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民:中國具備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條件
【EFEC導讀】“中國具備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條件,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最多的大學畢業生、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最強的產業配套能力,最龐大的大數據,還有最高的勞動參與率、最勤奮的勞動者……”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22日在“第三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中國具備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條件,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最多的大學畢業生、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最強的產業配套能力,最龐大的大數據,還有最高的勞動參與率、最勤奮的勞動者……這些條件足以支撐中國經濟再增長幾十年。
楊偉民認為,年度、季度之間增長快一點或慢一點都不是主要問題。中國的問題在于結構性、體制性的因素,制約著上述條件轉化為現實增長。人口規模等是增長的充分條件,改革才是增長的必要條件,特別是結構性改革。
“就近期而言需要加快推動以下幾方面的改革。”楊偉民稱,在金融領域,要加快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比重。要平衡好防風險和支持實體經濟間的“度”。要擴大股權融資來源,健全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切實發揮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功效。銀行體系需要逐步優化,要適應國企、民企、外企長期并存,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長期并存的現實,完善銀行體系結構,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業。要開發更多適應科技企業、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制造企業升級的金融產品。對制造業的金融服務要升級,過去一些金融貸款產品可能已經不太適應現代制造業的需要了。
在科技領域,要建立發明科技成果產權制度,從“誰出資誰擁有”轉變為“誰研發誰擁有,誰轉化誰受益”。目前已經開展了這方面的試點,今后這項改革如果推開,相信會涌現成千上萬的科創企業。
在實體經濟領域,要加快建立市場出清制度,形成市場化、法治化的有序出清。出清僵尸企業確實有很多難點,比如要調整僵尸企業欠稅及滯納金管理辦法,分類組織僵尸企業統借統還,或齊全的擔保債務,健全破產管理人制度,打通企業中不同部門不同規定造成的死結。
在房地產領域,要加快建立租售并舉的住房保障制度,統籌推進非戶籍人口在城市居住、農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住房公積金、住宅政策性銀行、租賃市場規范等改革。
在行政管理方面,要提高治理能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目前營商環境總體是改善的,但在部分領域仍存在著認證許可難、牌照申請難,部分地區存在著新官不理舊賬、一刀切的做法。要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模式,加強全局觀念,單從本地、本行業、本領域出發去做是有問題的,要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動態平衡的難度比較大,但是至少要先做到平衡,不能只顧一方面。
在區域治理方面,要按照經濟、社會、環境(大氣和水)、生態、流域、城市、城市群的不同要求,加快建立空間治理體系。一個地區和另外一個地區自然環境不一樣、功能不一樣,如果采取同樣的要求和目標,就會造成所謂的“一刀切”。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郭廣昌:互聯網紅利已快結束 產業互聯網帶來機會
下一篇:賀登才:關于公路貨運市場熱點問題的30個思考