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快遞被查后,國內快遞能否乘勢而上?
【EFEC導讀】華為事件后,聯邦快遞在國內市場迎來低谷時期,國內三通一達,順豐等企業能否乘勢而上?

華為事件持續發酵導致聯邦快遞被中國有關部門立案調查后,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幾乎可以確定的是,經歷此次事件后,本就在中國發展萎靡的聯邦快遞,其在中國市場的現有業務無疑將受到更大的影響,其留下的市場也或將被其他競爭對手所吞噬。
如此關鍵時刻,為保障我國的經濟安全與快遞安全,國內順豐、EMS、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能取而代之,因此迎來新的增長點嗎?
國際件幾乎被外資壟斷
中國郵政法規定,外資快遞公司在中國只能從事國際件與異地件業務,因此對于聯邦等國際快遞公司來說,他們在中國的戰場主要是國際件市場,承擔著國內企業的國際快遞業務。
統計顯示,國際件包裹量占我國快遞行業比重為2.2%,但由于單價高,收入上可以占整個行業的9.7%。其中市占率較高的便是包括聯邦快遞和DHL在內的國際快遞巨頭。

根據國金證券的測算顯示,預計聯邦快遞在中國市場的收入規模在180億-200億元左右,國際件市占率約為31%,位居中國國際快遞市場首位。位居第二的是DHL,大約占到27%;EMS和通達系快遞占20%左右緊隨其后;國際巨頭UPS占據17%市場份額列第四位。
放眼國際件市場占有率,國內快遞企業除了EMS外,順豐占比約5%,圓通國際占比0.3%。數據顯示,國際快遞企業在國際件市場占有率高達75%,幾乎處于壟斷地位,而國內快遞企業市場份額僅為25%左右,話語權相對不足。
此次被立案調查的聯邦快遞,作為全球物流業巨頭之一,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1984年,成立11年的聯邦快遞便以中外合作的方式進入中國。這甚至要早于1985年進入中國的芯片巨頭英特爾和另一家高科技企業惠普以及1992年在北京設立代表處的微軟。
1995年,聯邦快遞以6750萬美元收購了當時唯一可以直飛中國與美國的常青國際航空公司,開通了上海往返美國的定期航班,主要向中國運送進口貨物,成為第一家由美國直飛中國的國際快遞物流公司。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際快遞物流巨頭聯合包裹(UPS)和德國DHL相繼進入中國,其中入華最早的聯邦快遞被視為中國國際物流業務之首。
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國際快遞市場發展提速。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8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8年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快速增長。全年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完成11.1億件,同比增長34%;實現業務收入585.7億元,同比增長10.7%。
國內快遞任重道遠
今年3月19日,聯邦快遞公布2019財年第三財季(截至今年2月28日)財報,業績不及華爾街預期,一部分原因是聯邦快遞地面業務的成本上升,另一部分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
財報數據顯示,聯邦快遞2019財年第三財季凈利潤7.39億美元,其中凈利潤同比下降64.37%。即便利潤下滑嚴重,與國內快遞企業相比,聯邦依舊是巨無霸。聯邦快遞2016財年至2018財年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503.65億美元、603.19億美元、654.50億元,凈利潤分別是18.20億美元、29.97億美元、45.72億美元。
聯邦被查后,國內快遞企業能從中分一杯羹嗎?
以國內快遞龍頭順豐為例,根據順豐2018年年報,目前國際業務的收入為26.29億元,占其總收入的2.89%。2010 年,順豐便開始積極拓展國際件服務,為國內外制造企業、貿易企業、跨境電商以及消費者提供國際快遞與物流解決方案,目前已開通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快遞服務,以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境 B2C 和電商專遞業務。與國際巨頭相比,順豐的國際業務也才從9年前起步,還處于起步階段。
圓通于2018年11月公司成功收購香港先達國際,之后更名圓通速遞國際。先達國際是以空運及海運貨代為核心的國際貨運代理服務提供商,同時提供倉儲、配送、清關、合約及配套物流服務。2018年年報顯示其國際業務收入僅為2.13億元,規模相對較小。
全球化是美國快遞行業遙遙領先于中國同行的主要方面。1980年,中國郵政速遞剛剛設立。而在大洋彼岸,起步于1971年的聯邦快遞已開始開展美國與加拿大31個城市之間的快遞服務。趁著貿易全球化的浪潮,五年之后,聯邦快遞的國際業務已開通至80個國家。
以承載國際業務時效的飛機來說,順豐目前55架自有飛機的數量,相對聯邦快遞的718架可以說相去甚遠,即便UPS也擁有貨機335架,而目前國內快遞企業全貨機總和剛剛突破一百架。另外,在產品結構方面,我國快遞企業與他們也有不小的差距。
數據顯示,2018年,聯邦快遞、UPS、DHL的國際業務收入占收入比例分別是42%、20%、21%;而中國快遞公司國際業務收入占比普遍不足3%。發展歷史較短的中國快遞,錯過了四十年前貿易全球化的機遇,在國際業務上是否還有趕超的機會?
很明顯,即便聯邦快遞被查,國內快遞企業在國際件布局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在全球網絡布局與產品結構方面仍需花費一些時間來進行完善。短時間內,國內快遞企業想要借助國際件業務實現業績增長的難度并不小。
但話說回來,正如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指出,無論是誰在經營,中國快遞市場是巨大的,發展快、潛力大,我們歡迎世界各國來我國對中國的快遞市場進行投資,但是有個前提,你必須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也必須維護中國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
上一篇:百世集團智能運力全球調度中心項目入駐天津港保稅區
下一篇:上海互金協會發網貸規范催收倡議書:不得通過暴力侮辱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