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擔的痛原來在分撥中心
【EFEC導讀】時效已然成為當下物流企業競爭的核心,甚至多數企業推出直接以時效命名的產品,在整個物流鏈條上哪里能提高時效?答案就在分撥中心的場內規劃和操作管理。

零擔分撥場內規劃要素
分撥中心是物流網絡的核心節點,在當前大集散的模式下,貨運時效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分撥中心分撥效率的高低,而分撥效率又一定程度上受分撥場內的布局、操作模式和機械化、自動化設備應用的影響,其中分撥場內布局是最基礎的影響因素。
1.1 分撥缺乏規劃的痛
分撥中心是一個轉運型的操作場地,其倉庫主要用于貨物的集散中轉,而不是儲存流通,由于高時效的要求,貨物停留時間非常短,一般情況下都在1天之內分揀周轉完畢,只有極少數的特殊貨物會停留較久。
分撥中心最怕出現的就是貨物停留時間長和頻繁的爆倉,這也是分撥中心管理的難點,爆倉出現的原因除了貨量大、分撥能力不足之外還與分撥場內的布局規劃息息相關。過去在粗放經驗式的管理下,分撥中心的貨區規劃毫無章法,貨物進出混亂不堪。這也是貨物中轉效率低,頻繁爆倉的重要原因。科學的分撥場地規劃和管理,可有效地解決分撥難的痛處。
1.2 分撥場內規劃分類
零擔貨運的分撥場地可按照其功能和外形進行規劃,由于其功能和外形的不同,又可分為多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針對性的業務場景和優缺點,因此對場地的規劃要求也不同。
首先從場地的外形看,常用的庫型有L型庫、正方形庫、矩形庫、H型庫、U型庫等,每種庫型都有其優缺點,要根據實際的業務場景選擇場地布局,從行業實踐經驗來看,零擔分撥規劃以選用矩形庫和H型庫為最優。
其次按照零擔分撥的主要業務功能又可分為集貨型、中轉型、派送型三種類型,三類分撥中心處理的貨量和主要貨物流向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倉庫布局規劃上,對操作面積和貨區設計的要求也略有差異。
1.3 場內規劃影響要素
做分撥中心的規劃,最重要的是要規劃其場地承載能力,秉承節約成本、效率最優的準則,在固定的場地上盡量提高其使用率和承載能力。因此要切實考慮到倉庫面積、裝卸車位、運力準備、人員配置、貨區流通效率等幾大要素,合理設計五大要素占比是分撥規劃的重要前提,也是場地布局的基礎要求。
從實際運作來看,零擔分撥場內規劃最為重要的是倉庫面積和裝卸車位的布局,這兩大要素控制了一個分撥場地的承載能力大小。其次是運力準備和人員配置,這兩項要素把控了一個分撥中心的轉運能力。最后是貨區流通效率,這項要素主要影響貨物在分撥中心的中轉時效,五項要素以科學合理的占比,形成分撥中心高時效、科學規范管理的基礎。
零擔分撥場內布局
零擔運輸的貨物與快遞不同,標準化低、重量大,分撥轉運的操作過程也更加繁瑣,因此零擔分撥場內規劃上也相對復雜,需要更多的功能區及科學的布局來輔助分撥運作。
2.1 零擔分撥場內布局準則
一般情況下設計分撥場地布局時,倉庫面積在操作貨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間,具體比例可視分撥中心的主要功能類型而定。且通常設計倉庫時,為提高整體效率,要充分考慮到貨物搬運的距離和理貨員手動叉車操作效率,因此倉庫的寬度要按合理的距離設計。一般來說,單邊庫的寬度在50米左右,雙邊庫的寬度要在100米左右,停車面積比貨臺面積約為0.7:1,車位數比貨臺面積約為1:160。
