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亞通副總裁邱普:供應鏈發展背后的力量是以創新驅動
【EFEC導讀】供應鏈發展背后的力量是創新驅動發展,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協同發展。

怡亞通副總裁邱普在“科技落地物鏈未來----GIIS 2018物流產業創新峰會”上,發表了題為《供應鏈創新的實踐應用》的主題演講,她的主要觀點有:
1、供應鏈發展背后的力量是創新驅動發展,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協同發展;
2、我們要的供應鏈思維是專注你的核心力,專注核心業務,把非核心業務外包,讓你的管理更單純,讓你的核心業務得到更大化的發展。以供應鏈帶動產業鏈,帶動價值鏈的發生,最終在每個行業的價值鏈當中找到屬于企業的高端地位,至少是中端地位,而不是在低端。
以下是邱普的演講實錄:(有所刪減)
大家好,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從去年開始,大家也能夠感受到供應鏈政策的風口來了。我們會想為什么有這樣的政策,因為國家它其實一直在關注全球的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這是對標發達國家的發展。
中國正在成長發展,供應鏈發展是有國際企業分工布局的。我們也是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深圳市的供應鏈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商貿發展和報關物流發展中逐步形成了供應鏈能力。供應鏈在中國的發展是應市場成長的,國家的關注也是應整個形勢所推進的。
我們可以看到從去年政策開始陸續出臺,一個是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84號文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不久之后把現代供應鏈是經濟增長的新動能,發展的新動力這樣的主題詞寫進了十九大報告。
84號文也是涉及了19個部委推動供應鏈在一二三產業全行業的發展,而且提出了目標即在2020年如何推動上百家供應鏈領先企業發展,如何推動行業的發展,如何加大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話語權,這個文件是中國供應鏈的綱領性文件,首次以供應鏈命名的文件,我們可以看到商務部、財政部在2017年、2018年連續兩次針對供應鏈體系建設提出的文件通知,而且這個是帶資金支持的,這是為什么?
它希望各個城市都要推動供應鏈體系的建設,尤其是今年提到的要在現代供應鏈流通的體系建設特別聚焦在流通領域。再一個今年5月份八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商務牽頭,人民銀行,工信部、農業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等,八個部門推進了供應鏈創新應用試點通知,在這份通知當中也提出了供應鏈如何體系化發展、系統化推進。可以說,國家正在關注,這種關注為我們全行業、產業發展都提供了保駕護航的能力。
供應鏈發展背后的力量是創新驅動發展,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協同發展。大家都會問到供應鏈是什么?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的產業鏈是圍繞著供應鏈形成的,它是供應鏈的集成,可以說供應鏈的優化和整合,供應鏈的提升就是我們產業鏈的升級;而供應鏈的發展方向就意味著價值鏈的發展方向,你在供應鏈當中所處的地位、分工就意味著你在價值鏈當中是否取得高處。因為大家干的都是物流配送等等的辛苦活,如果你用了科技手段、創新手段,你就能幫助優化創新整合協同,你的能力就能夠發揮出來,產業會依賴你,你的價值會提升,所以我們說創新驅動發展。
我們希望在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協同發展當中,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從被動性供應鏈變成主動性供應鏈。中國未來有更多的企業進入高特納的世界級供應鏈25強,去年只有一家企業進入25強,今年中國幾乎沒有企業進入,這也給我們在座每一位的反思,如何集成力量,如何整合創新的力量,變成供應鏈的創新。
現在供應鏈大概是有四種類型的平臺,即整合了生產和流通供應鏈的方式、提供綜合服務的方式、交易平臺的方式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像億歐這樣的企業也是供應鏈的方式,它把整個產業的上下游,我們的媒體、資本結合在一塊,就是供應鏈思維,通過整合讓大家想到發展的方向,如何通過整合讓大家找到最優化的路徑,通過整合大家發現產業的價值,企業的定位和發展的方向,最后再應用創新。做供應鏈的時候,首先是思維供應鏈的認知。
