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牽手”東航,意在何為?
【EFEC導讀】更多的快遞行業巨頭,開始頻繁出現在航空貨運的賽道上,如圓通、順豐、中國郵政。

航空貨運市場再起波瀾。
5月29日,跨越和東航的合作落下了實錘,上演了一場“聯手飛天”的好戲。雙方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中,跨越速運與東航物流共同在航空貨運領域內引入了“客改貨”、“客貨包機”,并將共同推動實現客運航班窄體機改為寬體機執行,為航空貨運的穩定輸送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跨越速運還將有計劃地進一步深化與東航物流的合作關系。
左手貨源,右手資源,恰到好處。這是一個彼此需要的合作。而與之對應的是市場傳出的一個明顯信號——更多的快遞行業巨頭,開始頻繁出現在航空貨運的賽道上,如圓通、順豐、中國郵政。
疫情攪動之下,航空貨運成了快遞物流江湖舞臺上真正的主角,各路玩家已經聞風而來,摩拳擦掌。而“老謀深算”的跨越,早已悄然入場。
強強聯手的背后
時間拉到17年前。“非典”期間,航空公司生意蕭條,運價大跌。彼時,順豐掌門人王衛做了一個驚天決定,與揚子江航空簽下包機5架的協議,開啟了自己的“飛天”之路。同時也開啟了中國民營快遞的全貨機時代,為順豐的“快”奠定了江湖地位。
17年后的今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航空業正面臨著類似的艱難處境。
按照國家民航局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民航共完成運輸總周轉量39億噸公里,同比下降63.4%;完成旅客運輸量1513萬人次,同比下降71.7%;完成貨郵運輸量48.4萬噸,同比下降23.4%;而全貨機貨運量則逆勢增長,共完成25.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8.4%。
與之對應的,是另一組具體數字:一季度,民航全行業累計虧損398.2億元;其中,航空公司虧損336.2億元。各大航空公司均未能幸免。盡管此后有所回血,但是經營不確定性加劇已是不爭的事實。
一面是客運市場短期內急劇下降,另一面是貨運需求爆發式增長。從某種角度來說,疫情為跨越與東航的聯手搭建了一座橋梁。對跨越而言,其構建的“時效”服務體系必須要求長期進行大量的航空運力投入,才能形成業務閉環,擴充服務邊界。而坐擁豐富航空腹艙資源的東航,受疫情影響亟需適應空運市場變化尋找新模式自救。
可以預測的是,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節奏加快,東航的助力護航,為跨越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增加了更多勝算。
跨越的新玩法
后疫情時代里,如何更好得活下去,成了各企業的共識。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全面經濟復蘇成為當下重要任務,大量客戶選擇航空貨運走貨,希望通過提升物流時效,壓縮供應鏈周期。但是,目前我國全貨機只有173架,只占了我國民用航空機的4.5%。即便再加上部分民航早、晚航班腹艙,實際上能夠為快遞公司所利用的航空資源也是極為有限。
換句話說,隨著航空公司客運航班的大幅減少,通過客機航班腹艙運輸貨物已經是一位難求。
與此同時,為了解決經濟復蘇的“當務之急”,不久前(4月20日),包括國家郵政局在內的七部門共同發布《關于當前更好服務穩外貿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及,“要加強航空貨運運力配置,充分發揮國際航空貨運審批‘綠色通道’作用,支持航空公司增開全貨運航線航班、使用客機執行貨運航班,并在航權、時刻方面給予傾斜。”
一方面是航空公司上不來的客座率,下不去的固定成本,停飛潮襲來;另一方面,有限的航空腹艙資源,難以滿足快遞企業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供需矛盾不僅考驗著快遞企業對新挑戰的接受和運用能力,更決定于企業的進化水準。
面對這一矛盾的尷尬場景,跨越的新思路是,攜手東方航空等國內多家航空公司,積極開展合作,共同推出“客轉運”航空物流模式,打造疫情之下航空貨運新玩法。這種“客轉運”航空物流模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飛機周轉率問題,也能抵消航空公司虧損額度,同時也極大提升快遞企業的航空運力。
此外,此次與東航的聯手背后,也構建了更大的跨度。未來,跨越還將有計劃地把更多業務資源向東航傾斜,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關系。站在航空貨運的政策風口,輔以航空巨頭的實力背書,如此“天時”背景下,跨越的新玩法恰逢其時。
跨越的進擊
剖析國內航空貨運市場,跨越也必然是繞不開的一環。
這家僅成立13年的品牌,小步快跑間已悄然成為快遞行業“時效”賽道上的主要玩家。從成立到現在,跨越始終沒有離開過三個坐標:時效、服務和技術。
而“時效”“服務”“技術”這三個關鍵詞,每一個都直戳快遞行業痛點。那么跨越究竟做到了什么程度?
1)唯快不破
在限時領域跨越打造出多個“IP”:先是2009年的“夜發晨至”,到2015年舉全公司之力All in“跨省最快8小時門到門送達”,再到2017年依托“ 珠三角—長三角”夜航專機,迅速將“6小時跨省送達”列為戰略級業務。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即便已是多年專注時效服務市場的行業老兵,跨越的身段依然靈活。
一個更好的例證是跨越對于航空運力的掌控。2018年,跨越就擁有11架全貨運包機,同時與東航等數家國內主要航空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而華南地區,跨越更是搶占了70%的腹艙資源。
依托航空運力組網,有機場的地方就有跨越,實現了全國各大機場全天候不間斷航班服務,為“限時速運”尋求最快的運力保障。也是因為具備這樣的時效和穩定性,跨越速運才實現了日均近2000噸的航空貨量。
2)科技加持
對快遞物流企業來說,要想趕超同行,技術無疑是博弈的重要籌碼。作為一家科技物流企業,跨越速運的爆發與其技術基因也密不可分。
2009年,成立僅兩年的跨越便在內部上線了信息系統。2019年,其更是“豪賭了一把大的”,耗資數億,由1400名IT工程師耗時數年打造的全新ERP系統——“鑄劍系統”正式投入使用。用跨越掌門人胡海建的話來說:“別人的IT技術可能比我們強,但是鑄劍系統強在業務與技術的結合。”
目前來看,跨越的服務時效與技術是一套相互倚仗的組合拳。前者代表了進攻,后者代表著防御,這也讓外界對其今后的業務拓展有了更多想象空間。
疫情的上半場,跨越需要做的事情是充分利用民航運力資源,借助航空貨運進一步提升時效,迅速鋪開出貨量,搶占“疫情后市場”。后疫情時代,跨越需要做的事情是,一方面加大自身投入,購入更多航空運力資源,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與東航等航司的戰略合作和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限時速運的優勢。
新玩法必然對應著新需求,新需求必然對應著不同的時代。以積極的心態來看,實力雄厚、護城河夠深、業務模式清晰的跨越,嚴峻形勢下的此次攜手,不但是逆境中的自救,還是穩固發展的根基,用硬實力攻城略地。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阿里云發布首個鋼鐵工業互聯網平臺
下一篇: 京東物流廊坊經開亞洲一號智能物流中心正式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