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供應鏈金融是中國企業融資的有利抓手
【EFEC導讀】周延禮認為,供應鏈金融是實現企業融資渠道優化的路徑,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金融科技賦能有利于數字信用打通最后的關口。

中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周延禮19日在由福州市政府主辦、《財經》雜志等機構承辦的“2019中國供應鏈高峰論壇”上表示,發展供應鏈金融是解決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利抓手。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現代供應鏈”,并將其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增長點”和“新動能”。專家認為,現代高水平供應鏈體系的建設,應以大數據作為核心驅動,充分運用供應鏈金融支持全產業鏈企業健康發展,助力經濟脫虛向實。
在政策支持下,中國金融機構近些年在推進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方面推出諸多舉措,以解決企業融資渠道不暢問題。供應鏈金融成為解決制造業發展融資渠道的有利抓手。
傳統金融服務存在信息孤島、非實時信息交換、結構性信息不足的問題。融資方式也多以核心企業為中心,輻射范圍有限,深度不足,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問題會加大整個體系的風險。
周延禮認為,供應鏈金融是實現企業融資渠道優化的路徑,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金融科技賦能有利于數字信用打通最后的關口。
在周延禮看來,眾多新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金融賦能將企業的數字化轉為信用資產,以克服傳統金融存在的弊端。供應鏈金融獲取的公開數據,可用于判斷用戶特征,將數據信息轉化為可做風險評估與定價的數字信用,供應鏈金融是很好的風險管控手段。
周延禮說,供應鏈金融利用大數據可研發風控系統,通過對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畫像,形成立體化的風控體系,解決風控難題。與此同時,供應鏈金融通過共享信用還可改進服務方式,降低供應商融資成本,為供應鏈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并借助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技術,解決多級供應商的信用問題。(完)
上一篇:傳化智聯:打造供應鏈服務平臺
下一篇:卓紅金服入駐新加坡 專注農產品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