零擔物流中使用最多的車型為9米6和17米5,因此在規劃分撥中心的標準單元貨區時,可遵守標準單元貨區的場地承載量與貨車車廂容量相當這一標準。一般來說,一輛9米6的箱車可裝載貨量14噸,按照單托承載150公斤計算,大約需要93個標準托盤,及112平方米的貨區進行擺放。以4排貨區為設計標準 ,每托寬度1.2米,加上地標線寬,貨區整體長度約需要22米、寬度為5.1米,照此計算,一輛17米5的貨柜,大約需要2個標準貨區來承載貨量。
2.2 分撥場內的功能區布局
一個標準的零擔分撥場地,在場內布局規劃上要有完善的體系化功能區,整體上可分為貨區、輔助功能區、車位、辦公區四大部分。其中貨區主要為存貨,具體又可分為線路貨區、目的站貨區、派送貨區、自提貨區四個片區。
功能區負責貨物的包裝、運載工具存放、異常處理等職能,可具體分為待叉區、打木架區、異常貨區、物料區、電動叉車停放區等多個片區。
車位區主要規劃為長短途車輛的停放裝卸貨區域,按照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干線長途車位和交接件車位。
辦公區主要是分撥中心的收貨網點和人員辦公的場地片區,其占地面積較小,除此之外,還要有相應的消防設施布局,如消防通道、防火門洞等。
四大功能區以科學合理的形式完成布局,為零擔分撥提供一個高效運作、管理規范的運作場地。
在貨區布局規劃時,一般遵守揀貨運距最小化原則,通常高時效產品貨區最靠近車位,利于優先裝卸,保障運輸時效;貨位的排列分布與車位排列分布平行最優,有利于規范裝車順序,便于裝車管理。同時,貨量大的貨區與貨量小的貨區要混合分布,貨量小的幾個貨位可盡量合并為一個貨位,有利于充分利用貨區空間。
2.3 功能區的相互關系
分撥中心的各個區域是相互聯系、相互承接的關系,分撥場地的功能主要是分揀、集散貨物,因此貨區為最主要的區域,其他片區都為貨區服務。其中多個功能區之間,車位區與貨區的聯系緊密程度最高,所有的貨都需要經過車輛來裝卸、承運。辦公區與貨區關系次之,辦公區的營業網點存在收、提貨業務,與貨區有直接的聯系。由于業務的聯系性不強,辦公區與車位區、功能區與車位區的關系較為一般。
具體表現在:車位區與貨區、待叉區的交集最為密切,貨物要通過車進行轉運,因此無論長線車位還是支線車位都與貨區有直接的密切關聯。貨區內部的派送貨區和自提貨區兩者都屬于物流的末端,存在轉換。功能區的包裝區與目的站貨區兩者存在貨物打包裝前后的承接關系。辦公區的營業網點,其收派功能與貨區的自提、派送貨區關系緊密。
2.4 快運與專線分撥場內布局
分撥中心的場內貨區布局一般按照功能和轉運貨物目的站進行劃分,網絡型快運企業與專線企業的分撥中心在場內布局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是由其業務模式不同導致。
網絡型企業線路多,貨量大,分撥轉運需要更大的場地進行緩沖,在場地的設計用途上較專線場地多,基本都會存在待叉區,且支線裝卸區與長線裝卸區數量基本相等。專線分撥中心場地布局簡單,其線路少,同線路貨量大,擺放集中,可減少找貨時間,提高裝載效率。一般情況下,專線簡單的場地布局使裝載效率保持在全網企業的1.5倍左右。
分撥操作與布局優化
分撥中心的場內操作模式與場地布局形式密不可分,在運作過程中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斷地調整與優化,才能使一個分撥中心的布局更合理,操作模式更適合轉運場景的需求。
3.1 零擔分撥操作模式
分撥場內的布局只是在硬件上對分撥中心進行了一個規劃,在運營過程中還需要與之相應的操作模式進行軟硬件搭配。一般來說,網絡型零擔企業的分撥中心布局都比較科學,各功能區規劃齊全,操作模式上通常會采用到發分離模式,其中又有單庫操作和雙庫操作之分。
(1)單庫操作
單庫操作是將干線的出發區和到達區分別規劃在倉庫的兩側,干線出發區與支線到達區在一側,干線到達區與支線出發區在一側,這樣到發分明,有利于減少貨物操作運距,提高轉運效率。