說了這么多,我跟大家展開一下我們怡亞通是怎么做的。
怡亞通是1997年成立的商貿公司,大家也都知道深圳有地緣優勢。做商貿的時候,因為信息不對稱提供了價差、利差、息差的方式,客戶需求推動了企業的成長發展。我們發現幫別人做貿易服務會賺取一點費用,通過貿易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成長。
隨著信息越來越對稱,你是很難繼續通過價差的方式獲取利益。回頭看看當時的大貿易公司,它已經很難維持當時的風光了,怡亞通在2004年就想到了轉型,不僅僅是通過價差的方式。要提供透明化的服務方式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讓你看到我提供的是實際可行的服務,收費是透明的,這種方式當時在產業當中得到了非常大的認可。
尤其是在電子通信領域。當時深圳在電子通信制造方面包括電腦、手機,在集成模塊非常標準化的時候,某些整機就是一個螺絲刀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怎么零部件優化,怎么樣快速倉儲、優化、配送、報關就形成了服務能力,服務能力的解決方案就幫助了品牌企業、生產企業虛擬生產的成長,怡亞通在這樣的成長當中逐步積累了系統性的能力和整合的能力。
到了2004年,我們發現思科在進行全國招標,希望把它的非核心業務分包出去。當時,思科在中國實行代理制,其金牌、銀牌代理商要到境外提貨,自己辦理國際運輸、國際進口通關、付匯,手續繁雜,管理難度大,導致國內的水貨、假貨很多。于是,思科向中國企業招標,希望能把分銷執行業務外包給一個公司,由這個公司在海外提貨后,再統一配送給國內代理商。
很榮幸怡亞通在這次全國招標當中中標了。按照思科的要求,怡亞通不僅要完成所有貨物的海外提取、報關、通關等動作,還要在自己的倉庫里為思科的貨物貼上條形碼、對編號進行掃描,并輸入到系統中去,并制成數據包,每天發送給思科。于是我們在當時斥資數百萬開發一套新的IT管理系統,之后,怡亞通又兩度對系統進行后續研發,重新設計了系統架構,并可以和公司的各種業務模塊以及不同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行對接。
借助完整的系統和強大的網絡,思科又對怡亞通各項服務能力進行認證,最終,思科成為怡亞通當時業務量最大的客戶。現在來看雖然很粗淺,但是供應鏈在信息當中的信息點,它打通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三個環節,在這一塊的分銷管理當中怡亞通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跟思科合作當中我們開啟了跟五百強合作的幸福而甜蜜、艱難的過程,2004年我們提出從商貿公司轉型叫做供應鏈公司,這應該不是中國第一家叫做供應鏈公司,但應該是中國持續下來做供應鏈的公司,2004年在供應鏈公司當時工商注冊的時候,他說供應鏈是一個企業的運營形態,你把一個形態名詞叫做企業商號里面合適嗎,在不停溝通和解釋當中我們首次把供應鏈放到了企業商號當中。
就像84號文當中提到的供應鏈是什么,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效率和質量為目標,打通了從設計、生產、研發、分銷等等各項服務的組織形態。這些都是怡亞通作為自己企業發展的宗旨在做的,怡亞通在20年不斷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以提升質量為目標,最后在整合、協同、共享、創新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打通上下游,這是供應鏈的思想,在2004年我們跟思科開啟五百強服務之后,我們就會發現為什么越是五百強公司愿意把非核心業務外包,中國核心企業覺得物流我能做,倉庫我自己能做,為什么這個錢要給別人做。
這是缺乏供應鏈思維,我們要的供應鏈思維是專注你的核心力,專注核心業務,把非核心業務外包,讓你的管理更單純,讓你的核心業務得到更大化的發展,我們強調組織形態共同提升,是在供應鏈帶動產業鏈,帶動價值鏈的發生,最終在每個行業的價值鏈當中找到你的高端地位,至少是中端地位,而不是在低端,必須找到你的生存目標、生存地位,這也是我們怡亞通一直傳播供應鏈思維的方面。
2004年轉型到供應鏈公司,為上百家五百強公司服務;2007年進入了資本市場,可喜可憂的是資本一進入便關注比較大,怡亞通廣度供應鏈服務方式被眾多企業所效仿,挖人才、挖業務,低價競爭。我們現在做供應鏈行業,大家都能看到這個利潤點已經縮的非常小了,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愿意做供應鏈?因為他把這個集成和體系做起來,讓服務更優化。
2007年上市之后我們會發現在紅海里通過價格戰廝殺是很難生存的,所以怡亞通走到了深度業務。深度業務在全國380個主要城市建立自己的主要渠道,2009年到現在我們一直推廣這樣的業務。我們想做的是減少社會的重復建設,提升全社會效率和效益。供應鏈是個大平臺,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可以自由選擇在哪一個地方下站,這樣的供應鏈平臺如果集成,實際上社會的重復性建設減少了,最后也是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資本的集成等等。
