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騰訊金融的低利潤率難題
【EFEC導讀】一邊是市場并不看好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的空間,另一方面卻被騰訊寄予厚望。

互聯網巨頭騰訊,正在朝著成為一家投行和金融控股集團的路上狂奔。
當騰訊不如預期的2018年財報讓市場大跌眼鏡,其中有兩個超預期的業務亮點出現了,但它們都跟金融相關。
一方面,投資與并購成為騰訊擴張的一大路徑。財報顯示,騰訊投資了逾700家公司,超過100家公司的每家估值達到10億美元,其中包含了60多家已經上市的公司。有數據統計,騰訊2018年花了2700億人民幣去投資;
另一方面,騰訊“其他業務”在2018年收入錄得同比增長80%,這一塊主要來自金融科技及云服務。
不過,這種擴張模式還有很多問題待解:這種高增長能持續嗎?騰訊金融如何擺脫低利潤率?
而當金融服務收入成為一家互聯網巨頭的最大亮點之一,這是金融的勝利,還是互聯網的悲傷?
金融業務大擴張
騰訊的金融科技版塊(下稱騰訊金融),包含了理財(騰訊理財通、騰訊微黃金)、支付(微信支付、QQ錢包和財付通)、證券(騰訊微證券)、創新金融(一生保、騰訊征信、騰訊云、騰訊區塊鏈等)等。
其利潤來源是以微信為切入點,從不同業務層面覆蓋傳統金融機構較難觸及的小微以及C端客戶。最大特點之一,是所有牌照均使用微信支付作為核心支付解決方案。
在2018年,騰訊金融業務有不少增幅可觀的數字。在財報中,“其他業務”主要包括金融科技及云服務。
先來看支付。2018年日均總支付交易量超過10億次,2018年,騰訊的商業支付收入同比增長逾一倍。
在理財與貸款服務上,2018年底,理財通協助管理的客戶資產超過人民幣6000億元,理財通累計用戶達1億;微粒貸貸款余額實現迅速增長。
在金融云領域,騰訊2018年進一步擴大了在金融及零售等其他重要行業的業務。騰訊稱,“已成為中行、建行及招行等頭部銀行的首選合作伙伴。大部分的頭部互聯網金融和保險公司是我們的客戶。”
騰訊金融收入具體來自哪里?
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向商戶收取商業交易手續費;二是向用戶收取提現費用及信用卡還款費用;三是向金融機構收取分銷金融科技及云產品(例如「微粒貸」及在「理財通」平臺提供的財富管理產品)的服務費。
利潤率“維持同業最低水平”
在游戲等業務受沖擊的預期之下,騰訊金融在貢獻騰訊營收方面承擔著越來越大的責任,但騰訊金融利潤率之低,對整體貢獻目前看還有限。
騰訊金融大部分收入仍然來自于交易傭金費用。“鑒于運營利潤率低于以消費信貸為主的競爭對手,我們預計騰訊支付業務的利潤率將維持同業最低水平。”S券商評價。
G券商指出,騰訊金融等B端轉型起步,前景仍需觀察。截至2018年中,財付通用戶滲透率已經達到85.4%,財付通用戶數量增速未來將有所放緩。
該券商還預測,騰訊金融業務(不包含云服務)2018年~2020年收入同比增長55.3%、26.3%、12.8%,收入增速在2019~2020年將出現較大的降幅。同時,由于獲客難度增大、競爭格局未明,未來毛利率將有所下滑。
J證券分析,騰訊在高附加值的金融業務方面,仍然遠遠落后于對手。
“在央行重視金融風險、提倡互聯網金融機構縮表的情況下,騰訊的謹慎是有道理的。但是,缺乏高利潤業務,卻讓規模龐大的其他業務收入很難貢獻實質性的利潤。”
騰訊表示,“在金融科技方面,將推動支付產品開發的創新,增加新的支付使用場景。同時,會擴展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及產品組合,以滿足用戶的財富管理及財務需要。在云服務方面為金融等不同產業提供定制解決方案。”
不過,第三方支付收入的增速會不斷放緩;騰訊正在拓展包括金融支付、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在內的新業務,在這些領域已經存在強大的競爭對手。
是否對金融預期過高?
在互聯網金融嚴監管背景下,騰訊金融的發展面臨很多制約,開始強化B端業務。
不過,想要打通B端,難度巨大。論是京東、滴滴、唯品會,都有自己的金融平臺,對于如此龐大的體量來說,騰訊獲得的一部分支付服務費用,未來空間有限。
騰訊怎么辦?
國金證券認為,騰訊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彌補備付金上繳所損失的利潤:第一是減少支付補貼;第二是向微眾銀行等合作伙伴收取更高的服務費或利息分賬;第三是積極開拓高利潤業務,例如基金分銷、消費信貸乃至中小企業貸等。
然而,在移動支付市場,騰訊面臨著螞蟻金服、銀聯等眾多競爭對手。
“我們估計,即便到了2021-22年,互聯網金融業務也不可能成為騰訊的主要利潤來源,因為競爭將一直非常激烈。”
一邊是市場并不看好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的空間,另一方面卻被騰訊寄予厚望。
2015年開始騰訊其他業務收入占比一路攀升,從2015年的5%上升到2018年9月末的25%,其收入也呈10倍增長。騰訊曾說,對金融科技未來的收入期望是達到總營收的40%。
無論是從外部環境,還是騰訊內部在其他業務地位依然穩固來看,騰訊在金融領域是否應該抱如此大的期望?
目前的騰訊金融不獨立不拆分,對其發展和主動接受監管也是一個大的制約。或許,騰訊應該重塑金融的地位了。
上一篇:快遞企業如何“搶灘2019”
下一篇:順豐、百世、申通等快遞企業的供應鏈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