(2)雙庫操作
雙庫操作則是將兩個倉庫分為出發庫和到達庫,中間以通道連接用于中轉貨操作,干線裝卸車區與支線裝卸車區分別置于庫位兩側,出發庫干線裝車區對應支線卸貨區,到達庫干線卸車區對應支線裝車區。
到發分離模式是行業實踐的經驗總結,運用較為科學合理,配合自動化設備可使一個大型的分撥中心每天承接幾十條線路,數百臺車的裝卸,上萬噸貨物的吞吐操作。
3.2 零擔分撥裝卸模式
一般零擔分撥中心的場地面積都不是特別大,基本采用單庫操作,為提高運作效率,在裝卸貨操作上基本上都采用裝卸分離模式,按照場地的布局,可在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上進行分離。
在采用空間裝卸分離維度中,一般裝車區和卸車區交叉分布,卸車區位于兩個裝車區之間,這種模式有利于卸貨后快速分揀裝車,避免貨物流的交叉,有效降低貨物的停留時間,提高轉運效率。在時間裝卸分離維度中,進行批次作業,先卸車后裝車,打時間差,有效利用車位空間。在卸車操作中又可以采用定車定位、集中卸貨和混合卸貨等多種模式,同時采用集中叉貨,提高效率,這幾種卸貨模式各有優缺點,如何選取需要據場地規劃而定。
3.3 零擔分撥布局優化
零擔分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分撥轉運,必須要在一定的場地面積上實現單位面積的最高承載率。首先要最大程度地提高貨區的面積占比,將不必要的場地占用單位進行移除。例如:辦公區的辦公室可由一層改建為雙層,保留必要辦公設施,提高單位面積的空間利用率。
其次將異常貨區的面積縮減并布局在不影響貨物搬運操作的區域,上自動化分揀線的場地要將設備布局至不影響貨物搬運和車位停靠的區域。同時貨區、線路目的站的編碼一定要簡單明了,可改進為以數字形式呈現,按順序排列,容易識別記憶,降低理貨員的工作難度,最好以電子指示牌展示,便于更新、完善裝卸車輛、貨物噸方信息,充分優化場內布局,實現科學、規范管理。
3.4 優化模式提升承載
分撥中心考核的重點是分撥效率和承載能力,最怕的是頻繁爆倉,貨物難以快速中轉,這就需要在運作模式上加以優化,提升場地的整體承載能力。自動化分揀設備的應用也是場內規劃和模式優化的一部分,一般小件零擔貨多的企業可應用自動化分揀線,可有效提高分揀效率,同時可采用即卸即裝模式,同車位卸貨,同車位裝貨,實現快進快出,提高場地承載。
短暫的爆倉可采用臨時調整路由多分撥均攤貨量,或租用附近倉庫、掛車的方式暫緩壓力,同時可壓一定量的出發貨,先處理到達貨,保障貨物轉運流暢。頻繁的爆倉說明場地承載力不足,可能缺乏科學布局,分揀效率低,或者場地面積小,應多方面分析進行場地優化,同時來考慮場內與場地整體規劃形成聯動。

“2018中國B50領袖峰會”在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金融聯盟(www.hzxlj.com)等單位的支持下,由EFEC拓令傳媒主辦,將于2018年12月6-7日在杭州召開。
本次峰會以“產業互聯網下的B2B電商實踐之路”為主題,將邀請國內外知名的B2B電商平臺、金融機構(VC、銀行、信托、商業保理等)、傳統生產貿易型企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物流、區塊鏈等企業高管,針對B2B電商平臺的發展實踐探索、資本對接、新技術革新等關鍵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會務咨詢:Sofia 張女士 158-2763-1668(同微信)
上一篇:百世店加宣布全鏈路服務產品開放
下一篇:螞蟻金服組織架構重大升級,胡曉明出任螞蟻金服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