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物流發展之路仍需各方協同應對阻礙
【EFEC導讀】當下,隨著我國快遞業務量實現持續高速增長,快遞包裹所帶來的紙張、塑料等快遞垃圾也已經成為生活垃圾增量的主要構成,給社會環境增添了巨大的壓力。

京東近日宣布,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沈陽、成都、西安7個城市的用戶,在京東購買部分商品時,已經可以自主選擇使用可循環包裝“青流箱”進行配送。
據了解,京東“青流箱”在2017年12月7日正式投入使用,全國首批投放10萬個。截止目前,京東物流已在全國范圍內近30個城市投放“青流箱”超過1000萬次。其預計,到2020年,將可以共同減少100億個一次性包裝。
當下,隨著我國快遞業務量實現持續高速增長,其所帶來的紙張、塑料等快遞垃圾也已經成為生活垃圾增量的主要構成,給社會環境增添了巨大的壓力。為了促進行業綠色轉型,國家則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
2019年,發改委等24部委發布的《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就強調,要加快綠色物流發展。同時,中國郵政研究院申報的“郵政業綠色包裝技術研發中心”則通過了國家郵政局的批復認定,宣布正式成立。
而電商物流企業們響應號召,也在紛紛加碼綠色物流轉型。在包裝上,致力研發推廣可循環包裝材料、推行“電子運單”;在運輸上則開始選擇更為環保的新型運輸工具,購置新能源物流車等。阿里方面,已陸續啟動了“綠色物流2020計劃”、“回箱計劃”等環保項目。
蘇寧物流則計劃2019年在13個城市落地“青城計劃”,包含綠色倉儲、綠色包裝、綠色運輸和綠色末端等。順豐和通達系等主要快遞企業也在致力快遞包裝升級,研發可降解包裝袋并推動電子面單取代傳統紙質面單。
然而,盡管各方都在強調綠色物流發展,但就目前來說我國的綠色物流發展體系仍尚未成熟。首先,在綠色包裝方面,電商賣家們雖然減少了泡沫膠帶等材料的使用量,但是其在全新降解包裹的使用上也并不算多,可循環包裝使用比例相對較低。
并且,由于大眾對于綠色物流的認識度并不高,基本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回收意識。在綠色回箱的具體實施方面,其情況也并不算理想,大多數人在收到快遞后還是選擇將包裝材料一并扔掉。同時,還有包裝回收體系不盡完善,循環包裝缺乏國家標準,以及可降解材料成本較高等因素也在制約綠色物流發展的。
此外,據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并實施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表明,新能源汽車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而之前眾快遞企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依賴于財政補貼。隨著補貼退坡,快遞企業的用車成本將會增加,新能源汽車在行業的推廣速度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其將如何應對還尚未可知。
目前,無論是為了給環境減負還是促進行業降本增效,物流業的綠色發展勢在必行,但該舉措想要實現真正落地無疑是個巨大的工程,仍需要各方協同合作應對諸多阻礙。
上一篇:阿里巴巴是怎么成為“稅王”的?
下一篇:國有行年報背后:離柜率近97%、電子銀行業務猛增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