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遞柜的春天來了?
【EFEC導讀】智能快件箱從誕生之初就飽受非議,快遞企業認為是搶了快遞員飯碗,許多用戶認為剝奪了他們的快件上門投遞的權利,投資者質疑它的商業模式及未來前景,所有身處行業的運營者無不持續遭受非議,飽受所謂暗淡的行業前景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企業在智能快件箱領域累計直接投入超過300億元之后,11月26日交通運輸部終于出臺了《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是整個快遞行業閉環的超級大事,也一定是整個末端相關優秀的快遞智能化運營企業,以及相關生產企業真正騰飛的起點。
智能快件箱從誕生之初就飽受非議,快遞企業認為是搶了快遞員飯碗,許多用戶認為剝奪了他們的快件上門投遞的權利,投資者質疑它的商業模式及未來前景,所有身處行業的運營者無不持續遭受非議,飽受所謂暗淡的行業前景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
就末端行業而言,今年是規范年,首先是2月份的國務院一號文,從國家政府層面確定了智能快件箱的存在必要性,確定末端配送兩種模式其中之一就是智能快件箱,定義為公共基礎設施,這是在國務院文件中首次規定;其次是5月份開始的國家郵政局發起全網末驛站網點的備案要求;再次是智能快件箱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由此可以看出,政府主管部門對末端行業已經納入高級別的確認、管理、規范的進程之中,有序且有章法。
此征求意見稿對智能快件箱的具體使用功能做了明確要求,即可派件寄件。總則第二條明確規定“不包括快件以外其它物品的自助存取設施”,這意味著不允許非快遞員做非快件業務的任何物品投遞,諸如非快件的各種私人物品在場景設備中的投遞交互。因為一些企業出于商業目的,為社群用戶提供各種交互,導致各種類似毒品等非法物品的交易。這種隱患必須禁止,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原則問題。
關于投遞的約定,涉及身份驗證,但并沒有約定是否只能用身份證件驗證,微信、支付寶等做身份驗證是否可行?后兩者仍然屬于企業級別的驗證,政府管理部門是否同意?如果是身份證件驗證則涉及兩個問題:首先,哪個部門來提供驗證端口,是公安部相關部門,還是郵政相關部門?其次,智能快件箱需要加裝身份證件驗證模塊,然而現有柜機多數不具有這個功能。
關于寄遞功能,在安檢方面,可以由快遞公司業務人員取回快件統一安檢,但開箱或開包驗視卻是個難題。這其中涉及多個實際操作場景的邏輯問題,一方面,如果用戶自行封包,快遞員來取件時是不是還需要再打開?用戶是否能接受?另一方面,如果客戶不封包,快遞員需要在視頻監控區域打開包裹驗視,如果完全按照這樣的操作流行來工作的話,無論是用戶還是快遞員的體驗都比較糟糕,而如果不嚴格履行這一操作,這一規定則有些形同虛設。事實上,對于寄遞業務,快遞員還是愿意上門取件,現場驗視情況則會完全不同。
關于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需要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這要求確定智能快件箱企業仍然歸屬國家郵政局或者各地郵政管理局管理,雖然同屬一個部門管理,但這或許與傳統快遞企業獲得的快遞經營許可資質的審核辦法、發放辦法、管理辦法存在區別,但文中并沒有涉及。其實,智能快件箱企業的設備鋪設及運營具備物聯網的特性,布設的點會比較分散,或許應該針對企業的特性與運營狀況做對應審批。
關于要求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應當預留接入郵政管理部門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接口,這是規范行業的最基本條件,從行業主管部門的管理角色而言是必須的。而對于現有已知的數據必須接口對接之外,還要求“郵政管理部門要求報送的其他數據”。這或許意味著,未來,人工驛站形態的數據端口,也會被郵政管理部門以類似方式要求對接。
關于第三章寄遞服務第15條要求“書面協議”,這不符合現實情況。筆者相信,這個條款會調整,因為設備屏幕界面或快遞員端APP注冊界面,都可以有協議約定,快遞員有義務認真閱讀,開始使用既視同協議生效。
關于行業爭議,用戶投訴智能快件箱企業把包裹放入柜中,這個責任明確給了投遞者。除收件人將收件地址指向智能快件箱除外,投遞者有責任和義務獲得收件人同意才能投柜。
關于收費問題,該征求意見稿不但明確了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需要提供快件投遞服務,也需要向收件人提供保管、通知、拒收服務,還明確了智能快件箱在約定保管期內,運營企業不得向用戶收費,這意味著只要約定期外,可以向用戶適當收取費用。但征求意見稿并沒有約定具體能收多少費用,也就是說收件人和智能快件箱運營者雙方協定為主。既然該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快件運營企業提供快件投遞服務這樣的事項,也意味著既然是“服務”,這個“服務”免費還是收費,裁量權在智能快件箱企業,具體的收費標準是可以由運營企業和投件使用企業雙方協商的(在15條中也有明確約定)。這是行業重大的變化,即合理收費是理所應當的。
關于第五章“附則”“第三十二條,通過智能信包箱提供信件、印刷品、包裹、報刊等投遞服務的,另行規定”。這“另行規定”意思是不確定未來是否規定,或什么時候才能制定出規定。
筆者作為行業深度實操者,從實踐的角度看該草稿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喜悅,相信在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有力監管之下,行業能步入健康,快速發展階段。這是一個關乎上下游產業鏈,關乎整個百姓生活,關乎交通市政資源占用及管理的行業,如今才正式啟航。未來,末端的智能裝備需求至少500萬臺。

“2018中國B50領袖峰會”在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金融聯盟(www.hzxlj.com)等單位的支持下,由EFEC拓令傳媒主辦,將于2018年12月6-7日在杭州召開。
本次峰會以“產業互聯網下的B2B電商實踐之路”為主題,將邀請國內外知名的B2B電商平臺、金融機構(VC、銀行、信托、商業保理等)、傳統生產貿易型企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物流、區塊鏈等企業高管,針對B2B電商平臺的發展實踐探索、資本對接、新技術革新等關鍵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會務咨詢:Sofia 張女士 158-2763-1668(同微信)
上一篇:京東“自救”
下一篇:五大問題+五大新局勢,冷鏈市場的四大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