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協:2021年成員單位保理業務量同比增長42.97%,國際雙保理業務下降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下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十年發布保理產業發展報告。
據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今年6月發布的《FCI年度綜述(2022)》中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保理業務量據估算約合3.09萬億歐元,同比上升13.5%。從地區上看,2021年不同地區保理業務發展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歐洲地區保理業務量達2.12萬億歐元,增長14.80%,其全球最大保理市場的地位仍然難以撼動;得益于中國市場的拉動,亞太地區保理業務量小幅提升;美洲地區在疫情后經濟顯著復蘇,保理業務量增長22%;非洲地區雖然保理業務總量占比少,但增長率同樣達到28%。從單一國家來看,2021年中國的業務量為5626億歐元,連續第五年領跑全球。
《報告》顯示,我國銀行業保理業務量繼2020年強勢反彈后,實現持續增長,在較困難的經濟形勢中表現出整體向好的態勢。據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保理專業委員會全體成員單位保理業務量為3.5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97%。其中國際保理業務量為481.77億美元,同比增長32.52%;國內保理業務量為3.2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44%。國內保理業務仍然是我國保理市場的主力增長點,在保理業務中占比達91.29%;據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商業保理行業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全年商業保理業務量約2.02萬億元,同比增速約34.7%。
《報告》同時認為,我國保理行業仍處于成長期,市場規模有望保持持續增長。一方面,我國仍保持經濟貿易正增長,應收賬款金額持續增長,保理業務市場需求量不斷加大;另一方面,國家政策鼓勵大力發展供應鏈經濟與供應鏈金融,監管部門也不斷出臺保理業務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為我國保理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報告》總結了銀行金融機構發展保理業務支持實體經濟的創新實踐經驗,為保理業務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持續培育發展短期險項下出口保單融資業務,引流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讓利實體經濟,助力外貿保穩提質;
二是發揮保理功能優勢,通過開展中長期項目項下保理業務,支持電力、鐵路、公路、港口、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主動服務國家戰略;
三是發展跨境電商保理,通過對交易、物流、倉儲、資金流等大數據的整合和分析,為供應商、電商平臺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賦能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四是運用金融科技,為保理行業創新發展提供動能,推進實現保理業務線上化、平臺化、數字化,著力服務產業鏈供應鏈小微企業;
五是提高對小微企業的線上化大數據授信服務能力,將保理業務延伸至供應鏈末端,在線高效評估買/賣方信用、轉讓應收賬款和發放保理融資,促進小微企業經營發展。
近年來,我國國際雙保理業務量和開展業務的銀行數量雙雙呈下降趨勢,出口雙保理業務量較高峰時期大幅減少,進口雙保理業務仍嚴重落后于美、歐等傳統金融發達國家地區的保理商。
為此,《報告》針對傳統國際雙保理業務的發展有三方面的思考:一需建立對工商客戶的“主動授信”機制,即可以由保理商通過各種途徑取得進口商財務數據等信息后核定,也可以采用銀行投保信用保險的方式,通過信用保險公司承擔進口商的信用風險,銀行再對外承擔進口商的信用風險;二需建立符合商業保理公司進口保理商特點的評級和授信模型,通過對國外商業保理公司財務報表的深入分析,制定專用的評級和授信模型,不因加強風險管理而放棄對商業保理公司的進口保理商授信;三需商業銀行設立事業部或者保理公司專營國際雙保理,除專注于國際雙保理業務外,還可以在國內保理項下專注于中小企業保理業務,扎實運用專業保理風控手段,將保理作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風險高”問題的利器,為商業銀行完成普惠金融業務考核指標做出貢獻。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在發展建議部分提出兩個觀點:
一是重新認識保理與貿易融資:流貸改造。包括保理業務在內的貿易融資是按照企業內部的具體交易結構來設計產品,依托實際交易債項,根據交易結算的各個時間節點進行融資安排和風險防控設計,從而解決貸款用途與期限難以管控的問題,這是銀行用貿易融資來改造和替代流動資金貸款的根本出發點。此外,保理等貿易融資產品還具有一項明顯優勢,即一旦由一家銀行為企業項下的一筆交易提供了貿易融資,原則上其他銀行通過相關的質押登記公示系統就能夠獲悉債項融資信息,進而避免對同一交易進行重復融資。
二是跳出保理看保理:打通保理與其他供應鏈和貸款產品。保理業務從商業銀行監管角度來看,在廣義上屬于商業銀行“企業經營性貸款”的一種,而企業經營性貸款最大特點在于用途監管,正是基于監管對融資用途的關注,通過構建“保理+貸款”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可以滿足企業的“全鏈條”金融服務需求,既能便利企業的融資申請,也能解決重復融資和資金用途監管的問題,在實踐中獲得了客戶的歡迎,將是未來交易銀行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方向。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李愿 北京報道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印發《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下一篇:實務研究|未來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的合規性風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