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開放|從我國金融體系特征出發,穩妥推進金融的進一步開放
【EFEC導讀】我國金融體系從計劃經濟下的行政體系衍化而來,大型金融機構以國有控股為主,金融運行的市場化運行程度不高,利率、匯率等金融要素的定價機制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金融開放是未來我國經濟領域開放的焦點和重頭戲。眾所周知,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動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潛在的風險也很顯見,全球多個國家的實踐證明,盲目放開金融大門后果非常嚴重。我國金融體系從計劃經濟下的行政體系衍化而來,大型金融機構以國有控股為主,金融運行的市場化運行程度不高,利率、匯率等金融要素的定價機制也有待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構架以及法律體系,與目前以英美為代表的國際主流金融監管和法律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從我國金融體系特征出發,穩妥推進金融的進一步開放。
01 立足金融開放,不能忽視香港金融中心的重要戰略意義。
在“一國兩制”背景下,我國金融體系除了內地的金融體系外,還涵蓋與國際主流金融體系高度對接的香港金融體系。作為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金融體系從法律體系、組織架構、運行機制均直接脫胎于英國金融體系,市場和語言環境國際化程度非常之高,以金融資本和金融人才為代表的金融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高度自由流動,為我國內地金融體系對接國際金融體系架構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樞紐通道。改革開放40多年來,香港是內地外商直接投資和證券市場融資最為重要的資金來源,對我國的經濟建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未來,香港金融市場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拓寬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聯通通道,加強兩地金融體系的溝通融合,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穩定繁榮香港金融市場,仍是我國金融開放的重要舉措。
02 以開放促改革,加快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建設。
市場的頂層設計中,我國主要的證券交易所都是市場監管部門的事業單位,一定程度上存在“裁判員、運動員”一肩挑,以及直接融資占比較低、市場運行效率不高、投資者權益保護不到位、執法力度不足等問題。積極穩妥推進資本市場開放,以開放促改革,加快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建設,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日韓資本市場開放以及國際知名證券交易所國際化經驗,在推進資本市場開放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注意基本國情與整體風險敞口相適應,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國際間不同市場聯運所帶來的風險。總體來看,加強證券交易所改革,提高國際化程度,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核心。只有從組織性質改革、監管制度優化、上市機制完善等多方面入手,推進我國證券交易所與國際主流證券交易所相對接,才能真正帶動我國證券市場融入國際資本市場。
03 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軟硬金融基礎設施與金融開放相適應是推進金融開放的重要條件和策略。
一方面,需要著力提升我國法律法規體系、信用信息體系、會計標準等多方面金融基礎軟設施的國際化相適應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強金融科技應用,加快以人民幣支付結算清算體系為核心,以資產登記托管系統、交易設施、基礎征信系統等為支撐的金融基礎硬設施建設,為我們金融開放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金融部門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錢誰出?怎么讓?
下一篇:綠色金融 | 構建統一的中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