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申通股東和阿里巴巴簽購股權協議 三年內有效
【EFEC導讀】四通一達快遞公司在業務量、收入等多項核心經營指標上,都已經超越順豐這樣的直營快遞公司。

7月31日,申通股東和阿里巴巴簽署一項購股權協議。在三年有效期內,阿里巴巴可以要求購買一部分申通股東的股權,或部分申通股份。有效期從2019年12月28日期計算。根據該協議,在控股股東鎖定期滿后的三年內,阿里巴巴或其指定第三方擁有購買申通部分控股股東股權,或其持有的部分申通股份的權利。
市場人士稱,購股權安排是投資領域常用的投資方式之一。如果這項購股權最終得以全部行使,阿里巴巴或其指定第三方將會購入德殷德潤51%的股權、恭之潤100%的股權(或恭之潤持有的16.1%的申通股份)。申通表示,本次交易安排有利于幫助申通完成信息化、智能化迭代升級。
對A股市場的投資者而言,購股權協議可能比較陌生,但在全球資本市場這是常用的投資工具。它的本質是一種期權,約定未來可能交易,但當下并沒有產生實際交易,甚至未來是否交易也存在不確定性。
而阿里今年初已經投資入股了申通股東德殷德潤49%的股權,間接獲得申通上市公司14.6%的股份。這也符合阿里巴巴小比例參股快遞公司的慣例。這次的購股權協議中,阿里未來可以提出購買德殷德潤另外51%的股權,以及申通另一家股東恭之潤100%的股權。
在業內人士看來,阿里每次對快遞公司的投入,都能對快遞業增加一股推動力。這是阿里與快遞公司天然的生態關系決定的。一方面阿里的商業版圖不斷演進,會持續給快遞帶來增量市場。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區快遞量增速快,與阿里等平臺帶動了二三線城市、鄉村、產業帶的交易量也密切相關。
申通總裁陳向陽曾對媒體表示,阿里不斷有新的東西推出來,新零售、菜鳥裹裹、城配、跨境業務等等,都是增量市場。隨著這些新物流場景發生,快遞的業務也在不斷增加。
中通快遞CTO朱晶熙計算過,菜鳥一張電子面單就能降低快遞成本超過0.2元。800億張就節省了160多億元。自動化分揀、三段碼、四段碼、IoT這些技術,都是阿里和菜鳥的強項。
四通一達快遞公司在業務量、收入等多項核心經營指標上,都已經超越順豐這樣的直營快遞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四通一達平均快遞量增長42%,順豐為7%。收入方面,四通一達一季度的平均增速為58%,順豐是17%。
在重點的城市圈,像江浙滬這種地方,四通一達的速度甚至還超過順豐。同等服務下,快遞價格卻遠低于順豐。
中通快遞管理層在2018年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的一段話,或許能代表快遞公司對阿里投資的態度,“阿里巴巴進一步投資到快遞行業是積極的。因為未來將會有巨大的業務量。這需要不斷加強整個行業業務能力,提高運營效率。阿里巴巴和菜鳥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冷鏈物流建設提速 多方競逐下挑戰仍存
下一篇:冷鏈物流的新問題與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