趨嚴
2018年1月,為加強商業銀行股權管理,彌補監管短板,銀監會印發《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此后,監管層對銀行股東資質做出的各項嚴格規定正在逐一落實,部分銀行甚至根據自身情況做出了更加嚴格的股東準入限制條款。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上市銀行和新三板掛牌銀行合計發布的與修改章程有關的公告涉及21家上市銀行和5家新三板掛牌銀行。從21家上市銀行所屬的類型來看,國有大行共計2家、股份制銀行共計7家、城商行共計7家、農商行共計5家;5家新三板掛牌銀行則包括1家城商行、2家農商行和2家村鎮銀行。此外,如果將時間跨度拉長,去年最后兩個月,還有2家國有大行和1家城商行也修改了公司章程。
此外,部分上市銀行今年較早時一履行完修改章程的流程,就再次啟動相關工作,最短的間隔僅為1個半月;而修改章程最積極的銀行年內已經三次修訂章程并取得了監管部門核準。
引起業內注意的是,大量銀行股權從下半年開始正在通過阿里淘寶網司法拍賣平臺、地方產權交易所拍賣/轉讓。業內人士對銀行股權出現“拋售潮”分析稱,由于許多企業資金狀況比較緊張,中小金融機構的股權變現相對方便,可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符合“兩參一控”的監管要求。
08 信用卡和消費信貸大爆發
2018年,伴隨著數字經濟滲透至個人生活、個人金融行為便捷化,消費信貸迎來了大爆發。曾經火熱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等逐漸降溫,銀行信用卡則找到了突破口、迎來了新一輪大擴張。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用卡發卡量環比增長3.36%、達到6.59億張;2017年6月末有效信用卡量不過6400萬多張,到了今年6月末,累計發卡量達到了1.037億張。與此同時,已有工行、建行、招行、中行四家信用卡發卡量過億張。
隨著銀行資管業務因新規出臺而短期承壓,高速發展的信用卡業務也成為銀行零售增收利器,券商中國記者統計銀行報數據發現,今年上半年A股銀行信用卡的刷卡交易總額已經超過13萬億元。
信貸風險均有周期的滯后性,信用卡在銀行競賽中高速狂奔之際,圍繞它的過度授信、壞賬風險、甚至多頭共債的隱憂就一直被討論。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80.98億元,占到了信用卡全部應償信貸余額的1.34%,環比增長高達16.43%,同比上升32.94%。
盡管行業人士列舉數據分析,對比其他國家,我國消費信貸仍處于增量市場,過高授信額度、過低準入門檻、導致收益無法覆蓋風險而爆發大規模逾期的條件并不成立;當前,風險可控、場景可持續、保持居民合理杠桿水平的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仍然受到政策鼓勵支持,但其高速增長的逾期也應引起重視。
09 凈利增速“窗口指導”
近日,銀監部門對部分銀行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他們“適度控制”利潤增速,讓2018全年的業績增速“不要放太高”。同時,還要求某些城/農商行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四季度末的貸款利率須低于三季度末。甚至,連央行都罕見出手,指導部分區域的銀行針對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成本適度降低”。
一時間,凈利增速成了全行業非常敏感的話題。
從今年前三季度來看,A股上市銀行整體盈利能力在上半年的基礎上繼續提升。28家A股上市銀行營業收入、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7.99%、6.91%,較上半年同比增速分別提高1.71個百分點、0.56個百分點。
其中常熟銀行以25.3%的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位居A股上市銀行第一位。上海銀行、寧波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凈利潤增幅也超過20%。
一位資深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監管對部分銀行的“窗口指導”既沒有發文,也沒有通知,是“一個建議”,但跟一些銀行提及“適度調控”。
10 金融開放
2018年,銀行業尤其是外資銀行獲益于中國金融開放的一系列實質性舉措。
今年4月,十余項金融開放重磅措施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其中就有大幅擴大外資銀行的業務范圍。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二是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外資行增持部分中小型銀行股權的動力將加大,有望打造出一批有特色的銀行機構。
與此同時,上海等多地也通過“擴大開放100條”等方案推動金融業開放項目加速落地。今年9月,外商獨資的國泰世華銀行在上海開業;約旦阿拉伯銀行獲批籌建上海分行,摩洛哥外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已向上海銀監局遞交了開業驗收申請,外資銀行市場準入大幅放寬,監管各項審批時間提速明顯。
放在整個宏觀經濟中來看,當前銀行業的對外開放,是中國以市場化為主導的消費升級整體布局中的步驟之一;在消費升級的新經濟動能轉換節點,銀行業對外開放、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可以為居民在存貸服務、投資儲值、財富管理等多方面,提供更多元的消費升級金融服務。
上一篇:困境中,中小物流企業如何突出重圍?
下一篇:華貿物流終止與關聯方共同投資京東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