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的機遇與挑戰
【EFEC導讀】要明確各大金融科技公司、各大銀行、各大物流和核心企業是供應鏈金融的四大合作伙伴,而不是互為客戶。

顧名思義,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貿易和金融揉合一體的結晶。供應鏈金融的基本特征是“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中國供應鏈金融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將向上發展?轉折點開啟的供應鏈金融新時代的標志是什么?未來將如何向上發展?目前機遇在哪里?風險又在哪里?打開新時代供應鏈的鑰匙是什么?路徑在哪里?顯然,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供應鏈金融的江湖
目前市場上做供應鏈金融,按照“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特征,基本上可以分為四種人,形成四種典型的玩法,風格迥異,互有配合,自成風景。第一種:貿易商眼里的供應鏈金融。毫無疑問,市場上對供應鏈金融喊得最少的人,一定是貿易商。因為他們忙著在供應鏈貿易中賺錢,大錢小錢一起賺,他們從不嫌棄,他們嗅覺靈敏,他們無所不在,他們無孔不入,他們沒閑工夫去喊,他們也不愿意去喊。貿易商眼里的供應鏈金融,大多是大宗供應鏈金融。大宗供應鏈金融,指通過供應鏈大宗貿易,提供綜合供應鏈金融服務,以滿足核心企業、平臺公司、上下游貿易公司和提供資金的銀行等包括除授信以外的各種千奇百怪的訴求,如美化報表、賺取利差、市值管理等,參與其中的有貿易公司、票據公司、保理公司、小貸公司,提供各種千奇百怪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第二種:銀行人眼里的銀行供應鏈金融。最早喊出供應鏈金融的銀行是平安銀行的前身——原深圳發展銀行。2012年的長三角鋼貿案和2014年的青島港事件,沉重打擊了銀行基于“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供應鏈金融,尤其是存貨類供應鏈金融。如今,此類的銀行供應鏈金融,幾乎都處于歇菜觀望的地步,有的話,也是配合著互聯網公司的線上供應鏈金融一起制造概念,講講故事。
辨析與關聯
市場上的供應鏈金融玩法,常常不限于這四種典型玩法。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所使用的“線上”平臺或“線上”系統,只是一個方便的說法,在實務中,其實“線下”手工操作,或者半“線上”半“線下”,也是可以完成的,只是作業效率會有較大下降。這不見得是壞事,尤其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的早期,作業模式尚未成型,規模尚未形成,產品尚未豐滿的情況下,從“線下”或者半“線上”半“線下”開始,再逐漸過渡到“線上”供應鏈金融,反而有利于打磨出一套具有頂層設計又接地氣、既簡潔又好用的線上供應鏈金融體系。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由于是為著授信目的而來,那么,便會迎合著授信的訴求而對信息進行加工。在授信指揮棒下,信息加工的方式呈現為兩個極端:一是透明,二是包裝。前者是讓信息不對稱的狀態,趨向相對對稱。后者是讓信息不對稱的狀態,趨向更加不對稱。前者將使得好的企業,更容易獲得融資,不好的企業更難獲得融資。后者將使得好的企業,更容易獲得融資,但也使不好的企業也能獲得融資。前者有優勝劣汰的效果,后者則有皆大歡喜的隱憂。
線上供應鏈金融,主要就是為著授信而生。很顯然,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有著引領行業正能量,凈化行業風氣的效果。然而,太透明了,交易細節就會赤裸裸曝光于一定范圍的公眾視野之下。在當事各方心里,則未必完全愿意。如此,線上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就會遇到天生的阻力,形成巨大的成本。于是,如何營造一個場景或者創設一種機制,使得一定程度上收益大于成本,動力蓋過阻力,勢必成為線上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重大課題。實際上,大宗供應鏈金融,便具有營造場景,創設機制,植入動力,克服阻力的效果。所以,大宗供應鏈金融,頗有市場,廣受歡迎。當然了,大宗供應鏈金融,也只是方便的說法,不見得只是大宗貿易而已。物流供應鏈金融,物流是最大優勢。物流既意味著存貨的時空轉移,也意味著真實貿易背景的存在基礎。銀行供應鏈金融,資金是最大優勢。當然,銀行是有訴求的,如果訴求是授信和利潤,那么,它本身通常就是線上化的;如果訴求是存款或中收,它通常會和大宗交易結合在一起。此外,還有物流園區供應鏈金融、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供應鏈金融、電商供應鏈金融、央企國企大型民企搭建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基本上都兼具線上供應鏈金融和大宗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并往往與銀行供應鏈金融對接搭配。
