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或于2019年獨立上市?底氣何在?
【EFEC導讀】資本的大量涌入,機會有限,京東物流需要借助資本和市場才能變的更強大,物流獨立,是京東的求生之路;各大快遞企業資本化趨勢已不可阻擋,快遞行業的競爭力度只會越來越強,獨立上市,京東也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圖片來源于互聯網
據知情人士透露消息,京東物流有計劃或于2019年下半年獨立上市。
早在年初的達沃斯論壇上,劉強東曾公開表示,京東物流未來不排除獨立上市的可能。劉強東表示要做好物流,資本的支持必不可少。只有擁有深厚的資本支持,一體化式全供應鏈服務,攬件、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后的正逆向才能一一實現。
高速成長的京東物流是劉強東的最大驕傲
京東物流是依托互聯網在電商環境下飛速成長的電商物流。其發展路途也并非一帆風順。
2007年年初,在京東拿到第一輪1000萬美元的融資后,劉強東便在一片質疑聲中,開始自建物流。彼時正是電商平臺和第三方物流繁榮共生的時期,京東的電商自建物流在市場趨勢面前顯得格格不入。
2016年11月,京東正式推出“京東物流”。隨后,劉強東表示“京東物流”將對社會開放三大服務體系:倉配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京東快遞服務和京東物流云服務。
2017年4月,京東物流開始獨立運營。
2018年2月,京東通過出售物流子公司股份,籌資大約25億美元,是物流業單筆最大融資。
2018年6月18日,京東集團和谷歌宣布,谷歌將以5.5億美元現金投資京東。此次除了資本方面的合作,谷歌和京東還將有一系列戰略項目合作,如在包括東南亞、美國和歐洲在內的全球多個地區合作開發零售解決方案。
如今,在質疑聲中出生的京東物流成了劉強東最大的驕傲。截至目前,京東已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絡,并在全國范圍內擁有近300個大型倉庫,7000個配送站和自提點,以及近10個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
京東物流獨立上市底氣何在
1、全球通達的物流網絡
去年原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振輝任物流子集團CEO職時,曾表示京東物流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把物流中心的面積擴大到5000萬㎡之上,建設跨區航空物流網絡,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到物流網絡全球通達。
京東物流計劃搭建以中國制造通向全球,全球商品進入中國的雙通網絡,采取830樞紐布局,即國內八大物流樞紐加全球三十大核心供應鏈節點的全球化布局。
同時京東物流已在全球五大洲設立超過110多個海外倉、開通了多條跨境專線,實現中國與全球48小時相通。
2、倉配一體化,末端配送日益完備
京東物流不僅是全球原產地商品進入中國的第一站,同時還將承擔起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倉配功能, 形成一個輻射全球的倉儲物流網絡。據京東物流2017年Q4財報披露,京東已經擁有486座倉庫其總面積達1000萬平臺,而在計劃未來五年還將擴大到5000萬平米。
京東作為國內電商巨頭代表之一,自營的京東物流通過實施“倉配一體化”,不斷強化前置倉、線下店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以及與社會門店打通升級,專注于實現“1小時,超市生鮮送到家”的使命;同時在行業內率先推出對包括生鮮商品在內的“超時賠付“保障服務,進一步提升即時配送的用戶體驗。