怡亞通2004年轉型為供應鏈公司,為上百家五百強公司服務;2007年進入了資本市場,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供應鏈服務企業。現在我們仍在不斷探討供應鏈的創新服務模式,如何為連鎖加盟零售商賦能,如何提供更加智慧化的物流服務、S2B2C的供應鏈+互聯網服務,及各種增值服務等等
今天的會議是物流科技物鏈未來的會議。未來物流和供應鏈邊界會越來越模糊,大家的內涵會越來越聚焦,都是做什么的?都是以整合共享協同創新為宗旨推動全行業的發展,物流是供應鏈的基礎,怡亞通非常榮幸剛剛通過了中物聯所倡導的5A級企業。
我們評5A不是目標,而是開始,供應鏈在中國相對是非常新,它在標準上以及很多領域上,還有很多未完善的政策和體系,我們希望通過物流5A標準能夠引導我們更好的提升自己。在整個供應鏈管理與服務領域,怡亞通是第一個上市的供應鏈企業。我們的客戶服務上百家世界500強企業和2000個知名品牌企業和供應鏈服務覆蓋上百萬家的終端門店,因為我們企業的能力提升給客戶帶來更多的服務能力、提升滿意度,這樣給我們生態圈的客戶們提供更多的益處,這是我們參加5A評定認同的,這也是怡亞通在物流行業扎扎實實跟先進企業及管理學習的。
我們的廣度平臺是以之前的企業成長為核心基礎,為上游五百強企業服務,再就是全球采購平臺,全球買,全球賣圍繞著供應鏈。再來看380深度分銷平臺。傳統供應鏈每個平臺企業都要建自己的渠道,怡亞通發現,如果所有的品牌都要建自己的渠道,這是一種重復建設。試想一下白酒大家要做一個渠道,某個品牌要做一個渠道,紅酒要做一個渠道,快銷要做一個渠道,有些渠道都是日化,都是百貨,這些渠道其實可以共享。怡亞通在2009年資本倒逼,大家都去學這樣模式的時候我們想著怎么開拓藍海戰役,就想著建立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對一個平臺再對N個終端,也就是N+1+N的方式,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它實現了直供、直采一體化,減少社會重復建設等等。
我們還可以看到它的供應鏈的金融平臺,我們剛剛說到科技如何去幫助供應鏈的發展,就在金融方面有它的重要顯現,金融方面可以幫助它識別風險,金融服務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的聯合,可以幫助他風險的識別,這也是我們供應鏈金融在應用金融科技方面的結合。
供應鏈+互聯網,為什么我們要倡導這樣的商業生態?從我們數據當中可以看到,我們整個消費品零售總額36.6萬億當中,有80%是在線下實現的,這當中除了15%是由大商超實現的,還有85%是中小門店,這些中小門店存在著散亂窮小,我們要用什么樣的手段幫助他們提升?就是供應鏈+互聯網的手段。
怡亞通通過供應鏈+互聯網下一步要做兩個任務,一個是新流通變革,我們要通過社區化、扁平化、共享化手段,通過新流通的變革,二是提供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在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是S2B2C的方式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
怡亞通從供應鏈出發,用新流通引領新零售,實現從以品牌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從以商品為軸心的束狀流通轉向以需求為核心的網狀流通,幫助傳統終端零售轉向立體全場景、全渠道的零售。
新流通的核心就是扁平化、共享化、社區化,而流通業從上游品牌商、下游終端再到消費者,通過強大的供應鏈體系能夠實現各環節的整合與鏈接——能夠幫助品牌商覆蓋終端,幫助終端直接通過平臺向上游采購,同時,終端可以直接跟品牌商互聯互通。“流通引領新零售”理念強化流通供應鏈核心服務能力,面向中國680萬家傳統零售門店、個人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商業機構提供共享服務平臺以及鏈接技術,打造S2B2C賦能服務平臺,構建新流通“商業生態圈”。
我們希望基于怡亞通20年的經驗,在市場上深耕耘的經驗不斷輸出管理模式、經營模式、服務模式不斷的賦能,這是怡亞通致力于推廣和不斷提升大家共同成長的目標。
我的演講就到這里,我們怡亞通的愿景是構建互聯互通的供應鏈+互聯網的商業生態圈,而我的使命是傳播供應鏈思維,歡迎大家到怡亞通調研走訪,謝謝。
上一篇:馬云:P2P遲早出問題,不看好比特幣
下一篇:違約是金融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從物流金融的發展看違約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