機遇與挑戰
其實,互聯網公司也大都不懂金融和貿易。于是,許許多多互聯網公司做出來的線上供應鏈金融,看過去有模有樣,做起來轟轟烈烈,落地性離題萬里。比如,企業的人說,不確認應收賬款。但是,做IT的基本沒有人會去問為什么企業不去確認應收賬款,而只會說,要不我做一個區塊鏈平臺,讓企業自動確認。須知,當企業的人不確認應收賬款,而區塊鏈平臺可以做到自動確認,結果強勢的企業直接就把插頭拔了——不上鏈。還比如,銀行的人說,給不了那么多授信額度。但是,做IT的基本沒有人會去問為什么給不了那么多授信額度,而只會說,我可以做一個全場景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平臺,你總不能不給。須知,當銀行的人給不了那么多授信額度,信息不對稱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很可能銀行的授信直接就拿流貸來套供應鏈金融,一開始授信模型就不對。然而,所有這些并不會阻止互聯網企業不斷制造供應鏈金融的資本概念,不斷編造供應鏈金融的資本故事,賺錢呢,管它呢。其實大多投資人,也一知半解。物流人和貿易人有融合的趨勢。貿易商做供應鏈,對貨物未必完全放心,希望介入物流裝卸、配送、運輸和保管過程中。物流人利潤太薄,又太辛苦,希望從貿易和貿易金融的方向尋找利潤空間。正是四種不同的人,玩出了四種不同的供應鏈金融玩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各有原因,誰也沒有做得太大。這是新時代的最大挑戰。
發展關鍵和發展路徑
市場上最典型的四種人,在做的四種不同供應鏈金融,本質上都是在改善金融效率,是相通的。那么,現實中為什么四種供應鏈金融就不通呢?為什么不可以打通呢?通了會怎么樣?怎么打通呢?如果有人打通了,勢必是一片廣闊天地。顯然,于公于私,于國于家,皆大歡喜。我們認為,打通的鑰匙在于理念思維和專業理解,尤其是對于供應鏈金融底層金融工具——貿易金融的專業理解,以及基于此必備的利他思維和跨界思維。供應鏈橫跨上下游,橫跨貿易、資金、物流和信息,互惠互利,高度協同,需要利他思維和跨界思維。在此基礎上,銀行人要以供應鏈金融專業的眼光,走進金融的核心領地和貿易的蕓蕓眾生,洞悉貿易、物流和金融的奧妙,利用互聯網工具,優化供應鏈金融理念、產品和評估體系。物流人要以供應鏈金融專業的眼光,明確物流定位,管好動態貨物和靜態貨物,匹配資金對流,支撐貿易體系和供應鏈體系。貿易商要以供應鏈金融專業的眼光,梳理貿易流程,迎合資金交易習慣,搭建供應鏈體系和貿易體系。互聯網公司要以供應鏈金融專業的眼光,來思考貿易和金融的背后玄機,來思考供應鏈體系和供應鏈金融體系為什么這么搭,而不是為了搭供應鏈體系而搭體系。就目前供應鏈金融的環境,結合機遇,剖析挑戰,如何發展供應鏈金融的路徑,圍繞著“理念思維和專業理解”這把鑰匙,建議如下:
(一)要加快注冊貿易金融師資格認證,全面提高行業專業水平,培養行業專業人才,普惠大中小企業,普惠物流企業,普惠各大銀行客戶經理、產品經理,普惠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和第三方,普惠擁有無盡激情不服就干的供應鏈金融科技從業者。
(二)要明確各大金融科技公司、各大銀行、各大物流和核心企業是供應鏈金融的四大合作伙伴,而不是互為客戶。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么,供應鏈金融的真正客戶是誰呢?上下游中小企業。核心企業利用供應鏈金融,服務上下游中小企業,以保障供應鏈穩定性。銀行利用供應鏈金融,來尋找和篩選優質中小企業。物流的作用是完善供應鏈閉環,支撐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公司的作用是搭建數字化平臺,助力供應鏈金融。
(三)要明確“貿易+物流+金融+IT”融合發展,而不是孤軍奮戰。沒有融合發展,那么,貿易商就上不了臺面,物流人就被邊緣化,銀行人永遠是旁觀者,金融科技公司一直不得要領,到嘴里的肥肉吞不下。
(四)要推動互聯網區塊鏈技術應用,要實現供應鏈金融四個市場互聯互通,而不是聽之任之,成為信息孤島。供應鏈金融存在四個市場:銀行與企業間一級市場、銀行間二級市場、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間場外市場、資本市場。顯然,銀行間市場是制高點。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解決供應鏈金融風控難點的突破口
下一篇: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創新——數據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