例如推出京準達、京尊達、閃電送等多樣服務。 京東“京準達”時間越來越準,預約送達時間由2小時縮短至1小時,并已向半小時邁進。目前“京準達”服務已覆蓋246個城市,占到全國城市數的近75%。“閃電送”推進了京東自營線上商品銷售與線下庫存打通的全新場景融合升級。在今年世界杯半決賽、決賽期間,京東物流的24小時“閃電送”服務,即對小龍蝦、啤酒等通過京東app下單的生鮮類食品提供一小時內送達服務。
同時,京東將旗下京東到家與眾包物流平臺“達達”進行業務合并,據了解,新達達目前已接入超過300個城市的超過3000個京東商城配送站。京東依靠自身完善的物流系統和“新達達”,致力攻克新零售時代的最后一公里。
3、背倚京東電商,自營物流
縱觀現今快遞物流市場,不難發現,快遞企業與電商是相輔相成關系。也不得不承認,快遞的高業務高攬件量都有賴于蓬勃發展的電商行業,對于“通達系”而言,其70%的單量都來自電商。而作為京東的自營電商物流,京東物流早期承擔京東平臺配送,隨后通過開放物流,承接非京東商城的訂單,京東物流已實現盈利,收入規模相當可喜。
京東對比之傳統的“通達系”快遞企業,其優勢就在于完全能夠把控旗下快遞流程、掌控配送速度、優化各個節點并提升服務質量,這是“通達系”們很難做到的。同時快遞和物流最大的區別在于快遞一般只送小件,而物流大小件都送。京東物流不僅大小件都送,而且送貨上門,效率好質量高。
眾狼環伺,京東物流發展之路并不平坦
“未來快遞就兩家,京東和順豐!”劉強東曾經對中國的物流行業做出過這樣的評斷。
提到物流,除了“通達系”外,就是順豐。與“三通一達”相比,順豐業務更專業,順豐速度、順豐質量、順豐服務是順豐的名片,順豐在物流行業的龍頭地位無可爭議。
順豐借殼鼎泰新材上市之后的市值曾一度沖到了3200億元以上,還以2275.64億元的市值位居2017年A股市值漲幅榜首。今年1至6月份,順豐控股實現業務量18.57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增長35.25%。這一增速大幅超過行業水平——根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220.8億件,同比增長27.5%。基于此,京東物流要發展成為國內龍頭物流企業還是有一定難度。
由于均采取直營模式,順豐、京東被視為直接競爭對手,之前看到過一個很形象的說法:順豐拼命買飛機、京東使勁建倉庫。但不得不說,京東的建倉做法似乎更見成效。對于一個產品,順豐的目標是盡快從產地運過來,而京東則試圖在距離消費者盡可能近的地方開設前置倉庫,消費者下單后,直接由京東發達的末端配送盡快送達。
而據國家郵政局通報的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情況,在主要快遞企業有效申訴率(有效申訴件數/百萬件快件)這一指標中,京東一如既往的領先,獲得較高消費者滿意度。而作為業界龍頭的順豐,其有效申訴率在較長時間都低于京東物流。
雖然京東物流的成果斐然,但想要真正完成“快遞行業只有京東和順豐兩家”卻好像也沒那么容易。比如京東物流沒有看在眼里的阿里系“菜鳥”,雖然就現有的趨勢分析,相比阿里來說,京東物流的倉庫配送本地化確實有很大優勢。但其依附著阿里巴巴和阿里系一眾電商業務,它的戰斗值也是不容被忽視的。收購餓了么,入股點我達,阿里以雷霆之勢入局即時配。餓了么依托蜂鳥配送體系與阿里的線下業態無縫對接,成為支持阿里各個方向新零售業態的基礎設施;點我達以即時物流領頭羊之身,加入阿里“科技+新物流+全球化”新物流賽道,進一步打通同城配送市場,與京東在末端物流領域進行抗爭,讓“分鐘級配送”成為阿里即時配代表名片。
隨著順豐、三通一達的上市,快遞行業進入了一個比拼資源、搶占市場的時期,隨著第三方快遞質量迅速提高,會逐漸比肩京東配送,在市場趨勢的推動下,京東物流不得不行動。資本的大量涌入,機會有限,京東物流需要借助資本和市場才能變的更強大,物流獨立,是京東的求生之路;各大快遞企業資本化趨勢已不可阻擋,快遞行業的競爭力度只會越來越強,獨立上市,京東也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將有更大的實力和信心面對全球的客戶,獲得更廣大市場,也將以更強勁的力量推動中國物流行業向前發展。
上一篇:普洛斯順豐攪動冷鏈市場,下一個誰將參戰?
下一篇:互金“運營時代”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